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
去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經過化療、電烤,她的脖子已經看不到完整的肌膚,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身體已經到嚴重透支的地步。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感動人物】: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夢路
【獲獎名片】:夢想天開
【頒獎詞】:
父親留戀那油菜花開的芬芳,兒子就把他葬在不遠的山上。三十年花開花謝,兩代人春來秋往,一家人不分晝夜,守護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種子,蘊含著世代相傳的夢想。
【推選理由】:
劉姝威:沈家父子用行動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未來中國的農民、農業、農村是什么樣的。
阿來:這一對前仆后繼的農民父子,頑強地進行著堪稱偉大的科學實踐。他們接續和光大中國偉大農耕傳統的壯舉,足以感動中國。
【事跡介紹】:
沈克泉,男,享年74歲,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楊橋村村民。
沈昌健,男,46歲,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楊橋村村民。
1978年,養蜂人沈克泉在貴州山區發現了3株花期長,生長結構好的野生油菜,將其帶回家鄉播種,想為養蜂場提供新的蜜源。繼而想到改良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為家鄉解決吃油難的問題。
一開始,鄉親們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直到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優質油菜種,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種未經國家審定,當地部門對沈克泉進行了罰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學有關油菜遺傳育種和生產栽培的知識。在沒有專業分析、沒有專業儀器的情況下,父子倆用肉眼觀察,憑記錄總結規律。
1996年,家里為搞油菜研究欠債不少。沈昌健賣掉中巴,帶著賣車款回家投入油菜研發。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貴野a”不育系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07年,沈克泉帶著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獨闖”在武漢召開的第12屆國際油菜大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堅持著油菜育種。家人將沈克泉葬在離試驗地不遠的山坡上。家人知道,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牽掛。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雜”202、819已進入區域試驗環節,五畝送檢試驗田里有300個單株樣本,每個樣本送檢一次就是200元;300畝的示范片里還欠著兩萬多的工錢,馬上要施肥又是兩萬的肥料錢。對于已經35年沒有主業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飯靠田,科研靠借”.幾十年來,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籌資金150多萬元,這幾年政府也常有資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債,“幾乎所有親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錢的是兩臺用來貯藏油菜種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沈昌健說等現在的種子通過審定了,會賣給種子公司,拿著資金去滾動開發下一代油菜雜交新組合。自己的油菜育種路也許得“慢慢走”,但怎么也會走下去。
6、【感動人物】:格桑德吉——懸崖邊上的護夢人
【獲獎名片】:格;ㄩ_
【頒獎詞】:
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于山崖。門巴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群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
【推選理由】:
杜玉波:培養學生是事業,關愛學生是本能。一切為了學生,這是老師永恒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這樣做的。
彭長城:不是遠大的抱負,只是廣闊的胸襟;不是華麗的說辭,只是純凈的靈魂。她是無私的邊疆少數民族教師。
王振耀:喜馬拉雅山腳下的辛勤園丁,是她讓西藏山區孩子們的求學夢照進現實。
【事跡介紹】: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幫辛鄉小學的一名教師。
2000年,格桑德吉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畢業之后她并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小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