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精選18篇)
觀后感 篇1
我在寒假看了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講了一群羊和兩只狼的斗爭的故事。兩只貪婪的狼總是吃不到羊肉,雖然它們想出了許多辦法,但都被喜羊羊識破了。喜洋洋他們很聰明,想出來“地震儀”“災難屋”等好辦法總是能打敗灰太狼和紅太郎。
從這群小羊里面我學到了:以后遇到困難,不能害怕要想出好辦
觀后感 篇2
母愛,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母愛,當母親為你洗衣做飯,為你噓寒問暖,當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你長大,你想過回報母親嗎?感動中國節目中的邵帥不僅想過,而且付諸于行動!
給媽媽做骨髓移植——這是一個僅僅十幾歲的孩子做出的決定!邵帥有恐血癥,他是這樣說的:“當時沒有想過未來會怎樣,但是我有信心來面對未來”,這句話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口中,母親給他了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讓他去觀察世界,母親給了他雙腿,讓他去走遍世界,母親給了他一雙勞動的手,讓他去摸索世界,然而最重要的是,母親給了一顆充滿熱情和感恩的心!
我們大家都應該以邵帥為榜樣,要懂得感恩母親,同時,也奉獻出我們的一份愛心!
觀后感 篇3
對于這部影片,單我個人來說,我很喜歡,特別喜歡。
先不說它的畫面制作與色彩的運用。就說這部電影的故事,雖然故事乍看不顯眼,顯得簡單,沒有那種大場面,但是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事才是最貼近我們的生活,因為生活原本就是簡簡單單的。秋月與原野我個人感覺不像是愛情,更像是一對靈魂伴侶,在他們各自陷入低谷的時候,遇到了彼此,互相給予鼓勵,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這部影片對于色彩的運用很好,采用了綠色作為背景色,綠色象征著青春與活力。
在最后的結局中,他們兩雖然沒有在一起,但是卻勝與在一起。在原野給秋月的信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希望秋月快樂,溫暖的季節早日到來”。我想是原野是想讓秋月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開心,遠離如今的生活。秋月說“如果有一天,能夠走得更穩更遠了,就去見她吧”。是說當他有自己的事業能擔負起家里的花銷的時候,或許可以給她想要的一生。那時候才是在一起的最好的時候。即使不在一起,也要對生活充滿信心,一直走下去......
觀后感 篇4
今天,我來到電影院看電影,今天上映的是《喜羊羊與灰太狼》虎虎生威大作戰第二集。
原來一只壁虎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把地球給毀了,把羊和狼都抓了起來,把世界都變成了游樂園,最后喜羊羊與灰太狼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寶書,又解開了羊族和狼族守護神的秘密,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觀后感 篇5
今天上午,我和笑笑一起去電影院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電影。
這部片子非常好看,我最喜歡里面的喜羊羊和暖羊羊。因為,喜羊羊很聰明、勇敢,暖羊羊胖胖的很可愛。我最不喜歡的是灰太狼,因為,灰太狼老是抓小羊。
《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電影真好看!
