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教學建議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材共安排了7篇習作。它們是:
1.寫建議:春游活動去哪里好。看誰理由講得最充分。可以配上插圖或附上照片。
2.寫推薦文章:推薦班級里在閱讀、表演、保健、禮儀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可以推薦一人,也可每方面各推薦一人。注意有詳有略。
3.寫自己的新發現: 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哪些感興趣的問題?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4.圍繞著最近發生的一些值得關注的事情談談自己的看法,再寫下來。
5.寫植物:從校園、公園、廣場或家庭附近選擇一兩種植物,把觀察、研究成果、想法、感受寫下來。
6.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和別人討論,也可以留心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書籍里有關這個問題的信息,結合自己的認識寫篇文章,題目自擬。
7.組織、參與一次體驗活動,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習作教學的要求及本冊習作的安排,建議如下:
(一)在習作教學的進程中,密切關注學生寫作興趣、觀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觀察習慣的養成。
有調查顯示:小學生寫作素材的來源依次為家庭、學校、社會、自然和其他媒體。這其中以家庭和學校生活為學生習作素材的主要來源,因為他們的年齡尚小,社會活動較少,所以,他們只能對社會現象的表面現象有所感知,只能用自己的是非觀對各種社會現象做簡單評價,而且年級越低的小學生,活動的范圍就越小,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就越有限。因此,在進行本學期的每一次習作之前,我們必須為學生能夠在更大范圍內搜集習作素材創造條件,必須通過多種有效的手段和途徑,培養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從社會、自然或其他媒體上有意識搜集習作素材的能力和習慣。這是《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第二學段習作向第三學段習作過渡的一項要求,也是不斷提高小學生搜集和存儲寫作素材能力必須邁出的重要一步。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習作提出了“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的要求。因此,本學期的習作教學,不能死死盯住技術層面的操作,而是要在關注如何擴大搜集寫作素材的范圍,如何提高寫作和修改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寫作興趣、觀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觀察習慣的養成。
大家知道,興趣、能力、習慣都是內隱的非智力因素,是習作教學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現在的問題是:興趣、能力、習慣都是很難用計量的方法進行定量測評的。所以,在本學期習作教學的進程中,一定要通過對學生參與習作時的情感、態度、方法、行為的變化,與習作結果的觀察、統計,采用縱向對比和抽樣測評等方式,進行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綜合分析,不斷地對這三個方面的落實和進展情況進行排隊摸底。比如,關于學生平時對習作興趣和習作潛能情況的觀察與分析;關于學生習作成果的統計分析;關于學生動筆熱情和能力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