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學設計
3.小組之間交流一下讀書體會,討論討論不懂的問題。
4.組長記錄小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
1、摘抄你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2、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問題引入,整體理解
1.一種無奈,一聲嘆息,時光老人總是來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課文中寫到: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板書:一去不復返)
思考: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用書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各組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選重點記錄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結合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師生重點品味以下句子:
(小黑板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1.感悟作者細膩的寫作手法:第一句話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這兩句話作者又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么?(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留它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戀。)
3.指導朗讀。能不能用你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句子蘊含的情感讀出來。
(重點引導學生讀好幾個問句)
4.有感情齊讀本段。
(小黑板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著,……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1.讀句子,思考:為什么會“頭涔涔,淚潸潸”?我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從我的手中溜走會想些什么?這個詞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體會到什么?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作者把什么比作“針尖上一滴水”?
4.指導朗讀:過去的日子無聲無息地走了,作者有著無限感慨之情。讓我們讀出這種感慨和留戀。把重點的詞讀慢一點,重一點。
(小黑板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時候……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讀句子,說說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
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用一連串的追問表達時間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特點。
2.有感情地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對時光的留戀和光陰消逝時的傷感。
3.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說說“日子”是怎樣在自己毫不注意時消逝的?
(小黑板出示):仿寫句子:于是—— 的時候,日子從 過去; 的時候,日子從 過去; 的時候,日子從 過去。
◇出示句子“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1.指名讀句子,體會作者感情,談談自己的感受。
2.寫話練習: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還能做_____________。
過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3.這一段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師:作者再次用輕煙,薄霧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作者一種淡淡的郁悶和傷感。反復吟讀第三四自然段。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體會,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后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除了剛才我們體會的句子以外,這篇文章還有許多的妙處呢?我們再來朗讀全文,再仔細品味一下作者對匆匆而逝的時光而發(fā)出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