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青春的簡短勵志故事
有條件的話,多看一些有關青春的簡短勵志故事總會有所收獲的,那么有關青春的簡短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青春的簡短勵志故事:所有的夢想都會開花
作者:林可依
她是一個苗女,祖籍湖南。因為家境貧困,交不起學費,上到高一,便退學來到了深圳,跟著表姐在酒店做服務員。
拿著初中文憑,四百三十七塊錢,幾套衣服,一雙人造革的皮鞋,十幾本書。除此之外,她一無所有。
生了病,站在醫院的門口,卻不敢進去;在公交車上,用電話IC卡當公交IC卡卻劃不出錢;在超市里看著零食流口水;從東門步行到華強北,就為了省兩塊錢的路程。甚至在年輕女孩最愛美的年紀,她從來都沒有買過一件超過百元的衣服,全都在小攤上淘二三十塊的衣服。買不起化妝品,就用除螨香皂代替洗面奶,洗完之后,把橘子水擠在手上當化妝水拍一拍。
比起物質的窘迫,更可怕的是尊嚴被踐踏。因為從事的是服務行業,所以必然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她被一些素質不高的人挑過刺兒,更被人冤枉過偷了別人的鉆戒。她受過很多這樣的氣,多到她自己都不想記,不愿意說,也不想再哭了。她終于意識到怨天尤人改變不了世界,而既然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就只有改變自己。
對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學歷文憑的她而言,要改變命運,門檻最低的只有寫作這一條路了。
當時她住在八個人一間的員工宿舍,因為上班的時間不一致,所以宿舍里總是有人在睡覺或說話。那個時候電腦是很奢侈的東西,服務員都沒有,她也壓根沒敢想過擁有一臺電腦。她也沒有書桌,只有一張公用的桌子,上面堆滿了食品和日用品,想寫字只能爬到自己床上,把床簾拉下來,開上小臺燈自己坐在那里寫。
而她還不敢讓同宿舍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因為肯定要被嘲笑。雖然當時她已經在一些地攤的雜志上,看到有一些雜志盜用她的文章,而被同事購回來放在床上,她卻什么都沒說——她怕別人會以為她瘋了。
因為她曾經承受過這樣的羞辱。她經常帶著一個小本子,只要一有空,哪怕是在上班的大堂,她都會在上面寫東西。因為她每天上班要站足九小時,邊上還有同事。但她還是堅持每天寫幾千字。有構思,有句子,有描寫。漸漸地,她的小本本越來越多,很多年后,她還在用這些小本子里積累的素材和知識寫作。
她默默地堅持著。每天下了班,她都要跑去城中村的黑網吧里,把構思了一天的文章一口氣寫出來。
因為那個時候她很窮,如果打字不快一點,就會浪費網費,所以一篇三四千字的文章,她只用一個小時就寫完了。
其實,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她的水平很一般,錯別字連篇,沒有修辭,沒有技巧,沒有主線。
但她有一般常人所沒有的毅力。就是這樣的網吧寫作,她一寫就寫了五六年。她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寫作上。當別人在打游戲的時候,她在寫作;當別人談戀愛的時候,她在寫作;當別人逛馬路購物的時候,她在寫作;當別人在網絡上聊QQ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她在寫作;當別人旅行的時候,她在寫作;當別人在對生活消極抱怨的時候,她在寫作……大約有五年的時間,她寫作一分錢也沒有掙到過,但是她卻一直在干這一件事情。
很多比她有天賦的人,曾經對網絡文學熱血沸騰的人,最終都不寫了,無聲無息地退出了。而她,卻堅持下來了。因為她知道自己資質平平,也沒有貴人相助,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奮。
當她終于在網絡上寫出了名氣,并有很多編輯來約稿的時候,她做出了辭職的決定,購買了一臺電腦,回到家里全職寫作。
從自我的網絡文轉化到能換成稿費的雜志文,她又費了很大的苦心。
