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教案誠實(精選5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誠實 篇1
一、教學內容
能和弟弟(妹妹)友好相處,懂得愛護弟弟,理解媽媽對每個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知道自從有了弟弟(妹妹)后,除了爸爸媽媽,還會多了一個人愛你,把他們所有的愛加起來之后,一定會比原來的還要多。盡管弟弟還是經常會半夜哭,盡管他還不能跟你一起玩皮球,盡管他會跟你搶玩具,但是這些還是不能阻止你越來越喜歡他,每當你抓住他的小腳丫,再咯吱咯吱他,他都會開心的笑起來。有了爸爸媽媽和弟弟(妹妹)和你在一起,你會比以前更快樂呀。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繪本觀看視頻,嘗試理解父母對每個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
2、能和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相處,懂得做出愛護弟弟妹妹的一些實際行動。
3、能愉快地參與活動,并能和同伴分享。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欣賞繪本觀看視頻,嘗試理解父母對每個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
難點:能和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相處,懂得做出愛護弟弟妹妹的.一些實際行動。
四、教學方法
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情景演示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實訓教學
六、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欣賞繪本故事《湯姆有個小妹妹》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提問:你家有沒有弟弟(妹妹)你們在家相處的怎么樣?
(二)基本部分
老師引導幼兒討論繪本故事中的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引出視頻。
教師:樂樂是一個中班的小朋友,她活潑開朗,喜歡笑,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她。可是,自從她當了姐姐,她好像變了,她不像以前那么愛笑了,還動不動就發脾氣,你們猜猜,她怎么了?(幼兒猜想并討論)
2、觀看視頻《有個弟弟挺好的》開始部分(一起玩玩具)并討論:
(1)、視頻一開始說了什么?樂樂為什么不喜歡弟弟?
(2)、你有弟弟或者妹妹嗎?你們是怎么相處的?
(3)、如果玩的時候弟弟或者妹妹哭了,媽媽會怎么說?如果媽媽批評了你,你會怎么樣?
3、觀看視頻《有個弟弟挺好的》第二部分(老師和樂樂談話)并討論:
(1)小花老師對樂樂說了什么?你覺得老師說的對嗎?為什么?聽了老師的話以后樂樂是什么心情?
(2)、誰能來表演一下?(請幼兒來表演和老師談話)
(3)、如果你有不開心的事,你會和老師說嗎?
4、觀看視頻《有個弟弟挺好的》結束部分(媽媽和樂樂談話)并討論:
(1)、媽媽和樂樂在干什么?媽媽會給樂樂說什么呢
(2)、媽媽愛樂樂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3)、后來樂樂和弟弟怎么樣了?她喜歡弟弟嗎?
5、活動結束,教師總結:當你有了弟弟或者妹妹的時候,媽媽可能就會用很多時間去照顧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有時候會因為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哭鬧,媽媽或許會讓你覺得受了委屈,這并不表示媽媽不愛你了。如果你也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請一定要告訴爸爸或者老師,我們一定會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同時也會幫助你。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歌曲《讓愛住我家》。
中班社會活動微課教學反思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迎來了“雙寶”時代,家長們開始為難:兩個孩子,如何將自己的愛公平的分到孩子們身上?孩子們卻憂心忡忡,認為自己的愛卻被“弟弟或者妹妹”搶走了,媽媽生二胎,小朋友的情緒出現波動,這種情況現在越來越多。為了幫助孩子們順利度過特殊的情緒焦慮期,我們展開了一節社會領域的活動課《有個弟弟挺好的》。
在本節活動課前期,我們尋找了關于家里有兩個或者三個孩子的家庭,詢問了家長大寶在有弟弟妹妹之前的一種生活狀態,和有了弟弟妹妹之后的一個狀態進行比較,并且單獨和當大寶的孩子進行溝通,發現大多數孩子都認為有了弟弟妹妹后爸爸媽媽的關注點都在小不點身上,而不在自己身上了,更有幾個孩子還出現了焦慮的現象,認為爸爸媽媽不愛他了,只愛弟弟妹妹,他討厭弟弟妹妹。針對以上調查的情況,我們制作了一個教育類情景劇。
開始部分是以談話方式引出了故事主題,孩子們通過觀看視頻動畫明白了樂樂的煩心事,然后通過老師調節,樂樂不再焦慮,家園共育后樂樂媽媽關注了孩子情緒,從而導致了孩子心結打開,回憶與弟弟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用最后的畫外音“其實,有個弟弟挺好的”點明主題!
