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作文備考方略
2004年中考作文備考方略
——為初三畢業生復習迎考加油
杭州第十五中學 王建民
近年來,全國各地中考作文試題異彩紛呈,出現了許多佳題,這源于命題者思想理念的轉變。命題中強烈地折射出《語文課程標準》的光華:只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寫作束縛,才能實現寫作的個性化,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獨特的主觀感受來。就此,想談談近年來中考作文的特點,并展望2004年的作文復習方略。
一、近年來,中考作文的命題特點
1、命題具有人文性和教育性
人文性和教育性是語文中考命題的重要原則。很多作文試題都能體現這一特點,讓學生在作文的材料和提示語中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如2002年福州市以“美德”為話題,提示語是“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講究文明,真誠待人;求知苔渴,完善自我;打破成規,探索創新;善待自然,呵護草木……都是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這極具文采的提示語,讓學生具體感性地認識到中華傳統美德,學生在筆端自然能流淌出人性中最美好的東西。話題作文的命題越來越把目光聚焦在學生生活中的兩個世界:
一是:把目光投向(聚焦)于學生生活的物質世界;二是把目光投向學生的心靈(精神)世界。前者近年來已占作文題的60%左右。像“關注生活”、“感受生活”、“把握”、“實踐”、“家·人·燈”、“選擇”、“美在我身邊”、“明天”、“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生活中的亮點”、“我的另一片天地”、“課外生活帶給我的樂趣”等話題,都緊緊地圍繞學生生活的世界來出題的;后者如“真情”、“自信”、“感動”、“關愛”、“感悟”、“寬容”、“孝”(孝順)、“夢”、“我的一個心愿”等話題,則牢牢圍住學生的心靈世界來出題的。當然還有一類是比較抽象的是兼于二者之間的話題:如“水”、“綠”、“墻”、“門”、“橋”、“窗”、“樹”等話題。正是由于話題作文的命題趨向越來越面向學生的這兩個世界,由此所出的試題一定會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捕捉生活中美好閃光點的能力,深刻感受復雜繁奧的心靈世界的能力;同時也一定會注意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話題作文出題的“綱”——人文性和教育性,這將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話題作文中的提示語還會起到發散學生思維,有利于打開作文思路的作用,如2002年杭州市中考作文話題“實踐”,浙江省話題作文“珍寶”,河北省的以“把握”為話題;2003年杭州市中考作文“自信”等話題的提示語都具有了上述的特點。
2、選材立意呈現開放性和多樣性
近年來的中考作文命題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施展寫作才情的空間,呈現了開放性的特點。學生可在平時積累,貯存的素材庫或生活實踐中,依據題目特點,篩選出最佳的素材,立意構思,表達成文。如杭州市以“自信”為話題,提示語從多個角度解說了“自信”的種種表現,這個試題針對當代中學生自信心不足,感情脆弱,易受挫而動搖的心態,提示學生審清題意后,從身邊的生活中選出最能觸動人心的素材來寫出自己的經歷、見聞、故事、體驗、感受來;也可以寫出對“自信”這個問題的見解和看法。同時此題立意是多樣的,可多角度來表現的(當然學生寫時最好只選取一個角度來表現):可寫成“我”應該要有“自信”;也可寫成“我”在別人的開導與幫助下怎樣樹立了“自信”;現精彩的是寫“我”幫助別人樹立了“自信”。因為這個立意新穎別致,易顯個性。
3、形式體現多元性,表達更具靈活性
近年來,中考作文的形式呈現多久性的特點:如既有話題作文,也有半命題作文,全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總趨勢是話題作文占了“大”壁江山,所占作文命題形式的比例越來越大。但仍有幾種形式長期并存的可能,有一點可以預料,命題中的提示語(要求)會越來越富有人情味,會拉近考題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能從寫作時的望而生畏,到易產生創作沖動,充分體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近年來的中考作文的表達,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更具靈活性。命題不設審題障礙,淡化文體要求,重在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選取的內容,也可謂五花八門,上天落地,只要思想健康,各類風格不同的題材與內容都可入文,學生便于袒露心跡, 以最佳的內容與表達方式來鋪寫成文。
二、2004年中考作文復習方略
2004年中考作文會在穩中求變的基礎上,更能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我們要切實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學會觀察、感悟、整理、積累生活
