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與小孩讀后感
愛的定格
對家鄉的思念,對父母的牽掛是我們一生的無法替代的責任。
——題記
在我五六的時候很愛聽故事,每天晚上媽媽就會講個故事給我聽,從小到大我聽的故事很多,但記得最清楚的就是:
從前有一棵高大的蘋果樹和一個小男孩生活在一起,小男孩漸漸長大,他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多。
有一天,小男孩想要玩具,可是蘋果樹沒有錢,就把自己的果實給了小男孩,(小男孩把果實換了錢,買了玩具,不在理會蘋果樹)。
小男孩長大后,成為有事業的男人。有一天他帶著妻子來到蘋果樹面前(這時的蘋果樹已經到中年了)男人對蘋果樹說:他要蓋房子,蘋果樹回答到:我沒有錢,你可以把我的枝干砍下來。男人把蘋果樹的枝干全部砍了下來。走了,沒有在回來。
當男人再一次回來的時候,他和蘋果樹都老了。老蘋果樹對男人說:“經過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我在也沒有什么可以給你的了,只剩下這堆枯老的根了。”男人哭著說:“這么多年過去了,我累了,老根就是我最好休息的地方。”男人依偎著老蘋果樹坐下了,老蘋果樹淚流滿面。
媽媽講完故事問我有什么感受,小時候的我天真回答:“沒什么的呀!就像你對我一樣。”
媽媽只是笑著對我說:“你還小,等長大以后就會明白的。”
長大以后我不再讓媽媽給我講故事,因為我自己可以博覽群書;叵肫饗寢尳o我講的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老蘋果樹就是我們的父母小男孩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他們都會努力地實現,毫無索求,父母的愛是偉大的愛,支撐這種愛的砥柱,是超常的鎮定和無畏的犧牲精神,這種頑強的精神和意志,是人類得以繁衍、進步、凈化的原動力。
但,兒女們常常意識不到這個簡單的道理。
當我們不再拉著父母的衣襟時,我們學會了自己勇敢地前奔;當我們自己可以梳新潮的“馬尾”時,我們從不懂得注意母親因為不在有嚷著要幫忙而生出的那份無奈;當我們在飯桌上邊吃讀者香噴噴的飯菜邊大談“代溝”時,我們也不會去留心雙親那掩飾不住的悲哀與惆悵。
當我們終于有一天真得要離開父母到異地去求學,這才發現父母的愛是那么的不可被替代。
父母的愛是我們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父母永遠是矗立在子女面前的里程碑。
——后記
低下是兩篇三百字的讀后感
1.讀《樹的故事》有感
我在翻閱一本課外書時,讀到了一篇文章。文章講了一位小男孩每天都在蘋果樹的身邊玩,爬到樹上吃蘋果,在樹陰下打盹……他愛那棵樹,那棵樹更愛他。一段時間過去了,小男孩長大后沒錢買玩具,樹讓他摘蘋果去賣。又過了一段時間,長成青年的男孩要蓋房子,向樹求助。樹讓他把樹枝砍下,蓋房。再過了一段時間,長成中年男子想劃船,樹讓他把樹干鋸了造船。后來,已成老年的男子回來了,樹卻只剩下一個樹根了。樹便讓老頭坐下來歇歇。
讀到這里,我真想把那個男孩揍一頓,蘋果樹一直愛他,而他只有在有求于蘋果樹時才回來。他是多么忘恩負義呀,他應該受到社會和良心的譴責!
繼續讀下去,當我讀到那句: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母。和最后一句:你可能覺得男孩太無情,然而我們誰又不是那般對待我們的父母呢?的時候,覺得心里像大海掀起的波瀾一般,久久不能平靜。是啊,父母含辛茹苦的工作,為的是什么?名?利?還不是為了我們。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他們愛我們,無論如何都在我們最困難,最絕望時幫助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不管是父愛還是母愛,都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