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
在有些時候孩子表達的思想讓家長感到很困擾并且很擔心孩子。究竟是怎樣的困難會讓孩子做出如此的舉動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說這些話具體的用意吧,對孩子來說也是很有效果的。
“我沒有朋友。”
他為什么這樣說?他可能僅僅是今天過得不太開心,就好像你疲憊地從單位回來以后,抱怨“這個工作沒法干了”是一樣的——這并不代表事實就是那樣,但是確實是一種真實的感受。一般來說,孩子抱怨沒有朋友時,往往是因為白天的某個小事件讓他覺得孤獨,比如說當他想參加“警察抓壞人”的游戲時,其他的孩子說“我們的人手已經夠了!”
你該怎么辦?不要嘗試出面調停,這會阻礙孩子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但是類似的問題可能會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經常遇到。你可以問問孩子具體情況,然后給他提些建議。比如建議他明天自己組織一場“反恐行動”,邀請小朋友們參加。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受邀參加集體游戲,你需要想辦法控制他的失落情緒。你可以告訴他,不是每個活動都會邀請每個人的,因為任何一項活動都需要控制人數的。
請注意:如果你的孩子確實經常被排斥在外,你需要充當發起人的角色,幫助孩子組織一些活動。你也可以和幼兒園老師進行溝通,從另一個方面幫助他融入集體。
“太難了,我不會!”
他為什么這樣說?大多數孩子在開始一個新的游戲或者接觸新事物之前都會有些膽怯,出于對未知的擔憂甚至恐懼。但是這個年齡的孩子并不會準確地說出“我怕我做不到”,所以他通常直接以“我不行”或者“我不會”來替代。
你該怎么辦?你要做的是鼓勵而不是強迫。不要總對他說“你可以把任何事情都做得很好”之類的話,我們大人在遇到新情況的時候,都難免手忙腳亂,何況孩子。你可以告訴他,我們這一輩子必須面臨很多新游戲、新環境、新朋友、新任務,沒有人能夠一上來就把所有的事情做好。你也可以給他講一些你小時候的有趣的甚至尷尬的“第一次”,那樣可以幫助孩子放輕松。
請注意:如果孩子遇到的并不是新問題,那么他可能就是在為自己找借口了。如果這樣,你就應該溫柔地戳破他的小面具。比如當他說:“我不能彈鋼琴了,我恐怕已經忘了怎么彈了。”你就可以問他:“你以前從來沒有忘記過,你怎么知道這一次一定會忘記呢?”萬事開頭難,對于孩子來說,能突破第一關,也就沒有什么值得憂慮的了。
“我不知道玩兒什么。”
他為什么這樣說?顯然,他有足夠的玩具,但是這事很多孩子都會遇到的情況——他們不知道怎么玩兒,怎樣從中獲得快樂。今天的孩子被安排做太多的事情,各種各樣的社會動動、參加親子班、每個周末的興趣小組……所以,當只剩下他們自己的時候,他們似乎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了。
你該怎么辦?你可以給他一些建議,比如用積木搭幼兒園,或者把半途而廢的拼圖完成。但是請讓他自己來決定到底做什么。不要每件事情都陪他一起做,那樣他只能越來越依賴你,抱怨越來越多。即使孩子對于你讓他自己玩兒表現得很不滿意,你也要堅持告訴他:“媽媽現在沒有時間,你需要自己玩兒二十分鐘。”然后你可以偷偷觀察他是不是真的那么無聊。但是,如果孩子最終的解決辦法是打開電視,你就必須要阻止了,這種對于現代產品的依賴,會讓孩子越來越不知道獨自在家的時間怎樣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