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an en in un ün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前鼻韻母: an en in un ün。
2.認識8個生字,理解詞語。正確朗讀句子和兒歌。
3.能按順序觀察畫面,認識事物,樂于表達。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8個生字,正確朗讀句子和兒歌;能按順序觀察畫面。
難點:按順序觀察畫面,理解詞語。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根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郊游情境,以游戲為主要學習方式,在玩中拼讀、識字、說話,使枯燥的拼音教學變得富有趣味性,逐漸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1、談話激趣:小朋友,上個星期,我們認識了這5個拼音朋友(指板書課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呢?(前鼻韻母)。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叫出每個前鼻韻母的名字吧,齊讀課題。
2、創(chuàng)設情境:小朋友讀得真棒!老師決定獎勵你們:獎你們看一處美麗的農村風景。讓我們開起小火車出發(fā)吧。
3、開火車讀an en in un ün的拼音卡片。
4、過渡:(出示文中插圖——田園風光圖)我們的小火車開得可真快!(火車途中雖然出現(xiàn)了一點兒小故障,但我們現(xiàn)在已經順利到達農村了)。瞧——這就是美麗的農村,請仔細看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
突出每節(jié)課知識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郊游情境,復習舊知,引起學習新知的興趣。
二、看圖認物,學詞讀句。
1、學生自由說看到的風景。(評:你們的眼睛真亮,而且很會說話。)
2、指導按順序觀察,說話。(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按順序觀察這幅圖畫。)
遠處——————,近處——————。
左邊——————,右邊——————。
隨機出示“遠處”,“近處”,“左邊”,“右邊”四張詞卡。
3、看拼音朗讀句子。
(1)過渡:這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就藏在課文第36頁,快速打開課文,
自由讀一讀插圖下面的文字吧。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拼拼音。
(課件出示句子):小老師領讀(請一個小朋友來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一讀)——指名讀(誰能把這些句子連起來讀給大家聽?)——師示范讀(小朋友讀得有滋有味的,老師也想讀一讀)生評(不拖腔,有表情)——指名讀——齊讀。
4、隨文識字,理解詞語。
(1)過渡:小朋友把句子讀得既準確又響亮,真能干!瞧,(指詞卡)有四個詞語朋友摘掉了拼音小帽從句子家里跑出來了,你們還認得他們嗎?齊讀詞語:“遠處”,“近處”,“左邊”,“右邊”。
(2)貼圖理解詞語。
請4位同學上來把這4個詞語朋友貼到這幅圖上相應的位置。
(3)看圖理解“一座座”,“一塊塊”。
a、(指圖)遠處是——一座座山,近處是——一塊塊田。怎么有兩個“座”,兩個“塊”呢?老師把它去掉一個“座”,一個“塊”,變成:“遠處一座山,近處一塊田。”行嗎?(不行)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