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辭)
6、草原曼巴——王萬青
【獲獎名片】仁者
【頒 獎辭】只身打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萬里,不再回頭。風雪行醫路,情系漢藏緣。四十載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對理想的忠誠。春風今又綠草原,門巴的故事還會有更年輕的版本。
【感動評價】他以藏鄉為故鄉,視牧民為親人,全心全意為牧民解除病痛,溫暖了草原民族的心。醫者仁心,不同民族有著共同的愛,共同的善良,普通人之間的愛和給予,能讓友愛更長久。
【人物事跡】王萬青,男,漢族,66歲,上海人。1968年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后,自愿到條件極為艱苦的甘南州瑪曲縣工作,在貧窮落后的瑪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間,他放棄了多次回上海的機會,憑著對瑪曲人民、對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艱難地通過了生活關、語言關,毅然選擇長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來,他視藏鄉為故鄉,視牧民為親人,克服重重困難,全心全意為牧民群眾解除病痛,得到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書寫了一段藏漢水乳融的民族團結佳話。
7、烈焰之中筑大愛——王茂華、譚良才
【獲獎名片】熾愛
【頒 獎辭】烈火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測試,生命是一道良知大愛的考驗,你們用果敢應戰,用犧牲作答!一對狹義翁婿,火海中三進三出,為人們講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間摯愛!
【感動評價】普通的教師普通的農民,我們這個民族,從來都不缺少舍己為人的英雄。當他們義無反顧沖進火海的時候,近乎于本能的行動折射出今天亟需弘揚的善與愛。
【人物事跡】王茂華,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伯塘中學教師。譚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冷水村村民,系王茂華的岳父。
3月21日14:50許,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伯塘村一棟普通民房內,廳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戲,一個孩子打著了手中的打火機,災難就這樣突然來臨。王茂華和譚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奮不顧身地數次沖進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華與其岳父譚良才卻被嚴重燒傷。王茂華燒傷面積達98%,經多方救治無效,于5月2日凌晨1時19分不幸去世,年僅27歲。譚良才燒傷面積達85%,目前處于良好的恢復調養期。
滿懷無私無畏的愛,王茂華、譚良才這對普通婿丈在剎那間如化繭成蝶般綻放出了耀眼奪目的生命之光。
8、三棲尖兵——何祥美
【獲獎名片】神兵
【頒 獎辭】百折不撓,百煉成鋼,能上九天,能下五洋,執著手中搶,百步穿楊,胸懷報國志,發憤圖強。百戰百勝,他是兵中之王!
【感動評價】士兵當精忠報國,但是沒有精湛的武藝,又如何卻敵報國?擁有足以制勝的能力,才能享有和平!我們有一百萬條居安思危的理由,卻沒有一個安享太平的借口,這就是這個“兵”心中的憂患和肩上的使命。
【人物事跡】何祥美,南京軍區戰士。和平年代,80后當了兵,這個兵什么樣呢?為了能在戰斗中一招制敵,何祥美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爬石子路,過阻截墻,鉆水火洞,這些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訓練,挑戰著他的身體極限。何祥美就是憑著不服輸肯吃苦的勁頭,練就了路上猛虎的硬功。已經是路上猛虎的何祥美又把目標投向了天空,就在他入伍的第二年,何祥美作為全營唯一的義務兵,參加了跳翼傘訓練。經過嚴格的考核,何祥美終于獲準參加首批翼傘試跳,但是當何祥美跨出機艙門的那一瞬間,險情發生了。何祥美憑著平時扎實的基礎訓練和練就的過硬心理素質,在距地面不足300米的時候,拔掉了翼傘,打開備份傘,安全著陸。天上任飛,還要水下能潛。考驗一名特種兵的標準,潛水才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訓練科目。在水下稍有不慎,強大的水壓對身體就會造成致命的傷害,但是何祥美沒有退縮,他開始苦練潛水,剛開始訓練的時候,他很不適應,在十幾米的水下,黑暗和冰冷測試著他身體和心理雙重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