在活動中孩子能根據老師提問來講述在家里和弟弟妹妹發生的事情,從而在老師引導下明白有了弟弟妹妹后,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一點都不會減少,相反家里因為有了弟弟妹妹后,會變得更加熱鬧,有了一個跟自己玩的人!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幼兒園社會教案誠實 篇2
教材分析:
《文明小乘客》是中班的一節社會教育活動。在生活中幼兒有乘坐公共汽車的經驗,為了讓幼兒更好了解并遵守乘車的基本行為規范,我特意設計了本次活動。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所以本次活動我注重讓幼兒在情境中感知,在體驗中學習。因此,本活動主要采用觀看文明乘車動畫、乘車行為圖片、乘車游戲相結合等學習方式,多種情景的創設激發幼兒活動的主動性,讓孩子們在情境中逐步地感知、了解乘車的基本禮儀,體驗文明乘車的樂趣,從而激發孩子們在生活中爭做文明小乘客的意識和行為。
活動目標:
1.了解乘車的方法和簡單的安全知識,具有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2.能判斷文明乘車的行為,并學習遵守。
3.體驗乘車游戲的樂趣。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能判斷文明乘車的行為,并學習遵守。
活動準備
《文明小乘客》課件PPT,輕松的乘車音樂,角色扮演人物道具。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回憶已有經驗,說說做過哪些車?乘車時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具有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2.觀看“乘車行為規范”小視頻,一群小動物準備爭做文明小乘客,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發生了什么?
邊看視頻邊引導幼兒討論視頻中小動物乘公交車時的不文明行為,知道如何做才是文明小乘客。
3.進一步引發幼兒討論:怎樣才是安全文明小乘客?能說出乘坐汽車的基本文明行為規范,并學習遵守。
教師小結:乘車時要排隊有序,前門上車,后門下車;乘車時要站穩扶好,不把頭探出窗外,不在車上打鬧,不亂扔垃圾,不大聲喧嘩;知道乘車應該給老人、孕婦、殘疾人等有需要的乘客讓座,做一名安全文明的小乘客。
4.在熟悉文明乘車規范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觀察幾幅乘車的情境圖片,請幼兒來判斷對錯。
5.請幼兒進行“乘車游戲”的角色扮演,體驗乘車游戲的樂趣。
活動延伸
在圖書角提供各種交通工具的圖書若干,組織幼兒閱讀圖書,并討論乘坐摩托車、自行車、小轎車的注意事項(如坐摩托車要扶好大人,坐自行車要注意把腳放好,坐小轎車要注意系好安全帶等)豐富幼兒安全知識。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幼兒園社會教案誠實 篇3
活動目標:
1.發現電話號碼的多樣性,知道電話簿的基本結構和作用。
2.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設計電話簿。
3.感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觀察比較得出結論,了解電話號碼的多樣性。
活動難點:能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電話簿,并合作記錄同伴的電話。
活動準備:
1.在家里欣賞一到兩種電話薄;知道家人的電話號碼
2.教學課件、電話機、紙、筆、實物電話薄1本
活動過程:
1.師幼談話,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晚上離園回家,老師有事情通過什么方式能聯系上你?
2.在分析比較中發現電話號碼的多樣性,了解電話號碼與人們的'關系。
(l)幼兒交流知道的電話號碼,教師在紙上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其特點。
提問:你發現這些電話號碼有什么特點?
小結:這些號碼都是由數字構成,11位的是手機號碼,9位數字的是固話.……
(2)進一步交流了解特殊的電話號碼,感知特殊號碼簡短的特點。
提問;還有一些特殊的電話號碼,你知道是什么嗎?
