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之磊:沒有做到最優秀之前絕不放棄
“那段時間,覺得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我們做不到的。”童之磊記得,公司成立時召開新聞發布會,有媒體采訪時問,你們覺得比爾·蓋茨怎么樣?意氣風發的少年們說,我們3年就能超過他!
天有不測風云。發布會后不久,納斯達克突然崩盤。當他們再去找當初允諾的投資人時,投資人全都變卦了。
到現在,童之磊還清楚地記得在2000年底的一天,他去公司的辦公室時,驚訝地發現滿目狼藉,桌椅、電腦都胡亂扔在地上。他給總裁魯軍打電話,才得知公司已經付不出工資,只好把電腦、家具都折價賣給員工抵工資。
不久后,童之磊也被迫將由“易得方舟”孵化出的中文在線賣給了香港泰德時代集團,并被任命為泰德集團執行總裁和首席運營官。事實上,泰德集團對童之磊本人的興趣顯然比中文在線要大得多,中文在線的發展并不在集團的整體戰略之內。
3年后,童之磊不滿中文在線的止步不前,終于下定決心將公司“贖回”。當時,泰德集團董事長陳平堅決反對,他對童之磊說,如果中文在線能夠發展為一家上市公司,我就同意你把公司買回去。童之磊特別認真地想了想,回答說,“我相信中文在線不僅會成為一家上市公司,而且會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他重整旗鼓,開始二次創業,給自己定的工資是一個月1200元,出門只坐公交車,好幾個人吃飯只點一個菜,卻給貢獻大的員工發萬元以上的工資;隨后,公司業務逐步走上正軌,幾乎“每年都能換一個新的辦公室”。
現在,中文在線已經從二三十人的小公司發展為一家擁有500名員工的企業,正在籌備上市。
回憶起當年的經歷,童之磊覺得:“這些挫折讓我更加務實,明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登上山頂,必須一個一個臺階地上。理想很重要,但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首先要活著,才能實現理想。”
從熱愛閱讀到數字出版
到現在,童之磊都是個“工作狂”,每周7天,每天早7點到晚12點,他的計劃表幾乎沒有空缺。
對他來說,工作之余的唯一愛好就是閱讀,每年都保持著幾百萬字的閱讀量。閱讀的習慣是很早就養成的,從小學開始,他就愛讀《史記》、《資治通鑒》等歷史書;在中學時,他還愛讀名人傳記,并且從中學習自我控制、培養品格的方法。
在讀《富蘭克林自傳》時,書里提到富蘭克林為了養成好的品格,把一些好的品質寫下來,然后每周檢查,看自己是否達到。童之磊因此養成了制定計劃表的習慣。一直到今天,他每年都會規定自己要完成幾件“大事”或者“關鍵任務”,小到每天也都有詳細的計劃,每個月、每年則都會進行自我總結。
在海納百川的閱讀中,童之磊對書的選擇性越來越強。最愛讀的是文史哲經典著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獨立思考、尋找真理。
也正是因為喜歡閱讀,他在最初創業時就瞄上了數字出版領域。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那時候買不起書,買書的錢都是從伙食費里擠出來的,去圖書館借書又常常一書難求,我覺得如果能夠在網絡上找到自己想看的書,會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中文在線公司初創時,童之磊帶著“堅持正版”的理想,立刻得到了一批作家的大力支持,包括莫言、畢淑敏、張抗抗、余秋雨在內的不少知名作家都欣然與中文在線簽約,雖然付給這些作家的錢不多,但對于作家們來說,這都是他們第一次在網絡領域獲得收入。當時,作家從維熙還在媒體上發表文章,稱這幾個創業大學生是“來自天堂的文學使者”。
如今,中文在線不僅在數字出版業內處于領先地位,還創辦了原創文學網站“17k小說網”,誕生了一批知名網絡作品和作者。閱讀網絡作品,從某種程度上也成了童之磊工作的一部分。在致力于降低創作門檻的同時,他也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產生一些流傳后世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