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讀書而成功的故事
讀書是一架梯子,他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讀書是一葉小舟,帶你遨游漢字王國;讀書是在品嘗營養面包,它能讓人充滿了精神糧食。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分享的因讀書而成功的故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因讀書而成功的故事篇1
20xx年1月,正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數學系讀書的20歲沈陽女孩郭萌,被評為“全美數學最優秀女生”。這項評選,在美國每年評選一次,每次只有三四個名額。作為最優秀學生,郭萌的名字將被鐫刻在香檳分校主圖書館的墻上永久保留,這是中國學生首次在美國獲得此項殊榮。
與此同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等十幾所美國著名高校都向她發出了博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哈佛大學還向她承諾,學費全免,每年還將提供3萬美元的生活費。
郭萌,一個陽光、美麗的90后中國女孩,憑著她優異的學習成績,引起了美國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美國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1991年3月,郭萌出生于沈陽市。從小,她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遨游在數學王國里,她感到十分快樂和幸福。她仿佛看到了天堂的模樣:美麗又芬芳。
上學后,郭萌從不參加什么課外補習班,也不參加奧數學習班,一切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她對習題肯鉆研,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一道題目,常常用不同的方法解題,學習方法靈活多變,在理解上下工夫。
郭萌在學習上肯刻苦、鉆研,在文體上,也有十分突出的表現。她的小提琴獨奏多次在學校表演,那行云流水般的琴音,裊裊娜娜,婉轉悠揚,給大家留下了十分難忘的印象。她喜歡書法,并具有很高的造詣,作品多次獲獎;她的英語口語非常流利、純正。當有外國人到學校參觀時,她是全程陪同翻譯;她還是學校主持人,學校大會上,常常出現她青春、活潑的主持風格……
郭萌的父母都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數學系。在學習上,父母從不關心她在班上考第幾名,關鍵是要她對題目的理解。在父母眼里,一次考試不理想,并不能說明什么,孩子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才是更為重要的。在這種循循善誘的指導下,郭萌十分善于動腦筋、想辦法,學習十分自覺,從不要父母操心。
20xx年,郭萌獲得遼寧省中學“希望之星”數學競賽第一名;20xx年,又獲得全國高中數學競賽二等獎。這一系列優異成績的取得,給了郭萌無窮的學習興趣和快樂,她在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20xx年,郭萌參加了美國大學的入學考試;20xx年,她被好幾所美國高校錄取。她最終選擇了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數學系,這里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工作過的地方。
當她被評為“全美數學最優秀女生”,并即將跨入美麗的哈佛大學后,有記者采訪她,請她談談學習體會。
郭萌說道:我學習的動力,就是來自于學習本身的樂趣,興趣,它們就是我最好的老師。我相信無論誰,無論學什么,只要有興趣,就能學好!
因讀書而成功的故事篇2
晉朝人孫康自幼聰敏好學,但是家中很貧窮,根本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于是,他開始利用夜晚時間讀書,可是夜間讀書時,必須點油燈,往往讀一個晚上的書,就要用去一燈油,以孫康當時的家庭條件根本負擔不起,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是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誦。
有一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三天兩頭下一場大雪。冬夜,孫康蓋著薄被正蜷縮在床上,面對著北風呼嘯的窗口又在背書。背著背著,突然發現窗口越來越亮,他甚至懷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陽的時候了,等他披著衣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孫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積雪照著讀書吧。想到這里,他便捧起書跑到門外,一個人蹲在雪地里,借著積雪映出的微弱亮光來讀。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腳。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最終擺脫貧困家境,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因讀書而成功的故事篇3
邴源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邴源是個求知欲很強的孩子,可是家里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說拿錢供他讀書了!
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聽到從里面傳來的讀書聲。一天,他從私塾門口路過,想起讀書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來。私塾先生聽到他的哭聲,走過來問他怎么了,邴源抽噎著說:“我真羨慕那些能讀書的孩子,我的家里很窮,沒有能力供我讀書,因此我的心里很難過,就哭了起來。”私塾先生聽后,覺得象邴源這樣渴望讀書的孩子很難得,就對他說:“孩子,你要是真想讀書,就到我這里來吧,我不收你學費。”邴源一聽,激動得不知道說什么才好,連連向老先生表示感謝。
邴源天資聰穎,再加上讀書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學會了其他孩子幾年才能學會的東西。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汲取知識。長大后的邴源依然很愛讀書,經常到各地去拜師求學,后來他的學問日益增多,向他求學的人也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