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矛盾 激活思維——《三打白骨精》教學片段案例
教師: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反映了哪些矛盾?
學生:孫悟空與白骨精是一對矛盾。
教師:是的,準確的說是唐僧師徒與白骨精為一對矛盾。這一矛盾的起因是什么?
學生:白骨精要吃唐僧肉。
教師:因為白骨精要吃唐僧肉,而孫悟空要保護唐僧,所以孫悟空與白骨精之間產生了殊死的爭斗。同學們,既然孫悟空本領高強,那么,吳承恩在文章中為什么不一次就打死白骨精,而要打三次呢?請同學們討論。
學生:如果一次就打死白骨精,文章就不精彩,就不能吸引我們了。
教師:為什么一次性打死白骨精,文章就不精彩,而三次才打死白骨精文章就精彩了呢?
學生:……
教師:吳承恩想讓讀者知道白骨精是愚蠢的還是狡猾、詭計多端的?顯然他想讓讀者知道白骨精并不愚蠢,是狡猾、詭計多端的。那么,文章如果這樣寫:白骨精非常狡猾而且詭計多端,她為了吃到唐僧肉,變化了三次,先變成美麗的村姑,再變成老婦人,最后變成白發(fā)老公公。但是孫悟空很機智,三次都識破妖魔詭計,勇敢的打死了妖精。這樣的文章與課文比較,哪篇文章給你的印象更深,為什么?
學生:課文給我們的印象深,因為課文寫得具體,讀完課文,畫面很清晰。
教師:課文寫得具體,畫面很清晰。說得太好了!請大家分別品讀描寫的三個畫面,在讀的過程中可以與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學生讀課文。
教師:白骨精明知孫悟空厲害,卻不愿放棄吃唐僧肉的夢想,可見她貪婪;白骨精為了吃到唐僧肉,先變成美麗的村姑,再變成老婦人,最后變成白發(fā)老公公,三次變化,表現了她狡猾、詭計多端;正因為白骨精的三變,才有了孫悟空的三打。“變”是為了欺騙唐僧師徒,從中找準機會,吃到唐僧肉;“打”是為了揭穿白骨精的陰謀,保護唐僧,盡徒弟之職。唐僧師徒與白骨精之間的矛盾是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還有其他矛盾嗎?
學生:唐僧與孫悟空也是一對矛盾。
教師:你真聰明!孫悟空是保護唐僧的,為什么他們之間也有矛盾呢?
學生:因為唐僧不知道那“村姑”、“老婦人”還有“白發(fā)老公公”是妖精變的,他責怪孫悟空一次又一次打死人,所以產生了矛盾。
教師:說得很對。孫悟空因為具備火眼金睛能識別那“村姑”、“老婦人”還有“白發(fā)老公公”是妖精變的,為了保護師傅,所以三打白骨精。為什么打“村姑”、打“老婦人”唐僧都責怪孫悟空?而打“白發(fā)老公公”后唐僧就不再責怪孫悟空了呢?請讀課文,同桌交流。
學生交流:雖然孫悟空因為具備火眼金睛能識別那“村姑”、“老婦人”還有“白發(fā)老公公”是妖精變的,但是唐僧不具備火眼金睛不能識別妖精。打“村姑”、打“老婦人”時,唐僧怕孫悟空打錯好人,所以責怪孫悟空,而打“白發(fā)老公公”時,孫悟空非常機智,為了讓師傅相信,他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蒙騙我?guī)煾福@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因為有了眾神作證,唐僧知道了真相,所以沒有再責怪孫悟空。
教師:你們分析的太好了!雖然他知道孫悟空具備火眼金睛能識別妖精,雖然孫悟空告訴過他,那妖精是來害他的,但是一條人命啊!在沒有證實是妖精時,怎能輕易處死,可以說,他雖有些愚鈍,但很善良。他的堅持是有道理的,在自己辨別不清時,不隨意盲從,講究證據非常重要。那么既然唐僧有道理,孫悟空難道錯了嗎?孫悟空表現的如何?請讀課文,同桌繼續(xù)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