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園地三》教學反思(精選5篇)
《學習園地三》教學反思 篇1
本次“習作”教學,是圍繞秋天的一幅圖畫進行描繪,寫出秋天景物的特點。這篇寫景作文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對于很少到野外去的城里孩子來說,困難可想而知。如何訓練學生按總分的順序寫一段完整的話,把自己喜歡的景物寫具體、形象就成為本次習作的難點。
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感受秋天
由于學生對秋天的景物了解很少,本節課,我運用大量的多媒體動畫、圖片,展示鄉村的田野、果園、森林,豐富學生的認知,彌補了地域方面的缺陷。看著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學生驚嘆、贊賞著、陶醉其中。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用一個最貼切的詞說說自己對秋天的感受,學生眾說紛紜,各有千秋,讓人可喜。我乘勝追擊,讓學生用一句話寫出自己對畫面的感受,為寫好中心句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有序觀察,豐富想象,把景物說活。
由于小學生思維發展還不完善,“作前”指導要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能有方向、有線索地抓住重點、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觀察思考,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猶為重要。我重點引導學生對果園的觀察,在學生對果園有個整體印象之后,展示葡萄園,引導學生從葡萄園進行觀察葡萄的色、形、數量、味道入情入境地去體驗,一句一句地練習把看到的、感受到的,把自己要描述的景物練習說完整、生動。景色描寫要有選擇,抓住最突出而又獨特的現象,寫出景物的形狀、顏色、聲音、運動和變化。若在寫作中運用想象,就可以在“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通過想象表現出來,還要運用恰當的打比方和擬人方法,才能把景物寫得生動具體,有真實感。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學生說話中比喻句和擬人句,加以鼓勵贊揚:“瞧,他多會想象,竟然把晶瑩剔透的綠葡萄比作美麗的珍珠。豐富的想象,精彩的比喻,把葡萄的樣子寫活了。”這鼓勵激發了廣大學生的興趣,教會了學生聯想,讓他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
《學習園地三》教學反思 篇2
本次練習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成語故事”五項內容。所安排的內容與本組專題緊密聯系。
1、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說說我自己”。通過這次活動,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進一步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教材對如何介紹自己提出了要求,“要抓住自己的特點來說,要說真話。”對如何聽別人介紹也提出了要求,“要注意聽”,看看“有哪些補充”。教師要把握好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可以引導學生先想一想:你對自己是不是很了解?自己性格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自己最突出的優點和缺點是什么?平時別人是怎樣評論自己的?然后,抓住自己最突出的一兩方面特點,同桌或小組互相介紹、評議。教學時,教師可以范例激趣,引入情境,歸納出介紹自己的一些方法。如,外貌、穿著、性格、愛好、優缺點。在同桌練說、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可以推薦同學在全班作自我介紹。注意在自我介紹后留出一點時間,讓大家進行補充、評議,也可以讓被評議的同學再說說其他同學對自己的評議是否有道理,在聽、說、評中進行生生、師生互動交流。
為了增強口語交際的趣味性和目的性,老師要努力創設一些生動活潑的交流形式。如,模擬課余興趣活動小組招收新成員,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主考官或應試者,進行一場競聘面試,引導學生在對答交流中展現自己的風采。
2、習作:
中年級習作教學,首要的任務是拓寬學生的思路,調動生活的積累,激發學生的習作欲望。課前可以引導學生看看有關寫自己的文章,以啟發思路。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向大家介紹一個真實的自己,不要胡編亂造。本次習作和口語交際的訓練可以緊密結合。在口語交際課學生聽、說、評的一系列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一兩篇寫自己的佳作,從讀中學寫。然后選擇最能反映自己特點的某一方面,將它們寫下來。教材里列舉的三方面的內容,提示了習作的不同角度,教師可指導學生注意選取合適的角度來表現自己。可以是突出個人的某一方面特點,如《愛笑的女孩》;也可以是多角度介紹自己,如《這就是我》。
3、我的發現:
安排的是反問句和陳述句進行對比的兩組句子。教材編排的這兩組句子,第一句分別是從課文《南轅北轍》《想別人沒想到的》選取的原句,都是否定形式的反問句;第二句是根據這兩個反問句轉化成的肯定句。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感知反問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發現每組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語氣上存在差異。但不要講解修辭知識。
在學生初步感知反問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問句和陳述句的轉化練習。老師可以先說幾個學生易于理解的肯定句,讓學生試著改成反問句,如,“認真學習正是好學生的表現。”“翠鳥美麗機靈,我們喜歡它。”分別可以改成“認真學習不正是好學生的表現嗎?”“翠鳥美麗機靈,我們能不喜歡它嗎?”然后讓學生互相舉例并變換句式,以加深對反問句的感悟和理解。
4、日積月累:
“讀讀記記”選取的是課文里的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句子,這些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積累這樣的詞句,可以讓學生多了解一些語言現象,使學生領悟語言更多的表達方式。這部分內容可以讀一讀,記一記。還可以引導學生從本學期學過的課文中,再舉出一些這樣的句子進行交流,但不要講解修辭知識。
“讀讀背背”選取的是五句表現思想方法的諺語。安排的目的是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時積累語言,感受漢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學習這些諺語,重在鼓勵學生熟讀背誦,在讀書、背誦中體會,教師不要過多講解諺語的意思。如果學生提出問題,最好引導他們討論解決。還可以鼓勵學生收集更多的關于思想方法的諺語,以不同的形式組織同學交流。
5、成語故事:
《買櫝還珠》選自《韓非子》,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沒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當,舍本逐末的人。這個故事生動風趣,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忍俊不禁,引發思考,體會其蘊含的道理。成語故事的教學應與略讀課文的教學有很大的區別。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學成語故事,借助字典等工具書,讀懂故事內容,理解寓意。如有讀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組里或同桌討論,然后結合實際說說自己對這個成語的體會。
