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園子》說課稿(精選3篇)
《祖父的園子》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節(jié)選于著名作家蕭紅寫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通過對“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情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
課文共14個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通過蜜蜂、蝴蝶等的描寫,來反映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第二段(3--12自然段):我和祖父在園子中勞作的情景,體現(xiàn)出祖父的園子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第三段(13-14自然段):作者記憶中的園子里一切都是鮮活的自由的。
根據(jù)本課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我與祖父在園中勞作玩耍的情景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教學難點:反復手法運用的妙處
二、說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從復習導入開始,讓學生回憶文中的主要場景,從而明確文章學習的重難點,而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緊扣關鍵字詞句,對文本進行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期間再付之相關的說話訓練、句式對比訓練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憶場景,喚醒學生對文本的感知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感知、領悟和運用來完成的。很多時候,通過第一課時的初讀課文,我相信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到了第二課時教學時,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就顯得比較零碎。如果這時教師直接進入對課文的教學,往往學生不能很好地容入對課文的學習中,因此,對課文主要內容的復習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這不但喚醒了學生對文本的最初的感知,同時也能很好地關注到文本的整體性。
鑒于以上想法,因此在導入時,我提了兩個問題:1、說說通過第一課時對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祖父的園子留給你什么印象?(由于課時緊張,因此把這段對園子的直接描寫安排在第一課時中,此時的提問,為的是還文本以整體性)2、在這個園子中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回憶文中主要描寫了哪幾個有趣的場景。學生根據(jù)第一課時的感知,很快就能得出相應的答案: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園子,主要描寫的場景有種白菜、鋤地、澆菜和睡覺。知道了主要場景,就為我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無形中為學生接下來研讀文本指明了方向。
(二)、以“趣”字為抓手,引領學生研讀文本
1、走入文本,靜思默想,感受“趣”
如今,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充溢著我們的課堂,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的精彩紛呈。但在精彩的課堂中,學生的習得是否與之形成正比呢?非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此可見,文本在整個閱讀教學中仍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如何能更好的關注文本呢?那就要帶領學生真正走入文本。以什么為抓手引領學生研讀呢?忽然想到有個專曾說過:教學時要關注文后的練習。文后有個問題是這樣的“哪個自然段寫得最有趣?先讀讀,再選一兩段抄下來。”文中的幾個主要場景不都透露出“趣”字嗎?因此在回顧全文后,我讓學生細細品味這幾個主要場景,在你感受到趣的字詞、句下面圈圈畫畫,并寫上你的感受。在讀的形式上我采用默讀,因為默讀有助于學生用心與文本進行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有助于學生產生獨特的體驗迸發(fā)思維的火花。我深知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整堂課的重要性,因此我會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
2、結合文本,暢所欲言,傾吐“趣”
陶行知先生曾倡導過“六大解放”,即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空間。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學生的大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通過閱讀,所能產生的感受是不同的,他通過文本與作者的“對話”是極富個性化的。就拿一個“趣”字來說,不同的學生可以從不同的字、詞、句中體會到,有的甚至可能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來體驗。因此在讓學生靜思默想后,我將組織學生來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我想此時學生的思維將是最活躍的。
3透過文本,觸摸人物,升華“趣”
文本字里行間都透露出“趣”字。這對于學生而言,更多的是停留在感知層面。如:我把種子踢飛了,把水撒向空中等等這些外在表現(xiàn)上。對于人物內在的情感以及文字內隱含的“趣”往往會忽視,因此在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的過程中我會適當引導學生來說說文中兩個人物的特點,而后,我還將設計這樣一個說話練習:此時你認為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是一個給予作者歡樂的園子,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園子,是有著祖父和我的美好回憶的園子,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園子……這樣,這個“趣“字就不僅僅代表著有趣,更多的是歡樂和回憶甚至是親情了。
(三)、進行句式比較,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指出“在語文閱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閱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這里說的載體就是語言文字。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
課文的3、13段文字的描述與我們平時寫作時的用語有所不同,一種近似于反復的寫作手法,對于凸現(xiàn)主旨有很好的作用。那光光讓學生來感受這種意境,仿佛有些可惜,何不讓學生也來體會作者用語的精妙之處,或許對他們今后的寫作有幫助呢?于是在學習這兩處時,我將嘗試進行句式比較,出示一段平時常用的描寫,如針對第三段前半部分內容出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邊,我們帶著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讓學生體會到我的好奇、活潑以及園子給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接受一次寫作方法上的熏陶。
(四)、課外延伸,聆聽作者的心聲
1、補充生平,升華主題
