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父母如何應對孩子亂丟東西的行為
回應孩子的一言一行,是父母與孩子(零歲左右的孩子)溝通重要途徑,不回應等于拒絕和孩子溝通,不溝通的原因是認為孩子什么都不懂,事實上是我們不懂得和不會語言的零歲左右孩子溝通。不知道孩子要找的感覺是什么?例如:半歲左右的孩子沒有人教都會亂丟東西,亂丟是孩子要的感覺,也是父母在遺傳基因里留給孩子的先天記憶內容。父母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應該如何回應呢?說教孩子聽不懂肯定不行,多數的父母采取不回應的態度。
不回應父母就喪失了一次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孩子少了一次被引導后增加新的記憶內容的機會。那么我們怎樣去回應孩子這樣的行為呢?父母向孩子傳遞的信息是不要亂丟東西,我們要改變的是亂,而不是丟,我們在孩子面前擺一個桶或盒子,我們把小球球投進桶里或盒子里。這是我們針對亂丟東西向孩子傳遞的信息。孩子能的接受這個信息的理由是沒有改變丟的行為形態,反而,將東西丟進固定的地方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加上孩子天生的模仿能力,孩子很快就會學著將東西丟進固定的地方,父母不斷地鼓勵,孩子會學得更快的原因是孩子天生對鼓勵地掌聲,語言都能找到感覺。
只要我們找到與孩子溝通,回應的途徑和相應的方法,孩子再小都是可以接收我們的信息,并改善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