觀后感 篇6
長征街小學六(3)班 張靜怡
指導老師:秦漢莉
看完《離開雷鋒的日子》后,我的心里有很多感觸。這部電影是以雷鋒的戰友喬安山在雷鋒犧牲之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和所經歷的事情來體現雷鋒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喬安山救了一個被車撞倒在地的老爺爺。并拿出自己的錢給老爺爺墊上手術費。等老爺爺的家人來了以后,非但不去找肇事者,而且把事情賴到喬安山身上,誣陷他是肇事者,還讓他出全部的醫療費。為了澄清實事,只好讓老爺爺作證,沒想到老爺爺竟點了點頭。他無言了,只是感嘆世間的丑惡人們都向錢看,世上已經沒有多少人做好人了,連他的兒子也勸他不要學雷鋒了。最后,老爺爺實在經受不住良心的譴責,把實事說了出來,還了喬安山一個清白。
在現在的21世紀中,這樣的人就更多了,甚至到了看到地上躺著一個受了傷的人都不敢去救,怕人家賴上你,如果實在看不下去的話,也得讓旁人幫你證實一下,才敢救。
雖然喬安山經歷了這件事,受到人們的誤解、陷害,但他仍然相信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在影片的結尾處就證明了這一點。喬安山和他兒子的車陷在了泥里,他們向路過的車求救,卻一次次地遭到了拒絕。正當他們絕望的時候,忽見草坪那邊有一群戴著小紅帽的青年志愿者,騎著車子往這邊趕來,齊心協力幫他們把車推了出來。
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雷鋒雖然已經離開我們了,但他助人為樂的精神永遠駐在我們心中。
觀后感 篇7
《城南舊事》好似把我拉回了從前的那個北京,讓我身臨其境,去領略那里的人物、風景和發生的事。每一個故事都真真切切,每一句話都樸樸素素,隱隱約約中表現出對童年的懷戀與感慨,使我感受到童年中的天真、可愛、善良。逝去的時間,已經不能再返回。
《城南舊事》告訴我們,千萬不要錯過了自己的童年,童年的時光是珍貴的,過去了將不會改變,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快樂又天真的童年生活。
觀后感 篇8
今天我看了以英雄不朽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節目。那是一段中國人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歷史,這個節目不僅將抗日戰士們的英雄氣概展現了出過來,更讓日軍的滔天罪行盡顯在眼前。我心中不禁涌起澎湃的愛國之情。戰爭給我們留下了慘痛的記憶,也留下了英雄,為了正義與和平而獻身的英雄。我們不能忘記戰爭,不能忘記死亡與毀滅,更不能忘記戰爭中的英雄們!
XX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XX年9月3日更是極不尋常的一天。這一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既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這是一個盛大的節日,是一個值得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興奮的節日。
觀后感 篇9
我很喜歡這部影片,但是,我認為它也存在很大的不足。第一,“秀珍的故事”太啰嗦了,占了整個影片的三分之一,在結構上不合理,顯得頭重腳輕;第二,它的結尾太匆忙了,至少應當拍出垂落的夾竹桃,那是爸爸最喜歡的花,也應當拍出小英子畢業典禮上唱驪歌的樣子;第三,爸爸的嚴中之愛沒有充分展現出來,影片中只能看到爸爸的愛,而沒有看到他的嚴,但是,我們的課本中是有的,而且還很詳細。
好了,好看的影片看完了,批評也做了,我也要和《城南舊事》告別了。就用影片中不斷響起的驪歌來做個告別吧: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觀后感 篇10
《城南舊事》這部電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又像鐘錘一樣叩動著我的心扉。
20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內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她七歲開始跟宋媽一起去惠安館買菜,買菜時常?吹交莅拆^門口站著的瘋子——秀貞,她額頭留著劉海,用紅綢子扎著麻花辮,經常呆呆地站在那兒想她的女兒——小桂子。可英子卻和秀貞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觀后感 篇11
文/蘇常凱
今天,我看了《城南舊事》這部電影,雖然這部電影是黑白的,但是卻非常好看。
這部電影講的是小英子小時候生活的五個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小英子一家搬到新簾子胡同,一次,小英子進入了一個荒園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小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過了不久,小英子撿到了一個小銅佛,被便衣警察發現了,他帶著一群警察把年輕人抓走,然后槍斃了,小英子感到難過極了。
我覺得,其實小偷也許也不全是壞人,他們都是為了生活,像那個年輕人,他為了供弟弟讀書,最終弟弟拿到了文憑,卻不知道哥哥為了他去偷東西,而被槍斃。
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東西我們不能理解,也許等我們長大了就會明白吧。
觀后感 篇12
《城南舊事》電影看著看著,這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想到了有一次媽媽告訴我的那個年代,中國的女性地位不高,人們都過著黯淡的生活。像英子那樣的孩子,渴望讀書卻不能讀,渴望玩耍卻不能玩。如今,我們可以讀書,可以盡情地玩耍,可以有自己空閑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是多么幸福啊!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長大后,做一個像英子那樣,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多一點緬懷,少一點懵懂。讓我們唱吧!“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觀后感 篇13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瀘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突然向當地中國駐軍第29軍發動進攻,第29軍軍士奮起抵抗,拉開了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至此,中國結束了對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讓的不正常狀況,開始了有組織的全面的抗戰。
經過了一年又一年的浴血奮戰,1945年8月,日本終于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的勝利洗刷了中國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轉折點。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不再是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了,中國人民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我們中國取得了如此偉大的成就,跟那些抗日英雄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就沒有現在強大的新中國。在這8年的抗日戰爭中,無論是在淞滬會戰、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臺兒莊戰役,還是在百團大戰中,是無數的戰士們拋顱頭,灑熱血,他們是抗戰中最偉大的英雄!是他們向世界昭示:中國人民不可侮!中華民族不可欺!
