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熊和石頭人》教案設計(精選2篇)
中班音樂:《熊和石頭人》教案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玩音樂游戲《熊和石頭人》。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2、能根據教師提供的舞曲音樂即興舞蹈,并在“熊”出現時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動。
3、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熊”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十二生肖歌》。
二、學習歌表演。
1、教師范唱歌曲《熊和石頭人》。
2、幼兒說出歌曲中的歌詞內容。
3、熟悉歌詞。教師說一句,然后用動作暗示幼兒說下一句,依次類推。
4、教師放慢彈奏速度,幼兒跟著學唱歌曲。
5、教師與幼兒討論歌曲的感情處理。
“小朋友和小動物在樹林里快樂地玩,怎樣唱?”
“大熊來了,大家被亂跑,該怎樣唱?”
6、即興歌表演。教師與幼兒一起練習。
三、隨樂即興舞蹈并學做石頭人。
教師可提供歡快或優美的不同性質的舞曲,讓幼兒即興表演。再舞蹈過程中,音樂突然停止了,幼兒必須保持姿態不動,幾變為石頭人了。
四、學習“熊走”動作。
鼓勵幼兒在“熊走”音樂聲中,用不同的動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五、完整游戲。
游戲開始可有教師扮“熊”,并逐步由幼兒擔任“熊”的角色。
中班音樂:《熊和石頭人》教案設計 篇2
《熊和石頭人》是一個以游戲為主的韻律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深受小朋友的喜愛。首先,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戲性,有情節,小朋友對有情節的游戲,特別是兇猛的動物吃小動物的游戲特別感性趣;其次,歌曲里面的小動物:小鳥、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較熟悉,又比較喜歡的小動物,小朋友對模仿小動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最后,幼兒對石頭人的造型非常喜歡,平時孩子們經常玩“木頭人”的游戲,對這樣的游戲非常感興趣;而且這首歌曲簡單易學,孩子們基本上一學就會,在活動中還有很多的時間能邊唱邊玩。雖然本次活動能夠將唱與玩結合在一起,但是活動的重點和難點依然是在唱歌方面,并且大班的孩子要求要帶入自 己的情感,所以在這次活動前,我還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一開始,我便以木頭人的游戲導入,然后利用歌曲中的主人公“小朋友”要去森林里面玩木頭人的游戲導入歌詞,并且出示圖片、做動作來幫助幼兒學習歌詞,果然孩子們一學就會。在歌曲后半段“有只大熊……”我先拋下疑問,“小朋友們會在樹林里遇到什么事”、“遇到大熊要來吃小朋友怎么辦”,將歌曲后半段與游戲結合起來,并且在每次復習歌詞的時候以游戲結束,幼兒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在學唱的時候也是如此,幼兒每一遍唱歌都像是為最后的游戲做準備。
當然活動中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孩子們在接觸唱完做游戲后,似乎對歌曲沒有那么大的興趣,許多小朋友唱歌時不做動作了,而且也沒有唱出小朋友們去樹林里的欣喜以及遇見大熊后的恐慌,幼兒對于歌曲的表現沒有那么投入,反而投入到結束的游戲中去了。整個活動基本上實現了目標,有些地方還可以再多完善,在今后的活動中吸取類似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