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欣賞:捕蚊style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看圖譜,嘗試用肢體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2.初步感受音樂中的長音和短音。
3.樂意與同伴進行游戲,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七個半跳》音樂、蚊子圖、節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
師:今天,許老師請來了一只小昆蟲,是——蚊子(出示圖片)
師:你們喜歡蚊子嗎?(不喜歡)為什么?(它會叮人)被蚊子叮的人會怎么樣?今天許老師帶來了一個關于蚊子的故事。(提問: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什么故事?) 在中四班里,小朋友正跟著老師玩節奏游戲,角落里躲著一只小蚊子,小蚊子東看看西看看它,看看哪個小朋友不注意,蚊子就悄悄地,悄悄地悄悄地嗯。。。。。。的飛過去叮他,你們想看看蚊子是怎樣叮人的嗎。 老師把這個蚊子的故事藏在一段好聽的音樂里小朋友想不想聽?
二、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音樂中的節奏和長短音。
a.完整的欣賞音樂(握手舞),感受圖譜。 出示圖譜,教師跟音樂用手指指圖譜。
b.師提問:小朋友剛才這首樂曲里,哪段是小朋友在做節奏游戲的呢?是前面的音樂還是后面的音樂呢?
三、重點練習拍行進式節奏。
a.讓我們來試看看用雙手拍腿的形式來為這段音樂打節奏?(師輕唱與幼兒一起打節奏)
b.除了用手拍腿的方法還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來打節奏呢?(拍手、跺腳、拍腮幫子等)
四、初步感受長音和短音。
a.聽第一段結尾的音樂(握手舞1)師嘴巴念“嗯。。。。。。。叮,嗯。。。。。。”后提問:這音樂中蚊子在干什么?這個紅色的圈圈是什么意思?這段音樂里小蚊子叮了幾個小朋友?(1個)叮了一個小朋友以后就“嗯。。。。。。地飛走了”。
b.第二段結尾音樂(握手舞2):我們再來聽聽這段音樂,比較一下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樣?(叮了兩個小朋友)叮了兩個小朋友以后飛走了。
c.第三段結尾音樂(握手舞3):這小蚊子太調皮了,我們聽聽接下來它又干什么壞事了?(叮了3個小朋友)這次小蚊子在叮小朋友時有沒有不一樣?(嗯。。。這次小朋友都很注意,所以蚊子飛得比較久才敢叮他。)
d.教師小結,請幼兒跟音樂完整欣賞表演一遍蚊子叮人的游戲。
師:誰有好辦法可以讓蚊子不敢叮你呢?(用電蚊香、電蚊拍等)許老師也有一個好辦法,你們可得注意看了哦。
五.師扮演蚊子,讓幼兒邊看圖譜邊與老師一起打節奏拍長短音。
等一下老師來扮演小蚊子來叮不注意的小朋友,你如果發現蚊子叮你了,要怎么辦?
——(打它 )怎么打
——如果蚊子叮你手了你要打什么地方?叮你腳呢?叮你屁股呢?小朋友在玩游戲的時候,應該什么時候才去打蚊子呢?蚊子叮到你的時候去打它,沒叮到你的時候不要去打它。
1.教師扮演蚊子,與幼兒游戲。
2.教師請兩名幼兒一起扮演蚊子進行游戲。
六、小結:還想不想玩呀?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以后再玩,以后我們可以讓男孩子扮演蚊子,女生孩子扮演打節奏的小朋友來進行游戲好嗎?
玩法:音樂開始時教師扮演蚊子在幼兒周圍到處“飛”,幼兒坐在位置上做雙手拍大腿打節奏的動作,當聽到“嗯嗯”教師的手點到誰身體的某個部位時這個幼兒在相應的位置做拍蚊子的動作。
游戲規則:幼兒必須坐在位置上不能跟蚊子到處跑,要聽到“嗯—嗯——”時才能拍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