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讓孩子得到激勵的不同的方法
鼓勵孩子的20個好招
滿足基本需求
對于嬰幼兒而言,滿足他的基本需求是最重要的。在人生的最初階段,要給予寶寶持續穩定的愛,盡量滿足寶寶一切的身心需要,這將有助于發展良好的親子關系。一般來說,生理上的需要如哭鬧、大小便、肚子餓等等,只要馬上處理,就可讓寶寶立即得到滿足,而心理上的需求則比較耗費時間,比如情感上的滿足,寶寶的年齡越小,對大人的依賴就越強,這就要求大人要不間斷地頻繁地出現在寶寶身邊,隨時向寶寶傳遞這樣的信息:“寶寶,我在乎你。”
摸摸小腦袋
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寶寶的小腦袋,這是帶點溺愛意味的行為,通常這種單純的肢體行動會伴隨著語言一起出現,比如爸爸可以撫摩著寶寶的腦袋說:“好,做得好!”當寶寶情緒沮喪的時候,摸摸他的頭還帶有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安慰意義,寶寶肯定能真切地感受到。親子網
甜美的微笑
和寶寶親密接觸的時候,單是甜蜜的微笑就能讓寶寶感到快樂。當寶寶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爸爸媽媽記得要用“微笑”鼓勵他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摔疼了,就給他安撫和呵護,跌倒了,就讓他自己站起來,或者幫助他站起來,切記不要保護過度,這樣不利于孩子養成堅強的性格 。
美麗的床邊故事
在寶寶睡覺之前,請選擇溫馨、優美、富有想像力的故事讀給寶寶聽,讓寶寶感覺到溫暖和愛護,這樣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以便盡快平穩入睡。另外也可以放音樂給孩子聽,但是不要播放講故事的錄音,因為單純的錄音遠不如真人的表情加語音效果好。
專心聽寶寶說話
當寶寶和您說話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他是小孩就可以心有旁騖地做著其他事情,這是不重視寶寶的表現,請務必專心聽寶寶說話,只有寶寶感覺到您愿意聽,他才會更有興趣說下去,從他的言談中,可以了解到他最近在想什么、喜歡或討厭什么、碰到了什么好玩的或煩惱的事情等等,雖然也許很瑣碎,但這表示寶寶愿意和您分享他的生活。親子教育
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
讓孩子隨時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濃濃的愛,將能夠大大降低他的分離焦慮。每天送他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拉著他的小手,達到之后親手把他交到老師手里,讓寶寶對老師產生一種信任感,在離開時要蹲下和寶寶說再見,告訴他爸爸媽媽要去工作,下午會來接他回家,讓他知道在幼兒園內他會度過開心的一天。這樣時間久了,寶寶就會知道幼兒園只是白天暫時停留的地方,爸爸媽媽會定時來接他回家,而并非是要拋棄他。
鼓勵和贊美永遠都不多
不要擔心寶寶聽不懂贊美的確切含義,即便是他聽不懂,單是從你的眼神和表情當中,他也能感覺到那是對他的肯定。自從寶寶出生之后,爸爸媽媽就應該懂得及時、適時地贊美他。寶寶做對了事情得到了鼓勵和贊美,會激發一種內在的動力,讓寶寶以后表現得更好,一開始寶寶可能會因為想得到贊美而去注意一些行為,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之后,這些良好的行為就會內化成寶寶的一種習慣,行為舉止中自然而然地就能流露出來。
隨時來個擁抱
當寶寶需要擁抱的時候,記得要隨時張開雙臂,全心全意地將寶寶抱在懷里。要知道,寶寶要求擁抱是在尋求安全感,是想通過和爸爸媽媽的身體接觸來獲得一種親密的感受。擁抱之間交流的不僅僅是體溫,更重要的是無形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