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走進兒童世界》讀后感
近期讀了這本《觀察走進兒童世界》深有感悟,結合實際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個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書,千變萬化,多姿多彩,每個孩子在角色游戲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對全班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觀察,了解幼兒的游戲總體情況,如幼兒的興趣、參與程度、交往合作等,還要對個別幼兒進行觀察,了解不同幼兒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給予適時的指導和推動。觀察的一個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對幼兒的了解。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唯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調環境,并采取應有的態度來配合兒童成長的需要。”那么教師觀察并不是盲目的、隨意的看著幼兒,需要有目的性、連續性地觀察、記錄幼兒的行為語言。
一、教師如何有目的性地進行觀察。
教師在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中,都能獲取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師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獲取的信息和價值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觀察前首先應根據游戲開展的程度和幼兒的能力差異選擇適宜的觀察角度去獲得有價值的信息,然后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那如何選擇合適的角度觀察呢?這時就應首先在觀察前確定、明確觀察的目標目的,教師只有帶有目的性的進行觀察,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不同的問題。
在游戲的不同時期,教師的觀察目標也各有不同。例如:在我們干洗店創設的初期,我們的觀察目標主要是幼兒對干洗店游戲的興趣性和投入性,關注孩子是否對游戲感興趣。隨著游戲的逐漸深入,我們的觀察目標逐漸從幼兒的興趣轉為幼兒在游戲中和材料的互動、幼兒的語言交往、幼兒替代物的使用情況等等。教師每次定位的觀察目標不宜過大、過多,或者超過幼兒能力范圍。這樣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教師沒有根據觀察目的確定合適的觀察目標,而只是籠統、簡單、流于形式地進行觀察,那么教師的觀察也就失去了意義。
二、教師如何連續性的進行觀察。
教師有目的的對幼兒進行觀察,并不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還需要有連續性的進行觀察,深入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那如何連續性的進行觀察:
(一):注重游戲過程的觀察
在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時,教師往往看重結果,例如孩子今天能用卷發棒為“客人”燙頭發了等等。而忽視了孩子在游戲中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過程。角色游戲應該是孩子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的現實生活,在這個過程應該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主動進行游戲、學習的過程。
有的教師觀察到孩子某方面的能力、語言欠缺了,或者孩子的行為影響到角色游戲開展了,就急不可待的去指導、督促孩子,希望孩子能跟著老師預設的“軌跡”發展。這樣教師就抑制了幼兒自我學習的機會。
在觀察中,教師應注重幼兒游戲過程,學會等待。例如:我們班的干洗店剛開展不久,就發現沒有客人光顧的問題了,第一天客人很少,只有一兩個,第二天客人還是很少,老師觀察到了這一點,但是沒有直接介入,繼續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到了第四天,干洗店的一位服務員拿著一只筐子主動去每個角色區收衣服,真是一個好創意。其他幼兒看見了也模仿起了這位“服務員”,這就是幼兒通過游戲主動學習、模仿的過程。如果當初教師沒有注重游戲的過程,直接介入強行“邀請”其他幼兒去干洗店,那么就會失去如此好的一個創意,也讓幼兒失去了一次主動學習的機會。所以教師在觀察中,應注重過程而輕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