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不會白費的勵志故事
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奮斗,是沒有不成功的,因為努力從來都不會白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努力有關的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努力不會白費的勵志故事篇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題記
有一個孩子,他從小就喜歡玩石頭,只要一有空,他就跑到山上或河灘上尋找稀奇古怪的石頭。只要一回到家里,他就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觀賞和撫摸著那些撿來的石頭,并用心聆聽它們的低聲細語。他覺得石頭也是有生命的,它們的心中也有許多別人不知道的秘密。
對于這個愛好,他的父母很不理解,他們想不通,世界上好玩的東西那么多,為什么孩子偏偏對那些冰冷的石頭感興趣呢?剛開始,父母以為他只是一時興起,也許用不了多久就會玩膩,因此并沒有怎么在意。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他的興趣愛好卻始終沒有改變,眼看著院子里和墻角處的石頭越堆越多,越碼越高,他的父母開始著急起來。畢竟,在父母看來,讀書,上大學才是正道理,玩石頭能玩出多大的前途呢?于是,他們千方百計地想要阻止孩子玩石頭,將他撿回來石頭全部扔到了附近的山谷里,還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但是,沒過幾天,他又悄悄地將那些石頭背了回來,藏在一個更加隱秘的地方。他就像著了魔一樣,無論大人怎么教育,怎么脅迫,他對石頭還是一如既往地狂熱。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石頭的顏色和形狀已沒了多大的興趣,開始轉向研究石頭的形成、結構、質地等。不過,由于他缺乏專業的知識,又沒有相關的儀器和設備,所以走了不少彎路,浪費了不少時間。于是,有人嘲笑他說:“算了吧,你只是一個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科學家,還不如把精力用在其它方面。”對此,他總是不以為然地回答說:“沒事,反正我只是弄著玩,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什么家。”
高中畢業,他沒有考上大學,只好去了一家建筑公司打工。業余時間,他仍然喜歡研究石頭,還買了不少這方面的書籍,漸漸地,他也玩出了一些門道有一次,一個工友好奇地問他:“你玩這個有用嗎?也沒見你賺到什么錢。”他淡淡地回答說:“沒什么用,就是喜歡,像別人跳舞、打麻將一樣。”
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努力,他不僅能夠一眼認出一塊石頭產自哪里,質地如何,有多重,而且還能看出其中含有什么礦物質。有一年,他去緬甸旅行,看到一群人正在賭石,他立刻被這種交易吸引了,并將身上所有的錢押了上去。從那以后,他成了賭石場的常客,憑著敏銳的直覺和多年對石頭的研究,他幾乎戰無不勝,很快就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和鑒賞界的大腕。
努力不會白費的勵志故事篇二
1998年,微軟為了進一步擴展在中國的業務,決定公開高薪招聘一名中國公司總經理。微軟是世界軟件巨頭,加上優厚的報酬,一時間應者云集。
經過初試,又經過幾輪面試,最后入圍的只有三個人。一個是畢業于名牌大學的博士,有好多科研發明;另一個應聘者正在另一家大公司任要職;而第三個人則任職于IBM,但她的學歷很糟糕,她甚至沒上過大學。
最后的面試在一間很大的房里,微軟中國區的幾位負責人坐在一張大桌子后面,等面試快開始時,才發現少了一把供應聘者坐的椅子。工作人員正要去外面搬椅子,一位面試官說:“就這樣吧,沒有椅子也好。”
第一個進去面試的是那位博士,一位面試官說:“你好,請坐!”博士四周看看,并沒有發現椅子,充滿笑意的臉立刻轉為尷尬和茫然。“請坐下來談。”另一位面試官說道。博士更加不知所措了,“沒關系,我就站著談吧。”面試不到一會兒就結束了。
接下來是在大公司任要職那位,面試官還是要求坐下來談,他謙恭地笑道:“可能是工作人員的疏忽吧,沒關系,我還是站著談吧。”一位面試官似乎恍然大悟,“請原諒我們工作上的失誤。那就委屈你一下吧。”面試只是談了五六分鐘。
最后面試的是那位女士。她四處看了一下沒有椅子,微笑著說:“您好,我可以去外面搬一把椅子進來嗎?”一位面試官笑著答應,“為什么不可以呢?”最后,面試進行了近一個小時。
三天后,面試結果出來了,出任總經理的是最后一位應聘者。很多人很不解,她沒有什么顯赫學歷,又是一位女士,能勝任這樣重要的職位嗎?
