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
每一個科學家都是一位勇士,一起來看看那些勇士們的勵志小故事吧。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供大家參閱!
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德萊斯發明了自行車
現在,自行車像潮水一樣,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戶戶。但很少有人知道,發明自行車的是德國的一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1785—1851)。
德萊斯原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開始設計和制造自行車。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座、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制作用的車把,制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了。
1820xx年,德萊斯第一次騎自行車旅游,一路上受盡人閃的譏笑,……他決心用事實來回答這種譏笑。一次比賽,他騎車4小時通過的距離,馬拉車卻用了15個小時。盡管如此,仍然沒有一家廠商愿意生產、出售這種自行車。
1839年,蘇各蘭人馬克米廉發明了腳蹬,裝在自行車前輪上,使自行車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幾十年中,涌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如風帆自行車、水上踏車、冰上自行車、五輪自行車,自行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隨著充氣輪胎、鏈條等的出現,自行車的結構越來越完善。
德萊斯還發明了絞肉機、打字機等,都能減輕勞動強度,F在鐵路工人在鐵軌上利用人力推進的小車,也是德萊斯發明的,所以稱它為“德萊斯”。
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玻爾的興趣
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家們在科學的各個領域都有大的發現。在這些發現中,最杰出的兩項成果是相對論和最子力學。量子力學的創立者是玻爾。
玻爾是丹麥人,父親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家庭條件非常優越。玻爾的父親有三個很好的朋友:一個是物理學家,一個是哲學家,另個是語言學家。他們四個人常常在周五的晚上聚在一起,談論物理、哲學、文學等很多領域的問題。每當他們談論的時候,小玻爾都會坐在邊上,靜靜地傾聽。時間長了,他逐漸能夠理解父親和朋友們談話的內容,偶爾玻爾也會插上幾句,使得那個物理學家很驚訝。他發現小玻爾對于物理學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而且在對物理學現象及原理的理解上很有天分。大約就是在這個時候,小玻爾開始萌生了要成為物理學家的理想。
剛上小學時,一次父親帶他和弟弟去教堂里玩,他們登上教堂的塔頂,父親發現玻爾一直盯著上面的大鐘看,于是問玻爾:“你對鐘感興趣嗎?”
“嗯,爸爸,我想去看看鐘的結構,可以嗎?”玻爾問。
“去吧,小心點!”父親叮囑道。然而,急于四處游玩的弟弟有些不高興了:“鐘有什么看頭,一點兒學問都沒有。”
“所有的東西都有學問,你要相信這一點。”父親及時糾正了兒產的偏見。一會兒后,玻爾回來了,他確實獲得了知識:他發現鐘上的指針轉動是因為后面的齒輪相互嚙合轉動造成的。玻爾很興奮地告訴父親他的發現,玻爾不僅努力認識不知道的事物,更親自動手來獲得知識。他很喜歡自己修理東西,家里需要修理的東西,他都會拿去自己試試。
有一次,玻爾自行車的飛輪壞了,他自己動手修理:他把輪子卸下來,換掉壞的飛輪,然而在安裝新的飛輪時,卻總安不合適,輪胎不知怎么回事總是歪的。
玻爾拆下、裝上試了好幾次,還是不成功,但玻爾沒有氣餒,還是繼續摸索,繼續嘗試。然而,從旁邊經過的母親見了,已經有些心疼兒子,想叫修理工來解決問題,卻被父親阻止了,父親說:“讓孩子自己干吧,相信他會修好的, 而當他自己動手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那種喜悅是令他難忘的。”
果然,經過仔細的觀察、分析,小玻爾在數次嘗試之后,終于將車子修好了。他很高興,而且對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自信。
就是這樣,玻爾越來越顯示出他特有的智慧。,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哥本哈根大學,攻讀理論物理。不久留學英國,師從著名的物理學家盧瑟福。在那里,他終于創立了自己的原子結構理論,并且大膽提出電子躍遷的能級假設。玻爾的研究—經公布,就轟動了整個科學界,,他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玻爾終于實現了小時候就定下的理想。
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定比定律的爭論
18世紀的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是一對論敵,他們對定比定律的爭論長達9年之久,各執一詞,誰也不讓誰。最后的結果,是以普魯斯特勝利而告終,普魯斯特成為了定比這一科學定律的發明者。普魯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據天功為己有。他真誠地對曾激烈反對過他的論敵貝索勒說:“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質難,我是很難深入地研究這個定比定律的。”
同時,他特別向公眾宣告,發現定比定律,貝索勒有一半的功勞。這就是寬容。允許別人的反對,并不計較別人的態度,而充分看待別人的長處,并吸收其營養。這種寬容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