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精英必讀的50本經典書籍
26《請克林頓吃飯》
人際網絡將是面對未來不可或缺的武器;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構建人際網絡至關重要,而本書正要探討的是“怎樣有效地與人相處,如何獲得增值,如何合作,如何實現共贏”。
27《全球化為什么可行》
毫無疑問,《全球化為什么可行》算得上有史以來對全球化最經典詮釋和最深入剖析的一本著作,而馬丁?沃爾夫的樂觀將給我們對全球化以信心和期望。
28《社交商》
它沒有突破《情商》,也沒再顛覆任何既有的觀念。它只是借助《情商》的立論基礎,用腦科學領域的最新發現來論證大腦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29《石油大博弈》耶金說明的問題何嘗不是我們要嚴肅思考的問題?石油就是金錢,石油就是權力,倘若某一天世界上最后一口油井干涸,現代文明又將何去何從?
30《世界是平的》
這本書會因為敘事的宏大、話題的深遠、細節的繁復博得讀者青睞。可惜,這不能代表全部,尤其對一部思想性作品來說,這才剛剛開始。
31《說謊者的撲克》
之所以取名“說謊者的撲克牌”,作者的本意在于想借用華爾街上金融家們常玩的一種以實行心理欺詐為冠的閑余游戲作為隱喻,力圖重現華爾街光鮮背后不為人所知的秘密,或者說得爆炸性一點,就是丑聞。
32《思考的利器》
對于《思考的利器》,我認為“用”它的意義多過于“讀”它的意義,畢竟,它是一本講究工具的書,而工具的優劣是要在實踐中得以被證明的。
33《思想的未來》
作為一個法律人,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懷疑主義者,萊斯格相信對他而言最為艱巨的任務就是設法使大家重新思考那些深信不疑的東西,而他所面對的挑戰正是去播撒懷疑的種子。
34《為什么我們的錢變薄了》
羅斯巴德發出的警告的意義讓人們重新認識到貨幣問題的嚴重性、緊迫性和危機性。就此看來,哪怕羅斯巴德的理想最終還是無法實現,但它的現實價值甚至比當初提出時都顯得更為重大。
35《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陳志武把他從西方學來的知識體系、方法論運用于觀察中國的實踐,他的首要任務是對人們關于金融、關于剝削、關于高利貸、關于市場交易到底能不能創造價值、關于商業交易商人除了賺錢以外到底還能給社會帶來什么等基本性的理念做一些全方位的梳理,以消除過去很多誤導性和破壞性的成見。
36《未來的社區》
彼得?德魯克預見到,今后,人們的任務將會是創建一種前所未有的城市社區;與歷史上的傳統社區不同,城市社區應該是自由自愿的,并且也要為城市中的個人提供機會,讓他們取得成功,作出貢獻,脫穎而出。
37《未來的組織》這是一本有內容價值的書,需要細細研讀。強烈建議你們:“不要一口氣讀完,而是每次只讀一兩章,然后仔細思考和揣摩大師的智慧,讓大師成為你成功邁向未來的良師益友。”
38《草根媒體》
40年前,當時還是默默無聞的一代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以一本《理解媒介》一舉成名,成為傳媒追捧的風云人物;如今,丹?吉爾默以《草根媒體》作為書名,顯然是內含麥克盧漢般的野心,要為以博客為代表的真正新媒體發表獨立宣言。
39《新世紀談判全攻略》
好的談判就像是“庖丁解牛”,不管問題多棘手,也要理順其“肌理”,要弄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掌握整個態勢走向,并知道如何借力使力,強與弱、收與放,在談笑之間、游刃有余、兵不血刃地取得了勝利。
40《信息規則》
這本書之所以經典,主要在于兩位經濟學家在聽到“新經濟”以及當中大量的新詞匯后,便“識時務”地用經濟學領域中的規律來分析所謂“新經濟”的案例與問題。
41《學學藝術家的減法創意》
常言道:“無知者無畏。”在蘭格那里,“無知者”還可以是藝術家、創意者。當人們將障礙移除,專注于事物本身,體驗真實的自我,也許創意的到來就不再是一件很為難的事了。
42《野蠻生長》
爬格子的沒有馮侖的經歷,搞商業的沒有馮侖的文采,做學問的沒有馮侖的務實,這意味著讀馮侖的文字——《野蠻生長》會是一種享受。
43《引爆點》
如果你對馬爾科姆的觀點還抱有懷疑,不妨看看他的這本《引爆點》的流行程度。有意思的是,這本書也經歷了一個引爆點……有時候,原來流行就是這么簡單。
44《影響歷史的商業七巨頭》的確,如果你想了解美國的商業世界是如何創立的,那么這是最易理解,也是分析最透徹的一本書;而對那些喜歡文筆優美、思想閃爍的作品的人,本書也會使之眼前一亮。
45《魚向反向游》
當人們向左,我們向右。從營銷學角度講,這就是差異化生存。追求差異行為就是不要隨波逐流、不要碌碌無為、不要默默無聞。
46《真實的亞當?斯密》
本書要記述的斯密,不是被經濟學家神秘化了的斯密,也不是被政治學家簡單化了的斯密,而是要還原出一個警惕機敏、求實務實、細心謹慎、溫文爾雅、有條不紊的真實的亞當?斯密。
47《中國人的管理邏輯》因為中國人商業邏輯的起點往往是殘缺且錯誤的,所以無論中國傳統文化中埋藏著多么豐富的知識寶藏,對于商業借鑒而言,首要做的就是梳理和分辨中國傳統管理思想的因果邏輯關系,并且需要現代的“組織與科學管理”的啟蒙教育。
48《終結次貸危機》
“非理性繁榮”為希勒帶來了聲名、榮譽,這是連希勒也意想不到的。但試圖從一個暢銷書作家或學術明星來理解希勒是危險的——公眾大多喜歡他創造的名詞,而非其內容。
49《咨詢的奧秘》所謂“咨詢”就是“應人們的要求去影響他們的藝術”。然而,在這里,杰拉爾德?溫伯格卻給各位潑了一盆冷水,他說“咨詢并不像看起來那么容易”,并且,做好它是如此艱難。
50《自由選擇》
和早期的著作《資本主義與自由》相比,弗里德曼在《自由選擇》中對自由主題的闡述則更加完備和深入。如果說,前者的主旨還在于向人們鼓吹自由市場的重要性,以消除人們對它的疑慮的話,那么后者則更進一步抨擊政府管理經濟的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