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第一主題活動《變樣了》
活動三:我的活動室
一、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
·教師出示“教室平面圖”,里面什么都沒有,請幼兒來當攝相師和大畫家,把我們的活動室畫下來。
·每個孩子一張有分割的教室平面圖和畫板。如圖:
二、幼兒繪制
·仔細觀察活動室里的物品,看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嘗試把每一間的東西都畫下來。
反思:
培養幼兒初步的方位感,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記錄為這個活動的目標。因為活動室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描畫活動室的方位圖對于他們來說有相對的經驗,利于他們的表現。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看平面圖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是以往未接觸過的,存在一定的難度,主要和孩子的認知水平、方位感發展水平相聯系;而且幼兒的差異較大,有的孩子能大致地畫出方位,如恬恬、王羽哲等,而有的孩子卻無從下手,嘴里嚷著“不會畫”。,作為教師發現了這些差異,將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來促使他這方面的提高。
活動四:神奇的白沙地
一、觀察白沙的有趣的形態
·顏色、外形
·想象象什么
·找找小寶貝
二、比較白沙與以往沙池的沙的不同
(幼兒主動地觀察和比較,驚喜地發現差異。)
三、討論有關的安全意識和愛護白沙地的規則
活動過程簡述:在觀察、探究白沙時,很多幼兒對形狀各異的珊瑚石以及小貝殼特別感興趣,有些愛不釋手,洋洋和平平提出能不能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安恬則提出要放到班里的自然角中。此時,教師及時的引導:“這么美麗的珊瑚石和貝殼,其他的小朋友一定也很喜歡,如果我們帶走了,會怎么樣?”童童、星星提出了看法,大家都帶回家,白沙越來越少,小朋友就不能玩了。其余幼兒也紛紛表示同感,在討論中,孩子們產生了相應的規則:即不把白沙帶出沙地。最后走出沙地是還特意翻出口袋自我檢查。
反思:
孩子對白沙喜愛與濃厚興趣使得孩子自然會產生自己擁有的想法,對此,教師并不急制定規則,而是在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和討論,同伴間觀點的相互碰撞后,自發地產生與環境相適應的規則。相信孩子在理解規則產生的必然原因和目的后能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從而實現自律。
在今后的活動中,也許會出現同伴間拋灑沙礫的現象,教師將隨時關注,通過幼兒的思考和討論,引導其產生必要的安全意識和規則。
合作表現:白沙地
活動過程簡述:
幼兒對白沙地的喜愛激發了把白沙地留在中一班的想法,教師結合大墻的園舍圖,給予幼兒合作表現的機會。經過討論,大家接受了用泡沫制作白沙的方案。
反思:
這次的操作活動,明顯的感覺幼兒的合作意識加強了,在制作白沙時與同伴相互的比較、協調。如程瀾就告訴雨非和傅榕要用指甲來掰碎,越細越好。天天和馬一銘則被同伴指出,做的白沙顆粒太大了,會粘不牢的。此外,由于白沙地的環境比較簡單,幼兒的方位感較強,大多能明確指出中心鵝卵石的位置和木頭小路的位置。
活動五:幼兒園舍園
一、墻上到底是什么?
·激發觀察畫面興趣
·明確圖中大致方位、布局
·發現缺少的部分,產生補充的愿望
二、分組寫生:幼兒園里我最喜歡的東西
·選擇你想去的地方,背上自己的畫板,我們出發了。ㄒ龑в變涸诶L畫前明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