微軟中國公司負責人給出的答案很詳細:連自己搬一把椅子的勇氣都沒有,這樣的人怎么可能開拓市場?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一切的經驗和學識都毫無價值。
事實也證明這位負責人的判斷是正確的,這位女士就是僅用七個月就完成全年銷售額130%、成功幫助微軟打開中國市場的打工皇后吳士宏。
努力不會白費的勵志故事篇三
一個男孩子出生在布拉格一個貧窮的猶太人家里。他的性格十分內向、懦弱,沒有一點男子氣概,非常敏感多愁,老是覺得周圍環境都在對他產生壓迫和威脅。防范和躲災的想法在他心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不可救藥。
這個男孩的父親竭力想把他培養成一個標準的男子漢,希望他具有風風火火、寧折不屈、剛毅勇敢的特征。
在自己父親那粗暴、嚴厲且又很自負的斯巴達克似的培養下,他的性格不但沒有變得剛烈勇敢,反而更加懦弱自卑,并從根本上喪失了自信心,致使生活中每一個細節、每一件小事,對他來說都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災難。他在困惑痛苦中長大,他整天都在察言觀色。常獨自躲在角落處悄悄咀嚼受到傷害的痛苦,小心翼翼地猜度著又會有什么樣的傷害落到他的身上。看到他的那個樣子,簡直就沒出息到了極點。
看來,懦弱、內向的他,確實是一場人生的悲劇,即使想要改變也改變不了的。因為他的父親做過努力,看來已經毫無希望了。
然而,令人們始料未及的是,這個男孩后來成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他就是奧地利的卡夫卡。
卡夫卡為什么會成功呢?因為他找到了合適自己穿的鞋,他內向、懦弱、多愁善感的性格,正好適宜從事文學創作。在這個他為自己營造的藝術王國中,在這個精神家園里,他的懦弱、悲觀、消極等弱點,反倒使他對世界、生活、人生、命運有了更尖銳、敏感、深刻的認識。他以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壓抑、苦悶為題材,開創了一個文學史上全新的藝術流派—意識流。他在作品中,把荒誕的世界、扭曲的觀念、變形的人格,解剖得更加淋漓盡致,從而給世界留下了《變形記》、《城堡》、《審判》等許多不朽的巨著。
,卡夫卡開始發表小說,早期的作品頗受表現主義的影響。一個晚上,通宵寫出短篇《判決》,從此建立自己獨特的風格。生前共出版七本小說的單行本和集子,死后好友布勞德(Max Brod)違背他的遺言,替他整理遺稿,出版三部長篇小說(均未定稿),以及書信、日記,并替他立傳。
卡夫卡他是一位用德語寫作的業余作家,他與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并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卡夫卡生前默默無聞,孤獨地奮斗,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價值才逐漸為人們所認識,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動,并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股“卡夫卡”熱,經久不衰。
后世的批評家,往往過分強調卡夫卡作品陰暗的一面,忽視其明朗、風趣的地方,米蘭·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遺囑》(Les testaments trahis)中試圖糾正這一點。其實據布勞德的回憶,卡夫卡喜歡在朋友面前朗讀自己的作品,讀到得意的段落時會忍俊不禁,自己大笑起來。卡夫卡他是一位用德語寫作的業余作家,國籍屬奧匈帝國。他與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并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對后世文學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美國詩人奧登認為:“他與我們時代的關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和他們時代的關系。”
卡夫卡的小說揭示了一種荒誕的充滿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個人式的、憂郁的、孤獨的情緒,運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三四十年代的超現實主義余黨視之為同仁,四五十年代的荒誕派以之為先驅,六十年代的美國”黑色幽默“奉之為典范。
是的,人的性格是與生俱來不可隨意硬性逆轉的,就像我們的雙腳,腳的大小是無法選擇的。
別再抱怨你的雙腳,還是去選取一雙適合自己的鞋吧!意思是說是這努力去尋找適合你做的事情吧!總比你坐在家里悶悶不樂,消極悲觀要好得多吧!
第一范文網網:努力試試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