小結:這些特殊號碼位數比手機和固話位數更少,打起來更快捷,但不能隨便撥打。
3.通過回憶電話薄的構造,欣賞電話薄的樣式、激發幼兒制作電話簿的興趣,能正確設計電話簿。
(1)教師啟發提問引出電話薄。引導幼兒創造性地思考:如何設計電話薄。提問:生活中有這么多有用的電話號碼,我們怎樣才能記住呢?電話簿里要記清楚什么?不會寫名字怎么辦?
小結:可以設計電話簿記錄電話,并要記清楚姓名和電話號碼。
(2)結合課件,了解電話簿的多樣性。
引導幼兒發現,電話簿上除了姓名、電話還有的有QQ號碼小結;電話薄的樣式很多,可以設計自己最喜歡的。
(2)幼兒自主設計電話薄,教師巡回指導。
設計要求:最少記錄1個好朋友的電話,要記清楚名字和電話號碼。
(3)分享交流自己制作的電話簿。
提問;你是怎樣設計的?你覺得那個設計的好?為什么?
4.活動延伸: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電話薄已經普及,鼓勵幼兒也可以把自己設計電話薄上的聯系電話、qq號以及微信號存在爸爸媽媽的手機電話薄里,這樣聯系起來會更加便利。
幼兒園社會教案誠實 篇4
教材分析
剛入園的幼兒對幼兒園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同時也會對幼兒園這個剛接觸的陌生環境產生恐懼心理。本活動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參觀幼兒園為由,幫助幼兒熟悉幼兒園里的環境、老師、小朋友······,從而幫幼兒建立安全感,讓幼兒喜愛幼兒園和自己班級,喜歡上幼兒園,緩解入園焦慮。
活動目標
1.熟悉幼兒園環境和班級環境,知道保健室和其他場所的用途。
2.能自己扶著欄桿上樓梯,會有禮貌地和小朋友老師哥哥姐姐打招呼。
3.喜愛幼兒園和自己班級,喜歡上幼兒園。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自己的幼兒園。
物質準備:設計參觀線路,與各部門提前聯系。
活動建議
1.認識標志及各部門用處。
(1)認識幼兒園標志,了解其寓意。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個圖案像什么?
小結:這個圖案像一顆小星星,每一種顏色代表一個小朋友,小朋友們手拉手快樂來幼兒園,這就是我們幼兒園的標志。
(2)認識保健室
提問:這里是保健室,保健室是干什么的?
小結:保健室里的老師會給小朋友們進行晨檢,檢查身體健康情況。
2.參觀不同的教室,了解不同班級的名稱。
帶領幼兒走進每個教室,參觀班級環境,了解班級的位置和名稱。
3.參觀自己班級,知道自己所在班級的教室。
(1)了解班級區域
提問:請小朋友去找找我們教室里有哪些好玩的區域?
小結:圖書區里面有好多好看的'故事書;建構區里面有很多積木,你可以用積木搭成高高的大樓;娃娃家里面住著一個可愛的小娃娃,你可以在這里當爸爸或者媽媽,給小娃娃吃飯,照顧她睡覺;美工區里有很多神奇的畫筆,你可以畫出好看的圖畫。
(2)知道臥室和盥洗室
提問:除了這些區域,你還發現了哪些地方?
小結:這里是我們的臥室,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自己的小床,躺在上面很舒服。這里是洗手間,小朋友們可以在這里洗手漱口,當你要上廁所的時候告訴老師,老師可以幫助你。這就是我們的教室,你們可以領著爸爸媽媽一起去玩,現在開始吧!