《學習園地三》教學反思 篇3
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口語交際也是語言表達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的等多種能力的有機結合。這是一個挑戰,也是語文教學的升華。
今天上的口語交際課是《我們去旅游》,我課前準備了一些資料,本以為上起來會如行云流水,但是學生似乎興趣不高,很多同學懶懶地坐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自我感覺是唱獨角戲,帶著疑問下課后我去問學生,似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很多同學說不敢說,怕說錯了沒面子。
所以我感覺培養口語交際能力首先是學生在口語交際課時要敢于說,這使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的一次口語交際課,我們學的內容是《秋天》。這堂課不能說很成功,學生的語言表達不是很流暢,重復話、羅嗦話也多,即便是同學老師指出答題學生的毛病也似乎不會影響他的情緒,學生們仍舊樂于參與,發言的積極性也高。
這兩節課前后不到多長時間,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仔細分析究其因,第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秋天是孩子們最感興趣也最熟悉的話題,這個美麗的季節剛剛的來到,學生喜歡有話可說。第二,學生感受到了,也看到了秋天,所以對那里的景色比較熟悉記憶深刻,說起來就不費勁。
認真反思一下,真的要在多方面下下工夫。
《學習園地三》教學反思 篇4
《語文園地三》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個內容。課后靜心反思,感觸頗多,現將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在教學預設時,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首先,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學生的聽、說、讀、想的訓練。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通過自由的朗讀、思考、勾畫,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加強聽、想和說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想和說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品質。
其次,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提示學習規律。教是為了不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了解學習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是實現學習終身學習的必要前提。在句子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學習方法。如,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提示學法,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不少優美的句子,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說話、寫作中多多運用,以提高我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閱讀中,注意收集這類好句子,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寶庫。”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皆語文。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追求三維目標的達成。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想基本功綜合訓練時,我注重對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
最后,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入情入境中朗讀、感悟、積累。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語文又是一門感性課程,生動的語言描繪著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例如,認識什么是對對子和繞口令,鼓勵學生拓展延伸,采用不同的形式背誦。在教師的鼓舞和引領中,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交流,對不同意見展開討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發出來,從而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學習園地三》教學反思 篇5
一、學會審題
學生在第一課時寫初稿時就要練習自主審題,沒有老師的任何指導。在習作指導課上,學生再次審題,我引導他們“你認為題目中最重要的句子是什么,提示了什么寫作要求?”這樣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不管是遇到怎樣的寫作題目,都追問自己:“題目要求自己寫什么?怎樣寫?”如此指導和訓練,讓學生習慣于抓住主要詞句理解題意,這種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僅能幫助他們學習寫作,還有助于他們學習數學時能正確、快速地理解應用題的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因此,我認為在各科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審題的方法十分重要。
二、學習仿寫
由于是要在習作中真實地介紹自己,學生課前也已獨立完成初稿。我稍加點撥,學生的思路也容易得到拓展。問題是,該如何寫清楚自己的特點?這就成了學生寫好這次習作的關鍵。
于是,我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外貌描寫入手,先出示一篇例文,讓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再品讀描寫外貌的段落,復習“按順序,抓特點”的寫作方法,然后請一名優生朗讀其模仿《燕子》第一小節而寫的初稿片斷,從而進一步引導其他學生學習仿寫。緊接著,我請學生回憶、背誦《翠鳥》一課中“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這一句,讓學生練習仿寫及嘗試運用逆向思維改變描寫順序,靈活描述人物外貌。
三、發展思維
對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樣的說法,我并不大認同。我想:好文章是作者讀寫結合,調動生活與語言的積累,激活并表達思想,在不斷地練筆中水到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