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人文 謳歌母愛
《囑咐》是浙教版第九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作者通過三個事例的描述,回憶母親的愛是用無聲的囑咐傳遞給我的,而無聲的囑咐又是母親用眼睛傳遞的。文章短小精悍,真切感人,把一位勤勞而善良的偉大母親的形象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作為一篇歌頌母親的散文,我認為這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很好的題材,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和誦讀,讓學生體會到母親的偉大,從中受到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滲透人文內涵,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結合學校的經典誦讀的課題,我在黑板上工整地書寫孟郊的《游子吟》,然后我讓學生在晨讀時感情誦讀。
詩歌淺顯易懂,把一位偉大而平凡的母親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大家的心坎上:作者在遠行之前,母親在燈下為他密密的縫制衣服,就這么簡單的一件小事,卻深深表達了母親對他無微不至的關心,這種母愛雖小但卻偉大。
15 分鐘的誦讀使孩子們對“母愛”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2 、與文本對話,感受母親的勤勞而善良。
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按照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方法來找出課文的重點詞句,并理解意思,并理清課文圍繞這些重點詞句寫了那些事例。學生經過研讀課文,很快解決了問題。重點詞句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以及“下地種菜”,“欺負伙伴”,
“ 助人病倒 ”
三件事例。然后,我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母親的愛是用無聲的囑咐傳遞給我的,而無聲的囑咐又是母親用眼睛傳遞的”的美德。如當“我”幫媽媽給菜苗澆水、鋤草、捉蟲時,媽媽的眼睛閃著光芒,媽媽可能在囑咐“我”:
① 孩子,你真乖,長大了也要多干活; ② 孩子,記住,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⑶ 孩子,只有勞動才會有收獲; ④
孩子,只有勞動才會得到幸福。最后,我指導學生用心去朗讀,去感受這位善良母親的美德。
3 、請同學們欣賞閻維文的歌曲《母親》。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撐……”優美的旋律,動情的演唱,使在場的孩子們無不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一遍聽完了,孩子們卻還要聽,于是,第二遍,第三遍,最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動情地唱:“這就是娘,這就是媽……”把這支母愛的頌歌推向了高潮。
4 、課外延伸。
結合日記教學,我讓每位學生回憶自己的母親,感受母親對自己無私而偉大的愛: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也許你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沒有感受到母親對你那種無微不至的愛,也許你認為母親對你做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其實,母親為我們做的每一件小事都體現著母親對我們的愛。現在讓我們想一想,母親為我們做了哪些看來是微不足道,卻又飽含母愛的事呢?請你挑選一件,用你的真情將它描繪下來,作為獻給母親的禮物。
另外,我為每位學生推薦幾篇謳歌母愛的好文章。如我印發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先讓學生閱讀,在此基礎上,利用周末興趣課賞讀這篇情真意切的優秀散文。學生通過研讀,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對母愛的深切體會也達到了高潮。
沈金生 老師簡評:高爾基曾說:我們應該贊美她們——婦女,也就是母親,整個世界都是她們的乳汁所養育起來的。“沒有陽光 , 花不茂盛。沒有愛
, 就沒有幸福。沒有婦女 , 也就沒有愛。沒有母親 , 既沒有詩人 ,
也沒有英雄。”的確,母親是天底下最偉大的人物,母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 鄭
老師的《囑咐》一課為學生營造了謳歌母親贊美母愛的良好氛圍。應該說,現在的孩子非常缺乏對母愛的認識,很少能感受到母愛給自己的成長所帶來的作用。然而,
鄭 老師卻能讓學生在整堂課都是在感動中度過的。無論是孟郊的的《游子吟》的誦讀,還是閻維文的歌曲《母親》,每一個細節的安排無不可以刊出 鄭
老師的匠心所在。最可貴的是,教師為學生設計的課外延伸部分,更是為學生開辟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寫作空間,學生從中受到的益處自然是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