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為孩子安排一個有意義的寒假
熟悉地情:目前許多城市都不止一家美術館,父母不妨根據路程遠近安排路線,周末出門踏青時可以帶孩子去轉轉。
熟悉行情:父母們要學會關注展覽消息,發現最新的美術展覽消息,就可以安排時間帶孩子去。
隨身行囊: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帶上攝像機、照相機等,特別是難得一展的作品,不妨備著(不過也有些場館不允許拍攝,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恰好畫展的主題是孩子在學習的內容,可以給孩子準備小畫筆和小畫板,鼓勵孩子在一邊臨摹。
觀察場館:其實帶孩子逛藝術館、美術館,不妨慢慢前行,別像是為了完成一項任務,直奔主題而去,這樣肯定會忽略了美術館或者藝術館的本身。其實通常這些建筑物的外觀都是經過特別設計的,所以場館本身就是值得品味的藝術品,不妨先跟孩子在館外一起觀察、討論,進行初步描述。比如讓孩子描述一下房子的形狀和顏色,再描述一些細節部分,比如窗子是什么形狀的,房頂屋檐是什么樣子的。還可以讓孩子猜猜是中國式的還是西洋式的等等,可以充分讓孩子“有心”地看,而不是漫無目的。
索取資料:進入館內的第一步就是索取介紹資料。資料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本次展覽介紹,特別是當父母沒什么準備的情況下,可以拿來做為給孩子講解的資料,一定不用擔心誤導孩子。
第二種是全館展品分布介紹。這種資料特別適合參觀。比如帶著孩子在外地參觀,由于時間有限,快速找到目標一定缺少不了。而且這樣的資料對全部館藏都會有一些感性認識。筆者在巴黎羅浮宮參觀的時候,浩如煙海的展品分布在巨大的宮殿群里。而在入口處就有免費的介紹可以索取。他們這項工作做得非常好,介紹資料用各國文字制作,非常方便游人參觀。
明確“禁止”、注意事項
親子教育,索取資料以后,還可以在展覽注意事項處留心一下,有哪些列入“禁止”的行為,要特別注意一個標志:禁止閃光。那就意味著可以拍照,但是不能開閃光燈。所以你只能把相機打在不閃光的狀態下拍攝,注意這時室內光線可能偏暗,所以曝光時間延長,你必須把相機拿穩了,否則會制造出一些圖像模糊的“遺憾品”。
心中有譜之后,就可以帶著孩子到處參觀。放眼望去除了絕妙佳作外,另有柔和的光線與宜人的旋律搭配,使人不知不覺地神凝心定,完全沉浸在和諧的氣氛中。此時,大部分人都會保持安靜,進入另一種享受的境界,為了不妨礙他人,當孩子扯著嗓門向你提出問題時,你必須要求他保持安靜小聲說話,把食指豎在嘴邊告訴孩子:“噓,小聲說話。 ”盡情馳騁在美的世界中,而孩子鑒賞、審美的能力亦在此時逐漸萌芽。你可以讓孩子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展品,并且說說理由;還可讓孩子在自己評出的“最佳”面前拍照留念。這些可以促進孩子思考,學會感受藝術品散發出無與倫比的吸引力,使他的感受細胞更加活躍起來的辦法。
帶孩子去圖書館 讓孩子發覺圖書館是個寶藏
這個寒假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去一些少兒圖書館,不僅能學到很多知識,也可加強親子溝通。建議家長在第一次帶孩子去圖書館前,就把這事情弄得隆重些。
借書前先讓孩子參觀圖書館,讓他知道這里有什么,能找到什么書,廁所在哪里,吃的在哪里,休息室在哪里,有些什么好玩的,其次有什么規則,不要在意孩子是來玩還是來看書,讓他覺得圖書館是一個寶藏。然后,就帶他去辦理圖書證,家長可以把自己的身份證和填好的表格以及錢一并交給他,讓他自己去排隊辦證,一來他覺得有成就感,二來讓他學會獨立。讓孩子自己學會用圖書證借閱玩具和圖書等程序。家長們要利用好假期,多帶孩子去圖書館,讓孩子將興趣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