因為市場文字從來沒有接觸過,為了能寫好雜志,她天天騎著自行車去圖書館,看雜志抄雜志。一坐就是一天,中午就吃自己帶去的午飯。她大約看了三個月,抄了幾大本的筆記,對什么文章適合什么雜志了解得清清楚楚。
就這樣邊看邊寫,因為底子好,又肯聽編輯的話,無條件地修改任何編輯提出來的意見,半年之后,就能每篇雜志都過稿。她經常被編輯找來寫稿的時候,是大牌放了編輯的鴿子,編輯找寫得快的人,來馬上寫這個欄目。半夜被編輯叫醒趕稿,身上圍著被單,兩眼半瞇著開始打字。因為她的真誠,逐漸在圈子里有了口碑和人脈。自然,很多人也開始幫她。
終于,20xx年她的第一本小說正式出版。拿到書的那天,正好是她24歲生日。
從那以后,她就以每年平均四本長篇小說的速度出書。每一本小說,都有繁體版,還有幾本有外國版。對這樣的成績,她自己的評價卻是我也沒有做什么啊,就是很專心地每天寫一點東西。
對她所取得的成就,很多人都表示羨慕。但是她說,到今天,我仍然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很多人都很好,所以我要更努力。我并不是一個能干的女人,我只是在自己選中的一行里,堅持和努力。
她的名字叫姚笛,筆名紅娘子,被譽為“驚悚女皇”。她的七色恐怖小說,已成為中國恐怖小說讀者的必讀物。作品《青絲》入選20xx年十大懸疑小說,迄今已出版長篇小說16本,散文集、合集7本。其作品遠銷至意大利、韓國、中國臺灣、越南。
她的故事很勵志,正如她所言:“這個城市,有很多行業,我想,人只要專精一樣,付出很多,總會有回報。愿這個城市的每一個奮斗者都不要泄氣,很多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和你一樣的努力,所有的夢想都會開花。”
有關青春的簡短勵志故事:十年努力的冰激凌
1999年,我隨孩子他爹來獅城闖蕩新世界,當時除了年輕和熱情,一無所有,與好幾名年輕人合租一套公寓,去超市買打折的芹菜和雞,因為一塊新幣插在手推車里拔不出而落淚傷心,為找工作,跑到新加坡地圖上都沒有標出的廠區,聽了長到20多歲以來次數最多的NO。
我在無數次失意打擊之后,依舊鼓起勇氣,最后在一家國際學校教中文,開啟了我在新加坡的職業生涯,并逐漸桃李滿山坡。
起初,我真是找不到方向,不可預知未來,且總有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逃跑想法。隨著日子的深入,我逐漸被新加坡打動,這里看起來苛刻,卻入情入理;看起來拒絕,卻暗自給你留著光明;看起來地域狹小,卻內心寬闊,它很嚴格,卻因嚴格而給予每個人自由的空間。
剛到新加坡時就被告知在新加坡吃口香糖是違法的,在車廂里吃東西喝水也違法,亂穿馬路遭車禍無賠償,后來陸續知道很多禁令,舉手投足間都要考慮一下有沒有被罰的可能,不停糾正自己在別處養成的壞毛病,規范自己的行為。日子久了才體會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為有這些約束,我享有著世界上最潔凈的環境,最有秩序的交通,最安全的生活,最友善的態度。我這樣一個總怒氣沖沖、總抱怨、總嘆氣的女孩,在這樣的環境里也歷練得平和安靜周到,會照顧體貼他人,被他人服務的同時也因感激而回饋他人。
在我20多歲的時候,我總是在思考,為什么這世界如此不公平,僅僅因為出生地不同,你就被劃分進貧窮或富裕的國家,僅因為沒有一紙國籍,你就天然低本地人一頭,他們不屑于做的工作才輪到你做,他們有薪水保障你卻沒有。我覺得窮我一生,都不可能過上那樣紙醉金迷的生活。
因為,當別人在喝紅酒品芝士的時候,我汗流浹背地在各色公交上穿梭;當別人穿禮服去聽音樂會,告訴我一張票只有一百多塊的時候,哪怕送我票,我都買不起去觀賞的禮服,那時候的我,一門心思就是干活,賺錢,買屬于自己的房屋,過上普通本地人的生活。
日子就在自己披星戴月的行走里,在存款一點點的增長里,在沙啞的嗓音里,在追求夢想摳出睡眠寫作的時間里一點一點光明。
我們拿到PR通知的當天,我舉著存單驕傲地通知當時的老公我們可以看房去了。我們買了房,我們裝修了家,我們開始有閑錢去馬來西亞旅游,我們回國探親,不再搬運牙刷毛巾回家卻會給父母們帶禮物,我們有勇氣在新加坡生小孩,甚至到最后離婚還有大筆財產可以分割……