觀后感 篇14
在片中的幸福時刻幾乎都在下雨天:雨中涼庭的溫暖相遇和滂沱大雨的真心相對。
雨,隔絕了一般人的靠近,留給他倆美好的二人世界;雨,也是釋放,當她礙于世人眼光對他口是心非時,漫天大雨彷佛無言的抗議;當她壓抑多時的眼淚隨著雨聲傾盆而下時,也終于釋放了內心的情感,放下一切朝他飛奔而去。大雨中的相擁而泣更是兩人打從心底的釋然,不管以后會如何?至少此刻當下,在心里那個人的面前,不再隱藏自己,不再說謊逃避。這是全片的淚點,因為我們都明白兩人真心相對的那一刻有珍貴!而后,他們一起看見了雨過天晴的美麗彩虹。
看完本片后,突然對雨天生出了好感,特別在這炎夏午后,突如其來的陣雨如天降甘霖,清涼了燥熱的此刻。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蹦泻⒌幕卮,打破了只有雨天才相見的慣例,也打破了彼此的界線,心靈真正融合。只要想見,就能見,一起走入人群也不分開?绯銎D難的那一步,愛就成了簡單的事。時晴交替,其實才是人生常態。若無雨,燥熱難耐,若天不晴,陰霾難散。晴雨都相見,也才有機會一起看到難得一見的彩虹。
我喜歡最后他在雪中涼庭讀她自遠方寄來的信。最寒冷的季節,最溫暖的問候,兩人在不在一起似乎已不是這段感情的關鍵。 這是一個關于“陪伴”的故事,男孩帶著初戀的情意溫暖心傷的女子,與愛情有關,更與愛有關。有幸在生命中的雨季遇見真心陪伴之人,內心的陰霾與恐懼似乎也隨之散去。短暫的相遇也因長久的牽掛成為生命中的彩虹,能被自己喜歡的人掛念著,即便不在一起,其實也從未分開過。
觀后感 篇15
《城南舊事》,讓我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致的東西,因為她不可以表達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的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之心。
觀后感 篇16
雷鋒是死了。
1962年8月15日,某連四班戰士喬安山在倒車時撞到路邊晾衣桿,不巧砸中在旁指揮的四班長、沈陽軍區模范標兵雷鋒,后者搶救后無效死亡。
喬安山在以后的歲月里把學雷鋒當成一生的己任。1977年,他開車路上送一位難產孕婦去醫院,替她輸血,救得母子兩命,但他抵制站長搞特權化,丟掉了開客車的工作。1988年,改開貨車的他救起一位被撞倒在路邊的老人,后來反被訛上,幸得目擊者作證,老人懺悔,免于災禍。
從1962到1995,喬安山經歷了中國劇烈震蕩的33年,經歷了從社會主義建設到文革再到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期,一段非能用言語表達的重量。在這部影片,或者說在中國這三十三年的歷程中, (讀后感 ) 除了政治掛帥的斗爭,矛盾的焦點集中在于,是以雷鋒精神為代表的一類精神道德重要,還是錢、物質利益重要?
相關的討論非常多,定論也已具雛形,我就不獻丑再在這篇觀后感中發起討論。客車上的老奶奶說:“可惜啊,雷鋒那小伙子多仁義啊,就是走早了。”我只是想做一個假設,如果雷鋒沒死,會怎么樣?