教學反思:
課堂環節緊湊,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戲過程中,我講游戲規則不到位,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有的搗亂,氣氛太過度的活躍,導致我控制不住場面。今后我要加強本班的游戲規則的培養,是幼兒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戲樂趣。
幼兒園社會教案誠實 篇5
教學活動設計意圖及教學策略
小班社會活動《心情娃娃》是省編教材《快樂寶貝》主題活動下的一個教育活動。生活中每個幼兒都會遇到開心和讓自己生氣難過的事情。小班的孩子還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情感,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又不會調節自己的心情,經常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指南》社會領域的教育建議中經常出現“感受”“體會”等詞,體驗是主體親歷某件事并在此過程中對事物產生真切的感受,從而形成某種態度和認識的過程。本次活動通過故事、圖片、游戲情境等多種方式對孩子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幼兒明白任何一個人都會有不高興的情緒,知道心情好壞對自己的身體影響是很大的,能積極尋找讓自己開心起來的好方法,做一個開心娃娃。
本次活動主要運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通過故事導入,產生共情。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故事講述最能引發幼兒深刻的情感共鳴和體驗。尤其是小動物的形象,更能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講述故事中小兔子的心情故事,使幼兒在故事中體會到不同的情緒,產生共情。
二、創設情境,進行經驗遷移。社會活動中,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社會性情感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幼兒能將獲得的經驗遷移和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是社會活動的目的。因此在活動中,我拋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會用什么方法讓自己高興起來,鼓勵幼兒將自己移情的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老師進行分享交流調節情緒的方法。
同時,教師創設了真實的情境,版主幼兒進行經驗的遷移和運用。讓幼兒了解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高興、生氣、傷心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可以做一些事情幫助自己開心起來。
三、講述心情,實踐運用。社會活動的最終落腳點,就是幼兒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因此,我在活動中,通過心情娃娃的使用,梳理提升
讓自己高興起來的辦法。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今天的情緒來簡單的講述自己的心情故事,并運用喜歡的方式進行情緒調節。
活動目標:
1.能夠說出自己的情緒,知道幾種調節自我情緒的簡單辦法。(重點)
2.能夠結合”心情卡”簡單的說自己的心情故事,能說出讓人開心的簡單辦法。(難點)
3.懂得遇到不開心的事要積極想辦法,愿意做一個開心的寶寶。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回憶讓自己開心的事;在圖書區投放相關的'情緒管理的圖畫書。
2.物質準備:課件、心情表,心情娃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兔子傷心的圖片,談話:“今天有一只傷心的兔子,有什么辦法能讓它高興呢?”請幼兒說一說有沒有可以讓小兔子高興起來的方法。
小結:吃好吃的、和朋友傾訴,唱歌、跳舞、玩玩具等都可以讓小兔子變得高興起來。
二、借助故事圖片,掌握幾種調節自我情緒的方法。
結合圖片,初步感知了解不同的情緒及調節的方法。
教師講述圖片,小兔子摔倒了很傷心,它用了一些什么方法讓自己高興呢?
討論:
1.小兔子變得高興了,平時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讓你們很開心的事情?
2.有沒有讓你感到很傷心難過的時候呢?
小結: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高興、生氣、傷心的時候,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可以找大人、朋友說一說,也可以看看書、吃點好吃的、唱唱歌、跳跳舞、玩玩具等等讓自己變得高興起來,好心情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三、結合幼兒心情娃娃表情和生活經驗,講述自己的心情故事,嘗試運用好方法。
1.說說心情故事,進行移情體驗。
鼓勵幼兒結合自己選擇的心情娃娃的小朋友講述自己今天的心情故事,幫助貼傷心娃娃、生氣娃娃的幼兒并運用學會的好方法讓自己高興起來。
2.運用讓自己高興的好方法。
小結:原來當我們傷心或生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吃好吃的、唱歌、跳舞、玩玩具、讀書、聽音樂等等)。有這么多讓我們高興的辦法,如果人經常的傷心、生氣會生病的,所以小朋友們要學會讓自己快樂起來,做一個開心的寶貝。
四、游戲《心情娃娃變變變》,鞏固運用讓自己高興起來的好辦法.
你們有這么多讓自己開心起來的辦法,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吧!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能讓自己開心起來的方式。
小結:你們都變成了開心的寶寶,我們一起唱個歌吧!
五、延伸活動
1.給幼兒做心情娃娃記錄表,觀察幼兒在實際生活中自我調節情緒的情況。
2.創設“開心寶貝”專欄。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幼兒自己應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收到了好的效果。通過動手制作可以看出,幼兒對各種表情掌握的很好,對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