讀罷課文,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文中所寫的祖父的園子簡直就是充滿快樂和自由的人間樂園,那么,蕭紅的童年生活果真這么幸福嗎?眾所周知,這與作者真正的童年是不相符的。為了讓學生真正走近作者,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學習完課文內容后,我將出示一段有關作者的生平,通過其生平與文章情節(jié)的對比,讓學生來體會作者寫作時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么?(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從而使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
2、推薦原著,探究學習
學習完一篇文章并不意味學習的結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學習的開始。特別是在新課程大力推崇廣泛閱讀的今天,對于這樣一篇節(jié)選文章,我們更應義不容辭得帶領學生閱讀原著。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后,我將出示一系列問題:是什么驅使她幾乎每天都要纏著祖父帶她到園子里去?二十多年過去了,蕭紅為什么還會對當年的園中生活這么眷戀和向往?她又是怎樣的一個作家等等。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問題進行合作探究,進而引領學生去閱讀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
四、說板書
附板書:快樂
祖父的園子眷戀、懷念
自由
板書設計含概了本文的兩個要點:1、園子帶給我的是快樂和自由2、透過文章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板書簡潔,精練,讓人對課文內容一目了然。
[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設計始終以《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等基本理念為依托,在教學中力求,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實的收獲那就是在得到語言文化的熏陶同時,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祖父的園子》說課稿 篇2
眾所周之,課堂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如何精益求精,設計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過程與方法策略,讓我們的課堂煥發(fā)活力,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的殿堂,是我們每一位師者永恒的話題和追求的目標。現(xiàn)在我就拋磚引玉,以《祖父的園子》為例,說說我的教學流程和設計理念。
一:說教材分析
教材解讀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課標版第十冊第二組“永遠的童年”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節(jié)選自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回憶性小說《呼蘭河傳》,全文以富有詩意的語言,孩子氣十足的腔調,寫了作者在園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充滿了童真童趣的散文,作者蕭紅回憶了小時候和祖父在園子里一起勞動,其實就是玩耍的美好時光,文章語言樸實,感情真摯,內容生動有趣,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相信學生們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會有極大的興趣。
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標》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認識8個生字,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還原語言的形象性,豐富語言的積累和提高運用表達的能力。學會并運用通過列小標題的形式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心情。
3 了解作者眷戀童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進而引發(fā)學生對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園子里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自由快樂的心情。
教學難點: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訓練列小標題理解這是一座怎樣的園子。
二:說設計理念
1、本堂課的設計始終以《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等基本理念為依托,在教學中力求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收益,得到語言文化的熏陶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2、尋求閱讀視界的敞亮:以文本為基點,進行情感閱讀、情境閱讀、想象閱讀、引導閱讀等方法讓閱讀豐富起來。進而理解文章從而使閱讀多元化。
3、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應該參與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積極營造和諧,自然,民主的課堂,讓師生共同享受課堂,并得以發(fā)展。
三:說教法學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因此,教師首先要讀懂學生,再根據(jù)文本內涵及學情,制定了情境法、以讀代講法、板書配合法等教法學法。真正帶領學生溶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在讀中感悟,在悟中生情。期間再輔之相關的口語訓練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作者童年的快樂與自由。
1、情境法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獲得豐富的認識和情感體驗”。因此,利用多媒體課件,卡片,情景問答、閱讀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文本,從情入手,透過字里行間充分挖掘自由、無憂的情感主線。讓學生在自由快樂的情感中走進園子,再由自由快樂而生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2、以讀代講法
加強讀的訓練是當前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訓練,情感閱讀、情景閱讀更可以讓學生輕松愉快走進文本,體會作者在園子中自由快樂無憂的童年生活。本文所敘的事比較接近學生的生活,再加之設計了配音朗讀、練讀,那么讀起來就更有樂趣了。設計中我把讀文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朗讀,引讀,齊讀,練讀等等,更注重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生情,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3、板書配合法
《新課標》強調: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所以我們設計了圖片粘貼環(huán)節(jié)。有機地整合了語文和美術剪紙藝術,通過對園子的理解學生進行粘貼板書。使課堂學習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真正帶領學生溶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在讀中感悟,在悟中生情。期間再輔之相關的口語訓練和小練筆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作者童年的快樂與自由。
四:說教學流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常言道,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談話融知識性、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于一體。它像一座橋梁,架在學生通向理解課文內容,獲取知識的必經之路上,"橋"架得好,學生就能輕松愉悅地到達下一站。夢—童年—蕭紅—祖父的園子。
第二環(huán)節(jié):交代目標,指導學法.
