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課外語段閱讀題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歲的時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里見到李叔同先生,即后來的弘一法師。那時我是預(yù)科生,他是我們的音樂教師。我們上他的音樂課時,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嚴肅。搖過預(yù)備鈴,我們走向音樂教室,推進門去,先吃一驚:李先生早已端坐①在講臺上。以為先生總要遲到而嘴里隨便唱著、喊著、或笑著、罵著而推進門去的同學,吃驚更是不小。他們的唱聲、喊聲、笑聲、罵聲以門檻為界限而忽然消滅。接著是低著頭,紅著臉,去端坐②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③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頭來看看,看見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著整潔的黑布馬褂,露出在講桌上,寬廣得可以走馬的前額,細長的鳳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嚴的表情。扁平而闊的嘴唇兩端常有深渦,顯示和愛的表情。這副相貌,用“溫而厲”三個字來描寫,大概差不多了。講桌上放著點名簿、講義,以及他的教課筆記簿、粉筆。鋼琴衣解開著,琴蓋開著,譜表擺著,琴頭上又放著一只時表,閃閃的金光直射到我們的眼中。黑板(是上下兩塊可以推動的)上早已清楚地寫好本課內(nèi)所應(yīng)寫的東西(兩塊都寫好,上塊蓋著下塊,用下塊時把上塊推開)。在這樣布置的講臺上,李先生端坐著。坐到上課鈴響出(后來我們知道他這脾氣,上音樂課必早到,故上課鈴響時,同學早已到齊),他站起身來,深深地一鞠躬,課就開始了。這樣地上課,空氣嚴肅得很。有一個人上音樂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有一個人上音樂時吐痰在地板上,以為李先生不看見的,其實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責備,等到下課后,他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鄭重地說:“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這位某某同學只得站著。等到別的同學都出去了,他又用輕而嚴肅的聲音向這某某同學和氣地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說過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罷。”出來的人大都臉上發(fā)紅。又有一次下音樂課,最后出去的人無心把門一拉,碰得太重,發(fā)出很大的聲音。他走了數(shù)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門來,滿面和氣地叫他轉(zhuǎn)來。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進教室來。進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向他和氣地說:“下次走出教室,輕輕地關(guān)門。”就對他一鞠躬,送他出門,自己輕輕地把門關(guān)了。 (選自豐子愷《懷李叔同先生》)17.在原文中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李叔同先生外貌的語句。18.作者用“溫而厲”來形容李先生的外貌,這“溫而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19.對第一段中“端坐”一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①處“端坐”,表明李先生對學生們的做法的不滿意,用“端坐”來警告他們。b.②③處“端坐”體現(xiàn)學生看到這情形很害怕,所以“端坐”。c.①②③處“端坐”都表示了師生的自覺。d.預(yù)備鈴響,李先生就早已“端坐”在講臺上。這①處“端坐”表現(xiàn)了李先生的工作態(tài)度的認真,而②③處,則體現(xiàn)了榜樣的力量。20.第二段寫了李叔同先生與學生交往的幾件事,下列分析正確的幾項是a.李先生不責備學生,是因為這些小事,用不著大聲批評。b.上課不批評,只是怕影響課堂氣氛,并非姑息,而是要下課嚴懲。c.批評時是“輕而嚴肅的”,體現(xiàn)出李先生對這些事情很重視,但是以“禮”和“理”服人。d.李先生脾氣很好,不怎么跟學生計較。21.李先生對犯錯誤的同學都很“和氣”,還“鞠躬”,然后“自己輕輕地把門關(guān)了”,這體現(xiàn)了李先生對學生的教育方法是a.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b.大事化小,小事化了。c.不斤斤計較。d.嚴格要求,堅決禁止。22.文章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寫,體現(xiàn)了李叔同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