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公共汽車輪子》課后反思
《公共汽車輪子》是中班上冊“轱轆轱轆”主題里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是弱起小結開頭,對中班的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對照理想課堂的相關因素,激發幼兒的歌唱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要把有效的教學觀念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行為,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設計與執教,與同伴共同研討,反思這樣一個動態的磨課過程,以下是我把教研組磨課過程中的一些想法與大家做交流。
一、教學導入要適宜。
活動一開始我便用鮮明的肢體動作表現歌詞,一邊愉悅地吟誦歌詞:看公共汽車輪子轉呀轉,轉呀轉,轉呀轉…讓孩子們跟著我一起開車。可感覺孩子們顯得有些被動,似乎不是很感興趣。在第二次的執教中我便調整導入方案: “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坐過公共汽車呀?”活動一開始的時候我就拋出這個問題。“我坐過公共汽車的!”“我也坐過的!”孩子們的已有經驗引發他們大聲的積極地回答我,生怕老師沒有聽見。“那么公共汽車是怎么樣的呢?”看著孩子們這么興奮我又拋出第二個問題。“公共汽車是高高的!可以乘坐很多人。”一個女孩子大聲的回答我。“公共汽車的輪子很大,我坐在爸爸的轎車里的時候看到的。”“公共汽車好高啊,比轎車高多了!”一個男孩子又闡發了他的見聞。“那么公共汽車的輪子是怎么轉動的,請你們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用一個動作來表現出來吧!”聽到我的要求后,孩子們馬上就積極的動起了腦筋,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第一次執教時我忽視調動孩子的已有經驗,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而是一味地讓孩子跟從著做。中班的孩子對公共汽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所以在第二課時我嘗試著從聊公共汽車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再讓他們來說說公共汽車的輪子怎么轉的,調動他們的已有經驗,效果就出奇的好。其實歌唱活動的導入方式有很多,動作導入、游戲導入、故事導入等等關鍵是我們要根據歌曲的性質選擇恰當的導入方式。
二、教學形式要新穎。
在孩子學唱歌曲這一環節中,以往我們往往會說“老師大聲唱,孩子輕聲唱,老師小聲唱,孩子大聲唱,”可要這時候孩子們還沒有學會呢?一種刺激頻繁了以后就不再是一種刺激了。幼兒是快樂的個體,幼兒的天性喜歡快樂的事物。快樂的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經常把調動孩子的快樂情緒放在第一位。這首《公共汽車的輪子轉呀轉》又是弱起小節,給孩子們的學唱又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于是我便讓孩子們跟著我開車。想象自己的車子要去爬上坡了,引導幼兒慢慢地唱,想象車子要下山坡了,引導幼兒快快得唱。孩子們在這種愉快、開心的情緒中便學會了歌曲。我也感受到了這種成功的喜悅。
對于中班的孩子除了引導幼兒學習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變化來表現歌曲的形象、內容和情感之外,還可以在有伴奏、指揮的情況下初步學會接唱和對唱等等形式。
三、教學過程要有挑戰。
當孩子們已經會很熟練的演唱時,我便讓幼兒創編新的歌詞,“寶寶們,馬路上除了公共汽車的輪子會轉,還有什么車的輪子也會轉?”孩子們說:“小汽車、大巴士、大貨車等”,我對孩子的回答及時反饋,表揚他們說得真好,并讓他們把創編的歌詞填入歌曲中,讓幼兒一起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