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五首》教案
三、了解元散曲作家、作品的情況
為學生設計好表格,可讓他們課下查找:名(姓名、字、號、謚號)、時(生卒年、時代背景)、地(籍貫、主要生活地區)、著(代表作、作品集、名句)、評(后世的評論、作家的創作風格)。
四、比較閱讀《正宮•醉太平刺世》和《雙調•夜行船秋思》
問題:兩首散曲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
分析:《正宮•醉太平刺世》“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這兩句開門見山,單刀直入,道出全篇主旨:世人皆嫌命運困窘多舛,個個見錢眼開貪圖錢財勢力。可知貪財乃世風腐敗之根源。人皆渴望腰纏萬貫,騎鶴下揚州。然而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所以最終必將走向人欲橫流腐敗貪婪的淵藪。“水晶環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滾。”這兩句深刻道出了社會大染缸的性質。“水晶環”寓指純潔無瑕的人,“面糊盆”寓指混濁的社會。即使再純潔的人,只要一踏入社會這個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滾”字用在此處,特別形象妥帖,把那種甘愿同流合污、享受庸俗的嘴臉刻畫無疑。
散曲與詞一樣,是長、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襯字,更靈活,更適合使用口語。襯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本曲全用口語,語調潑辣大膽,嬉笑怒罵,讓人感受到強烈的生活氣息。“葫蘆提倒穩”,結句以消極反抗的口吻申明自己的不合作的處世態度。表面上似乎說稀里糊涂倒安穩,其實是作者的反語。這頗像清人鄭板橋的“難得糊涂”,其實正是傷心人的憤激之語。只有作如是觀,方能體會作者的深意。
《雙調•夜行船秋思》語言典雅瑰麗,善于化用典故,不離本色,押韻尤妙。全曲充滿了文采。這套套數表現了馬致遠的超然絕世的生活態度。表面上似乎作者與世無爭、及時行樂,實際上是作者憤世嫉俗,牢騷太盛之語。
曲韻與詩韻、詞韻不同,用的是當時北方話音韻。協韻方法為通押一韻,不換韻。但是,四聲通協,韻字可以復用。
對寫作的啟示:無論語言典雅還是通俗,只要能夠表達出深刻的思想感情來就是好文章。將不同風格的語言相結合,打造出有深刻內涵的文章。
五、比較閱讀《越調•天凈沙秋》和《雙調•大德歌春》
問題:兩首曲詩如何打破常規,寫出個性的?
分析:寫秋景,自然難免要烘托出蕭瑟的氣氛,但是如果全以蕭瑟氣氛為全篇的寫作大旨,又會令讀者感受到沉悶而有壓力。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白樸在寫作時,有自己獨得的秘密。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寫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于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現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后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于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給人以樂觀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