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熱點專題復習二:就業問題
【熱點點擊】1.XX年3月5日,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充分發揮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在吸納就業中的作用。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中央財政擬投入420億元資金。
2.溫總理還強調,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6%以內;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4%左右;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
【與教材知識的結合】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業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城鎮非公有制單位就業人員比例,從1978年的0.2%增加到XX年的75.7%;城鎮2∕4的就業人員在非公有制單位。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2.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我國正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國家的獨立、人民的富強,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初步體現。但是,由于新中國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建設的,至今,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地區發展不平衡科學技術水平和人們的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社會的具體制度還不夠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仍然處于初級價段。
3.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制度,為公民施展才干提供了極大的活動舞臺和發展空間。
集體經濟直接體現共同富裕的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它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國民經濟活力,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性、創造性,加快生產力民展和擴大就業具有重要作用。國家正完善政策法規,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4.如何選擇就業。
選擇就業,首先要了解我國目前的就業形勢。其次,在就業選擇上要考慮幾個因素:自身素質、興趣愛好、經濟報酬、國家需要。再次,要明白職業選擇是雙向的。最后,要有先就業再擇業的策略。
5.黨和政府為什么高度重視就業問題?
(1)這是我們黨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國實施積極的政策促進就業,就是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2)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需要。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它要求黨和政府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我國當前就業形勢相當嚴峻,許多大學生、農民工面臨就業難題,這關系國計民生。努力解決好就業問題,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3)這是維護社會安定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就業這一民生問題事關社會穩定、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大局。千方百計促進就業,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