生活始終是我們作文的源頭活水,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多愁善感”,體悟生活,并積累素材。我們同學要在美不勝收的自然現象中體味美感;在紛繁的社會生活中練達情感;在豐腴的文學作品中滋養文化底蘊。狹義地說,學生的生活不外乎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其中尤以社會生活為要。現在中考命題一般都會直面學生的社會生活,就是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長心眼,“兩耳多聞窗外事”,擁抱生活,感悟生活,勤于交流,善于發現“人人心中有,卻又人人筆下無”的素材,化腐朽為神奇,于評談中了現閃光的東西。另外,我們還可列出以“我的生活”或以“我的情感世界”為序列的內容進行作文訓練,如以“體驗”、“足跡”、“合作”、“珍惜”、“積累”、“堅持”、“責任”、“發現”、“創新”、“美”、“擁有”、“作業 ”、“家”、“環保”、“收獲”等(以上以“生活實踐”為主要內容);“夢”、“向往”、“自我”、“需要”、“理解”、“真誠”、“親情”、“人情”、“信心”、“信念”、“個性”、“愛好”等(以上以表現內心世界為系列)。如果我們的同學能“世事調明”、“人情練達”,那么上考場為文就能“學問多多”,才情就能“顯山露水”,精品佳作就能“浮出水面”。
2、要披沙揀金,號準時代脈搏
現代社會新現象不斷涌現,新觀念不斷更新。知識經濟使人們的價值觀正在發生著變化。我們的同學都渴望著有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而作文就是他們張揚個性的最佳表現方式之一。我們在中考作文訓練中,要號準時代脈搏,披沙揀金,引進時代活水,激活同學思維,讓“時尚、科技、潮流”都注入同學的心田。時代活水包括,社會熱點,時政新聞,國內外大事;當代科技住處的最新發展,如“神舟”五號;當代先進的理念,如“新課標”、“責任”、“城鄉戶籍變化”、“北大博士生當街賣肉”、“明孔”、“團隊精神”、“公平”等;當代的各項改革等;時尚語言,如網上流行語言等。在引入時代活水時我們同學要學會去偽存真,分清良莠;選準角度,鮮活表達,寫作佳作。在我們平時訓練過的話題集子中,選出一些話題,變換角度,多層次“立體式”地進行討論,辨析、交流,再與有時代活水的素材接軌。日積月累,我們同學的作文將大氣起來,會令人耳目一新的。
3、要流淌真情實感,有創意地表達“真我”
考場作文,批卷老師大概最反感的莫過于弄虛作假、虛情假意、無病呻吟等不良文風。
因此,中考作文的要求就是要我們同學有真情實感。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法國美學家狄德羅也說:“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可見,文章不是無情物,“落花水面皆文章”,學生作文的內容能否滲入真情實感,情感體驗的深處,能否引起讀者共鳴,往往是作文成敗的關鍵。我們同學在平時要積累生活素材,積累情感體驗“一切景語皆情語”,讓文章成為自我感情流淌的載體與宣泄的窗口。同學們生活中的酸甜苦癩、喜怒哀樂,均可通過細膩的筆觸描摹出來,文章就顯得親切、自然、其實,生活畫卷式的作文就能打動讀者,打動閱卷人。現在中考的話題作文開放性強,同學盡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抒寫情懷,不必拘泥作志,矯“情”造作,“以我筆寫我心”有創意地表達“真我”,敢于亮“丑”,敢于解剖自我!敢于準確生動地評判事物及他人,文章就有了哲理韻味。這樣的作文肯定能叩人心扉,令人擊節。我們要鼓勵,提倡這種求實質樸的文風。
4、要內容具體,立意深刻
內容具體,是中考作文成功的要決之一。特別是寫記敘文時,要細心描摹,寫人要“如見其人”,敘事要“如臨其境”,“人、事、物、景”都形象可感,“立體”到能觸摸,其人其物這樣的文章才是有血肉豐滿形象的,生動可感而又感人至深的文章,一定能感染讀者,感動閱卷者,那定是佳作無疑。
有經驗的閱卷老師還告訴我們,閱卷中不難發現有些同學的作文內容是較具體,字從句順,觀點正確,但總覺得文章平淡無味,缺乏有深度的理性思考。如寫“自信”的話題大多寫自己某次經歷中,(如比賽、考試、演出等)怎么從“怯懦”、“不自信”,而后經老師與同學的開導,教育或幫助下,有了“自信”,開掘還不是很深;而另一位同學卻獨群蹊經,從自己一個微小的動作(細節),說明要培養自信:上課舉左手的(表示不自信),他(她)以前老是舉左手,后來閱讀名人傳記,深受教育,他試著開始舉右手……他(她)終于為自己樹立了自信的“路標”。這個“自我培養自信的心理歷程”的立意,不落俗套,有新意。再如在寫“文明”話題作文時,我們常看到“讓座”題材的作文;有各式各樣的“讓座”,也有各式各樣的人不愿“讓座”,甚至“搶座”,多“占座”的。都較普通,立意一般說明人要學會文明禮讓,而有位同學都立意獨到,高人一籌,“我”與一位老奶奶互相謙讓,以致旁邊的人對椅子頓生疑惑,懷疑椅子有問題,以致別人對“我”嗤嗤以鼻,寧站不坐。這個“社會中缺少信任”的立意,就不落窠臼,比較有深度。所以我們在引入話題訓練時要培養我們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的能力,讓同學聯想不僅到位,而且深層次蘊含有深意,透過現象認清事物本質,寫出立意鮮明深刻,回味又無窮的文章來。
另外,還要強化訓練文章的“人格”,注意“升格”。“萬丈高樓平地起”,同學作文時的一些基本要素仍需“人格”訓練,防止失分。如:審題、擬題、書寫、格式、字數、不同文體的要求的訓練,各種類型題目的訓練等,這時拿“基本分”;在此基礎上再切實抓好作文幾項基本功的“升格”訓練:立意新,構思巧,情感真,結構精,語言美,內容詳,爭取在有限的復習時間里,求得最大的效益。
2004年中考作文備考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