學習目標:通過列小標題的形式理解文章講了哪些有趣的事,體會作者心情,即這是怎樣一座園子。
學法指導
一、列小標題方法:
1、根據(jù)主要意思提煉。
2、根據(jù)品詞析句提煉。
3、根據(jù)中心思想提煉。
二、自由朗讀課文—自主列小標題—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畫出結論—代表匯報成果—展示粘貼板書。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匯報成果.
小組根據(jù)目標采用合作探究學習。根據(jù)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走進去,帶回來。走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去將討論成果帶回來。在這期間要對學生匯報的重點語段進行接讀、引讀、情景閱讀、配樂閱讀等多種形式的閱讀。文本的學習是為了運用,那么我會在進行接讀的同時進入口語訓練。 在明媚的陽光下,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我愿意 ____ 就___ ,愿意____就___。愿意 _____就____,愿意____就____。若都不愿意,____ 。在配樂閱讀的同時讓學生體會作者快樂自由無憂的的心情。品悟愛的園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設置了情景問答:(教師情景調侃發(fā)問)這位爺爺,您的孫女把你的菜種都踢飛了,可長不出苗收不到小白菜了。這您怎么不責罵她啊?這位爺爺,您的孫女把你的谷子苗鏟掉了,秋天可收不到谷子,還要荒蕪了這院子啊,這您怎么不打她啊?發(fā)問時要面對學生,表情,動作配合進入情景。這樣學生也就進入了情景,在調侃的境界里輕松的品悟祖父之愛。花園就成了愛園。
這一部分是課堂的重點,所以我設計了二十五分鐘進行。
第四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推薦閱讀.
一首小詩總結全文,表達作者快樂心情。
《呼河蘭傳》:《永遠的憧憬和追求》《呼河蘭傳》第三章《呼河蘭傳》尾聲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練筆,走出園子.
課堂:通過列小標題的形式,寫一寫你的童年發(fā)生了那些有趣的事情。
結語:小姑娘真的玩累了,就地睡著了。看她睡得那么熟,老師不忍心再去打擾她了,我們悄悄地從這園子里出去吧。
五:說教學效果
(一)說板書設計:沒有預設,學生張貼。
(二)說教學效果:掌握園子里有趣的事,體會作者快樂自由無憂無慮的心情。
(三)說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超市(列小標題,鞏固目標; 書信練習,注意格式)
課堂:通過列小標題的形式,寫一寫你的童年發(fā)生了那些有趣的事情。
課后:給蕭紅寫一封信,告訴她你童年快樂的事。雖然永遠不會寄出,就把它留在心中。(書信格式)
縱觀整個教學設計,始終以情為線,以讀為軸,這里有師生的交流之情,有生與本的感悟之情,有內心共鳴之情,當這所有的情在課堂激蕩時,教師活了,學生活了,文本活了,這就是生命,學生主體地位的生命,我們語文高效課堂的生命!我的說課就到這兒。謝謝大家!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祖父的園子》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和祖父的園子》節(jié)選自現(xiàn)代女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這是蘇教版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親情依依”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重點描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這份自由和快樂,不僅來自于祖父的園子,更源于祖父的愛。
本文用兒童化的語言,生活化的描寫,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農家園子的風景圖,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童年自由和快樂的眷戀,以及對祖父的深情懷念。
二、說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設計始終以《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等基本理念為依托,在教學中力求,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收獲,那就是在得到語言文化的熏陶同時,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三、說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兩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文本語言的觸摸、感悟、還原語言的形象性,拓展學生的理解,豐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2.多層次、多角度地“看”園,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理解“園子”的精神意義。
四、說重點、難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園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體會“我”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為有了祖父的寬容和愛,才有了“我”的自由與快樂,有了這個童年的樂園,有了這個無法忘卻的“精神家園”。 并學習揣摩作者鮮活的,獨具個性的語言和境由心生,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的寫作方法。
