飛向太空的航程
三是把背景寫活。把背景寫活,首先要打破格式化。不要總是把背景放在消息的第2段,也不要總是講過去怎樣怎樣,以前如何如何,為了什么什么,這樣就很難讓背景活起來。《火箭兵報》XX年9月6日一版頭條刊登的消息《全軍第一棟制式化士官家屬樓落成》,把背景材料放在了報道的最后:“士官家屬臨時來隊住房難的問題是從1998年士官隊伍擴大后急劇出現的。作為高科技部隊,第二炮兵士官編制人數相對較多,這一問題尤為突出。士官家屬臨時來隊住房項目的啟動,使二炮士官家屬來隊住房難的問題有望在‘十五’期間基本解決。”介紹的都是實情,說的都是實話,看到的都是可信的信息,這樣就使原本容易枯燥的背景材料變得鮮活起來,并使其成為整篇報道一個有力的“豹尾”。
四是把背景寫短。千萬不能喧賓奪主地為了突出背景而故意抻長文章。因為背景畢竟是背景,再亮麗也不可能成為主體,多了反而成為累贅。路透社XX年10月29日發出的一篇電訊稿《美軍只剩下一個總司令》,背景只有一句話:“國防部官員說,拉姆斯菲爾德考慮這個問題已有一段時間了。”這一句話背景至少傳遞了這樣一些信息:這項改革是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搞的;這項改革經過慎重考慮。
五是把背景寫散。把背景散于文章之中,就會不見背景而有背景,不寫背景而成背景。當然這種散要用信息連接,要有助于文章嚴謹,要形散,不能神散。我們所讀到的許多國內外新聞消息名篇,許多都難以分清背景信息和新聞信息,因為作者巧妙地把背景材料隱藏在整篇報道中,使其渾然一體。
六是把背景寫美。一篇消息好比一臺戲劇,背景好比舞臺上的布景和燈光,別讓消息背景成為干巴巴的幕布,應該成為色彩亮麗、內容和諧的景色,以此加深和幫助觀眾對劇情的理解。
毛澤東所寫的新聞名篇《中原我軍占領南陽》中介紹背景時這樣寫道:“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生爭奪戰。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28宿,即劉秀的28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在過去一年中,匪首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于此設立所謂綏靖區,以王凌云為司令官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禧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道路,始終未能達到目的。最近蔣匪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兩星期前已放棄開封,現在又放棄南陽……”這里,作者巧妙地運用背景材料,縱橫古今,濃墨重彩,交待了歷史故事和人物,地理特征和戰略位置,在作者如椽巨筆的描繪之下,展現了一幅壯美的畫卷。
【教材練習】
一、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好的標題可以吸引讀者。課文的標題就很有特色,請你說說它的含義。你還見過什么好的標題?介紹給大家,并就此談談標題對于新聞的價值。(答案略)
二、新聞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聯系平時看到的新聞,結合本文,總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