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長應該了解的是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么樣的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
3歲看到老的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范圍,以后發育速度就變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內,無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兒刺激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
為證實3歲在一個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別具一格的試驗觀察。
研究者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先是經過一番調查分析,然后將他們分為5種類型:充滿自信型、良好適應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約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當這些3歲孩子都長成了26歲的成人時,卡斯比教授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并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走訪。
由此可見,在孩子3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擔當著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師只有深諳育兒之道,抓住3歲這一關鍵期,才能贏得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勝利。
3歲學習事半功倍
印度“狼孩”卡瑪拉被人發現時已有7歲多,身上毫無正常兒童的特征,沒有語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會與人交流。重返人間后經過長達6年的專業人員的護理,也只學會走路,到17歲時才學會十幾個單詞,智商只有4歲孩子的水平。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南希·貝萊博士潛心研究、觀察了嬰兒的發育、發展,她在《幼兒發展研究》一書中列出了以下8個線索,以提醒父母注意嬰兒智力的正常發展。
第一,當某樣東西掉落到地板上時,6個月的嬰兒會順著下落的方向看;
第二,當需要得到滿足時,6個半月的嬰兒,會發出表示滿意的聲音;
第三,7個多月時,嬰兒會沖著鏡子中的影像微笑,還能去尋找落地的東西;
第四,8個半月時,嬰兒會和成人一起玩諸如藏貓貓、拍拍手等簡單的小游戲,也會傾聽熟悉的詞;
第五,9個多月時,嬰兒會自己動手玩弄一些小物件,也能理解某些詞的含義;
第六,10個多月時,嬰兒會模仿成人把積木放入盒中,若看到別人把玩具包起來,就不會去拆開;第七,11個多月時,會模仿詞的發音;
第八,12個多月時,會講幾個單詞。
法蘭克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莫妮卡·克諾夫認為,嬰兒的智力出乎人們的意料,他們甚至能夠用眼睛跟著做簡單的數字游戲。
克諾夫說:“我們給嬰兒看不同數量的點。最初他們注視著兩個點,等到熟悉了以后就開始失去興趣。但當我們接著展示第3個點時,他們的興趣又來了。”她對13~14個月大的嬰兒對復雜事物的長時間記憶能力進行了研究,也獲得了出乎意料的發現,如嬰兒能夠把用以前從未見過的玩具做出的復雜動作記住長達半小時之久,甚至還能模仿這些動作。
從上面的線索和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0~3歲是兒童大腦高速發展的時期,是兒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覺、記憶、思維、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那么,孩子學習的關鍵期是怎樣的呢?研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