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ware 是由Macromedia 公司于1991年10月開始不斷推出的一種使用方便、功能強大的多媒體創作工具。它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思想,以圖標為程序的基本組件,用流程線連接各圖標構成程序,從而使沒有程序設計經驗的非專業程序員進行多媒體軟件開發成為現實,成為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能否使用Authorware創作出好的多媒體作品,不僅在于熟悉該軟件的核心特性及使用方法,更需要對程序框架完工后的后期制作精雕細刻。下面筆者結合個人經驗,從三個方面談一下后期制作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 程序減重
(1)利用模組。由于Authorware具有單任務的特點,只能進行單線流程的編輯,為了盡可能地節省程序的設計量,最好將一些常用的圖標以模組的形式組合起來,存儲在Authorware\Knowledge Objects目錄下,就可以不必再一個一個拖圖標建立結構,這樣建立的模組不僅適用于所有的作品,而且只要做少量修改,就可以應用到新的地方。
(2)利用庫。運用庫來管理媒體文件,尤其是重復使用的素材。使用庫只是建立拷貝圖標與庫中源圖標的一種鏈接,并沒有將庫中源圖標的內容拷貝到流程線上,從而減小了主程序文件的長度。
(3)巧用存盤。在進行Authorware程序設計時,經常會發現不管我們如何增減圖標數量,文件的長度總是在變大。其實這是Authorware采用的一種快速存盤的方法,只是儲存你作了什么修改。這種技術對于一個大程序來說很有必要,否則存盤時將整個文件的內容從頭到尾再寫一遍,要浪費很多時間。如果你想看到修改后的文件真正的大小,那么在存盤時選用save as或save and compact項,將文件另存就行了。
二、 程序調試
調試程序的過程也就是消除程序報錯的過程。最常見的是反復出現對話窗口,提示"沒有找到"。如果是有關變量沒有找到,在確定變量存在的前提下,可以先應用起始/終止旗縮小報錯的程序范圍,再打開Control Panel/Trace窗口,在已確定的程序段的中間的適當位置,放一個計算圖標,輸入"Trace(變量名)",最后逐步跟蹤程序的運行,變量結果的變化就會在Trace窗口中一目了然;如果是有關文件沒有找到,原因大多是所使用文件的路徑設置不當。如在調用外部的數字電影文件時,使用了文件的絕對路徑,而實際上應該用它的相對路徑,避免出現盤符,其具體步驟是:單擊Modify\File\Properties菜單命令,在對話框的"Search Path"文本框內以類似"\目錄1\目錄2……"的形式輸入文件路徑,它表示運行文件所在目錄的上一級目錄下的"\目錄1\目錄2……"目錄;如果是有關函數沒找到,則要區分是內部的Function,還是外部的ucd。內部的Function重新加載即可,外部的ucd不僅要重新加載,還要注意函數的調用格式及與系統的兼容性。
三、 程序打包
在程序打包之后,運行的效果往往與原程序文件的運行效果不一致,主要問題有:
(1)打包文件運行時屏幕上始終有Windows任務欄出現。這主要是因為用戶在創作時計算機Windows任務欄屬性中的"總在最前"是被選中的,即使下拉選單Modify\File\Properties選項其中的Title Bar和Menu Bar被反選,而且創作時隱去任務欄,仍然不能使作品Presentation窗口的大小與計算機的分辨率保持一致。最佳解決方法是用Macromedia提供的cover.u32或cover.ucd,在原程序文件的開頭和結尾各添加一個計算圖標,分別輸入"cover()"和"uncover()"。
(2)屏幕提示有些指定的轉換特效不能使用,動畫不能運行。這種問題很易解決,只要將"Xtras"文件夾(實現各種特效)及A5QT32.xmo、A5VFW32.xmo、A3MPEG32.xmo三個動畫驅動文件拷貝到打包文件同一目錄即可。此時注意用戶計算機應裝有Video for Windows和Quick Time for Windows播放器。
(3)原先使用的特殊字體變成了宋體字。這是由于打包后的文件在不同的計算機上運行時,缺乏程序中所需的字體文件,因而特殊字體被默認為宋體。一種解決方法是將文字改用圖像來表現,若是photoshop文件,則可設為Alpha或Erase模式;另一種方法是先將特殊字體文件拷貝到程序所在的目錄,再用編程的方法動態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