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好聽的歌》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思維直觀具體,他們對周圍新鮮事物都有著好奇心,而且他們特別喜歡模仿,模仿一些語言、動作等,模仿是孩子這一時期的主要學習方式,通過模仿孩子可以獲得語言的經驗和動作的發展等,特別喜歡動物,喜歡模仿一些動物的動作、叫聲等,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體驗,所以根據孩子的這些特點,我選擇了《好聽的歌》這個活動內容,它來自于小班主題《學本領》,我將《好聽的歌》這個故事活動,進行了適當的改編,變成兒歌的形式,讓它念起來朗朗上口,有助于幼兒語言的發展,同時整個過程的設計以游戲為主、以情景串聯,使之更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以更好地達到教學的效果。
活動要求:
1、 愿意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動作,體會每個動物有不同的本領。
2、 在扮演小動物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讓幼兒體會動物都有各自的本領。
活動難點:幼兒嘗試用兒歌的句式來講述出常見一些動物的本領。
活動準備:
1、草地背景圖一幅
2、磁性動物:大公雞、母雞、小雞、小鴨、小青蛙、奶牛、小狗、小貓。
3、奶牛、小狗、小貓的對話錄音
4、胸飾:大公雞、母雞、小雞、小鴨、小青蛙、奶牛、小狗、小貓
活動設計:
一、引起興趣:
在美麗的草地上來了一群會唱歌的小動物,它們今天要進行唱歌比賽,小朋友猜猜會來哪些會唱歌的小動物呢?
小結:原來這么多動物會唱歌,到底是誰來了呢?
二、看看、說說、學學
1、聽聲音幼兒猜猜是誰來了(大公雞、母雞、小雞)
幼兒學學大公雞、母雞、小雞,并說說它們唱歌告訴大家什么?
幼兒學叫聲,老師說出他們的本領。(感受兒歌句式)
2、說本領幼兒猜動物(奶牛、小狗、小貓)
幼兒學學奶牛、小狗、小貓的叫聲,并說說它們唱歌告訴大家什么?
用錄音小結
老師:小動物唱歌,都是唱的自己本領的歌。
3、看動作,猜動物(小鴨、小青蛙)
幼兒自己來學學動物叫聲、動作,說說動物本領。
三、完整欣賞故事
1、今天來了幾個會唱歌的小動物?
2、你知道還有哪些會唱歌的小動物,他們的本領?
小結:不一樣的動物,本領也不一樣。
四、表演故事(如時間來不及,可作延伸: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表演)
小動物唱的歌真好聽,我們一起和小動物唱歌吧。(幼兒自己選擇動物胸飾)
要求:小耳朵仔細聽,哪位小動物唱歌,我們就張開小嘴巴一起唱。
活動評析:
整個活動過程,老師始終以情景貫穿,而且活動的內容又是孩子感興趣的小動物,所以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活動過程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幼兒猜猜會唱歌的小動物有誰?以猜謎的形式將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綱要》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第二個環節(整個活動的重點部分),老師充分調動孩子各種感官,通過聽聲音、看動作等,通過多種方式,讓幼兒來了解感受動物的不同的本領(活動的重點),并且感受兒歌的語言句式(活動的難點),這個環節中老師還注重了師生的互動,老師盡可能地給與孩子表達的機會,所以孩子能大膽的進行表達,第三環節進行表演鞏固,鼓勵孩子以兒歌形式將動物的本領念出來,并大膽用動作等表演,這個環節也將活動帶到了高潮,所以整個活動總體來說,效果還是較好的,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環節,老師在出示小動物的時候,可以每幾個小動物出現后給予用兒歌時的小結,便于幼兒再次感受兒歌句式,以便能更快地了解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