十幾年過去,在沒有一刻放松警惕、被生活追趕著前進中,終于,我一點一點過上了自己夢想的生活。直到今天,我回到這片教會我什么是真正的公平、什么是追求幸福、什么是歲月與成長印記的地方,坐在鬧市的冰淇淋店點三球冰淇淋,看來來往往行色匆匆的路人,自己跟自己干杯,表彰過去十幾年不懈努力最終可以浮生半日偷閑,像20xx年前我羨慕的韓國太太歐美女人一樣不上班享受生活。
這世界沒有一刻是公平的,它只為那些它需要的且不停努力的人打開大門,并每天挑戰考驗你的恒心耐力。我相信,只要你堅持,你也會和我一樣,十年以后吃得上這杯包含酸甜苦辣歡笑眼淚,卻只有感激沒有后悔的冰淇淋。
有關青春的簡短勵志故事:開一朵獨屬自己的花
作者:曉寒
初夏的午后,樹影里泄下斑駁的陽光,靜謐安然。我坐在窗前,手執一本《月亮與六便士》,心里泛起難以言說的思緒。那是我第一次突破該書前面部分的生澀,一口氣讀完全本。于是明白,好的東西,有時會晚一點到來,可能就在苦澀之后。
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是個奇特的人,因為行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往往被人們視為“怪物”。原本他是職業的證券交易人,有著不菲的收入和美滿的家庭,突然有一天像是被魔鬼附了體,為了畫畫而棄家出走。
他到了巴黎,獨自一人在破旅館里畫畫,窮困落魄。作者見到他時,他已經形同乞丐。他往返奔波于兩個地點,為了分別得到別人施舍的面包與湯。他不肯回頭,不理會妻子對他的原諒和召喚。有一種強烈的力量驅使他,走向夢中的家園。
后來他到了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終于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創作出一幅又一幅震驚后世的杰作。多年后,在他的精神之鄉,他與他的偉大畫作《伊甸園》一起歸于沉寂。
合上書頁的那一刻,我掩卷嘆息,眼前似乎綻開一朵自由而肆意的靈魂之花。我想起另外兩個人,他們用熱愛與執著展示了生命的無限張力。
李東力在《中國夢想秀》的舞臺上,跳了一支舞。沒有人記得背景音樂是什么,大家的目光分分秒秒都聚集在他身上。他奔跑上場,扔掉支撐,接連幾個后翻,匍匐,爬起,倒立,空翻,一躍而起,然后是完美的托馬斯全旋……他的舞蹈震撼全場,人們起立,鼓掌、驚叫,不由自主流下敬佩的眼淚。
他站在那兒,白衣翩然,傲然笑著,一臉陽光。也許在我們世俗的眼光里,他不該有這樣燦爛的笑,因為他強壯的左臂下,支撐身體的是一只拐杖,左腿齊大腿根處向下空空如也。他是一位獨腿舞者。
3歲那年,他在一場車禍中失去左腿,只能靠拐杖來維持身體的平衡。由于從小熱愛藝術,十幾歲進入了殘疾人雜技團。他舞蹈里的跳高以及托馬斯旋轉動作,都需要強大的腿力,為了鍛煉,他每天單腿踩自行車10到20公里。無數次的摔倒再爬起,把他磨煉成了一位出色的舞者。
如今,李東力被譽為“單腿托馬斯”,成為著名的殘疾人舞蹈藝術家,他用堅毅顛覆不幸,綻放成一朵不屈的生命之花。
我在一則新聞里看到蟲蟲,她坐在一個雪白的房間里接受訪問,墻上繪著藍色的鳥兒和花朵。彼時,她坐在一只藤椅里,齊肩的發,經典的格子襯衫,牛仔長裙,臉上露出孩童般純真的笑。
蟲蟲已經出版《跟我去香港》、《跟我去臺北》、《跟我去澳門》三本旅行繪本,前一本是她獨立完成,后兩本是跟好友的合著。她沒有想到自己能夠出書,原本畫畫只是她用來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
蟲蟲的專業是美術教育,職業是IT編輯,直至20xx年,她已經6年沒有畫過畫。在一場病痛之后,她說:“我要畫畫。”于是,每天在工作之余,她用一支黑色的簽字筆,畫一切映入眼簾的東西:手機、水杯、電腦、凳子……后來,在家里畫不夠,每次旅行就邊走邊畫。
三年后,《跟我去香港》上市,受到眾多網友的力挺。書里的畫全部是細膩的手繪,風格自由明快,獨具特色,再配以簡潔空靈的文字,體現出一種自然的真純,讓人一看就愛不釋手。
有著孩童般好奇之心的蟲蟲,擁有一個炫彩的世界,攝影、手工、漫畫、寫作,她對生活以及生命的熱愛,讓她成長為一朵自然而本真的花,一如她的畫風。
這如許美好的追尋與堅持、不屈和自由,朵朵盛放,動人心魄,讓人在時光的靜寂之處沉思,直抵靈魂深處。他們成功了,無關名利,無關權勢。他們靜靜地,在自己的世界里回歸內心,栽種下一棵屬于自己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