五、說過程
本課時教學,我分為五個板塊:1、走進園子,感受這是一個自然之園,同時也是一個自由之園;2、走進童年的“我”,體會“我”的自由與快樂;3、走進祖父,感受祖父對我的濃濃的愛;4、再進園子,感受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園子;5、推薦原著,補充生平,升華主題。
板塊一:走進園子
我抓住“美麗”和“自由”兩個特點,第2自然段的昆蟲多,色彩豐富,第12、13自然段中的“就”;“愿意”; “一會……一會”進行重點品析。指導學生賞析作者是怎么來寫園子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別的詞句并劃下來。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園中的昆蟲、花草、莊稼,這一切事物都是自由的?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讀,聯(lián)系上下文來想。在學生說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看園子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這層意思之后,我指出:像作者這樣把人物的情感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來表達人物的情懷,這種寫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寫園子的自由實際上是要表達“我”童年生活的自由。接著,讓學生把這種自由的感受帶進這一段中,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板塊二:走進童年的“我”
教學3—12自然段。我讓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輕聲地、自由地讀課文,提醒他們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快樂的細節(jié),讀一讀,劃一劃,可以在課文旁邊寫下自己最想說的話。然后交流,品析,再次指導朗讀。朗讀時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詞,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如教學第12自然段時,品析“我”是怎么澆菜的?讓學生讀讀課文,找出描寫“我”動作的詞和短語“搶,拼盡了力氣,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說說通過這些詞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這一大瓢水落下來,你渾身濕淋淋的,像只落湯雞,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把你內心的自由快樂讀出來。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頭發(fā)都在滴著水,可你卻看著祖父傻傻地大笑呢,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盡了力氣在玩耍呢!多么可愛的孩子,多么淘氣的亂鬧,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樂的時光。
接著,讓學生通過師生接龍來感悟這份難得的自由: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種,(我就瞎鬧);祖父鏟地,(我就亂勾);祖父澆菜,(我就亂鬧)。帶著學生漫步在祖父的園子里,看到一個可愛、頑皮的“我”。說出只要“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不必擔心有人責怪。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祖父的園子里“我”完全是自由快樂的。
板塊三:走進祖父
最后,我提出問題,園子里的一切的是自由的,這個自由是誰給予的?作者的自由快樂僅僅是來自于園子本身嗎?讓學生思考回答。從而讓學生在進一步品悟文本的時候感受到祖父對“我”的愛。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指出:正是有了祖父的愛,我才真正擁有了這個自由的園子,這片快樂的天地。
板塊四:再進園子
再進園子,我提出問題,學了課文,你還覺得這是一個普通園子嗎?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真正感受這是愛之園,這是充滿幸福和自由的園子。
板塊五:推薦原著,補充生平,升華主題
讀罷課文,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文中所寫的祖父的園子簡直就是充滿快樂和自由的人間樂園,那么,蕭紅的童年生活果真這么幸福嗎?這與作者真正的童年是不相符的。為了讓學生真正走近作者,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學習完課文內容后,我將出示從《呼蘭河傳》中摘錄的三段話,通過其與文章情節(jié)的對比,讓學生來體會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么?(蕭紅的童年并不全是快樂的)從而使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
學習完一篇文章并不意味學習的結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學習的開始。特別是在新課程大力推崇廣泛閱讀的今天,對于這樣一篇節(jié)選文章,我們更應義不容辭地帶領學生閱讀原著。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后,我將重點引領學生去閱讀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