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匆匆》是人教課標版十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散文朱自清寫于1922年3月,當時作者已經24歲。“五四”運動時,朱自清為光明和新時代的到來而歡呼。“五四”高潮過后,由于舊的東西沒有摧垮,新的社會藍圖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為國家作出貢獻,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沒有目標,于是陷入了思想苦悶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猶豫、徘徊中,眼看寶貴的時光從身邊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寫下了這篇感人的散文。以此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的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充滿著詩意的語言,將自己的感慨依托于燕子、楊柳、桃花等多種可觀的大自然景觀中,讀起來像一首流淌的小詩。教學時,我著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語言的美,進而感受作者的美好心靈,認識時光的短暫和一去不復返,從而更珍惜時光,珍惜生命。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正確讀寫“淚潸潸、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詞。
2.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二)能力目標:
1.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2.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目標:
在閱讀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靈,認識時光的短暫和一去不復返,從而更珍惜時光,珍惜生命。
教學重、難點:
(一)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二)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誦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搜集關于朱自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我的幾張老照片,大家有興趣看看嗎?
2、照片拍到現在就沒有了,大家想,再過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后,老師的樣子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3、那時當我再回首來看這些老照片時,我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4、是啊!當皺紋悄悄爬上我的額頭、眼角,當時間用無情的刻刀在我臉上寫下歲月的滄桑時,我多想抓住時間的腳步,留住我的青春歲月、花樣年華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鳴,我特別喜歡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
5、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6課《匆匆》,板書課題。誰按自己的理解讀一讀。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我們一起走進《匆匆》這篇膾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輕靈、細膩、詩意化的語言中去觸摸時間這個精靈。教師感情讀文。
2.從老師的朗讀里,文章的描寫里,你感受到作者有什么樣的問題?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進行朗讀訓練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來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時光特點的詞語,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讀不懂。
2.全班搶答,交流學習體會。
3.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感受深或者特別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在書旁注明你的感受或體會,一會兒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