他即將迎來文化大革命,但他很有可能完全無恙的活過那段荒謬的歲月,革命小將們畢竟不能拿一個全民偶像怎么樣。
真正的挑戰是之后的改革開放。
雷鋒還是那個雷鋒,他還是會做好事,“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他在車站看到孤寡老人,看到流浪漢,他會去給他們送去吃的,甚至送錢。但是他會發現,這些可憐人面對他的溫暖關心,卻顯然顯得有些不自然。偶爾他會發現沒有人像他一樣關心這些人,他會感慨世風日下;有的時候,他就會發現他幫助的這些人,是騙子。
他也會去救路邊的老人,正如喬安山掛在嘴邊的:“班長如果遇到也會這樣做的!彼娜獾卦O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當然,因為他是雷鋒,是名人,所以他不太可能像喬安山那樣被訛上。但是他不會聽不到那個南京小伙的經歷,也不會聽不到在鄭州、揚州等不少地方發生的同樣事件。他會不會心生畏懼?會不會做好事的時候有所顧忌?
他會去幫助帶孩子的婦女,但是小悅悅的不幸卻給了他當頭一棒。他一定會很痛心,中國人怎么變成了這樣?也許他會在做報告的時候把那十八個人狠狠地批評一頓,就像他在日記里寫那些還有迷信觀念的同志,但是,他一定還是想用自己的努力來教育他們,使他們得以改變。
他老了,出門的時候也會遇到困難,他想找別人求得幫助,可是迎接他的,不是冷漠的臉,就是“先拿錢來”。
他有的時候會看著“向雷鋒同志學習”幾個大字發呆,腦海里卻回蕩著幾句雷響般的話:
“現在都講怎么賺錢,誰還學雷鋒!”
“學雷鋒的都是傻子!
“別談雷鋒,先談錢!雷鋒解決不了咱們的帳!
“時代變了,現在可是市場經濟了!”
他會聽到這樣的笑話:某女去書店買書,猛然聽到一個小朋友開口道:“雷鋒爺爺很高尚……”于是她感慨,雷鋒叔叔都變成雷鋒爺爺了……我也老了……
雷鋒就只能被某些人用來抒發自己馬齒徒增的小情緒了。
這不是他的時代了。
但是,不能這樣!
這個時代不能沒有雷鋒。作為一個道德模范,他無疑是中國當下道德困境的一劑良藥。
但是雷鋒的確是死了,我們該怎么辦?
在電影里,喬安山被困于大漠中,想找人幫助而不得,最后,一批小紅帽志愿者騎車來幫他解了圍。這無疑是導演為了使電影有一個光明而設置的情節。曾經受過雷鋒校外輔導的女校長說:“雷鋒沒有死!”的確,那一張張充滿熱情的年輕的臉給人以希望。
雷鋒精神沒有死,我們也絕不能讓它死。
再回顧近幾年爆出
的折射當代中國人道德困境的事件,彭宇案,范跑跑,小悅悅……我一直覺得,中國現在的道德發展有畸形化的趨勢。這類案件一出,總能引起大討論大關注,專家學者官方民間各執一詞,但是這類討論并未能引起正面的改變。相反的,政府的判決決策未能促進人們的道德進步,專家學者大放厥詞,如為范跑跑叫好者有之,普通的人們甚至也從中找到了自己不履行道德責任的理由和借口,明哲保身,惡性循環。
雷鋒精神在夾縫中,愈縮愈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雷鋒,這并不是一句空話。
喬安山說:“別人的困難就是自己的困難,這就是雷鋒實實在在的精神”
這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啊,這是忠恕之道!
碰巧的是,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兩天我聽了一個關于論語的講座,主講人錢遜先生。其中有些內容,也許可以拿來解答這個問題。
見義勇為,一個極富爭議的話題,然而在《論語》中,義的本意是應該做的事。見義勇為,就是明白自己的道德責任。可以講技巧,可以保護自己的基本利益,但是絕不能應為怕惹禍上身而袖手旁觀。很多人批評別人冷漠,批評司法不公,可是自己做得并不見得有多好。要明白一句話:“義以為上”。
或許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講。三百年前的顧炎武,詳細的探討了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易號改姓,謂之亡國;仁義充塞,人之相食,謂之亡天下。
當然,中國現在遠不至于亡天下這樣的局面,可是我們要警惕這樣的危機。那些流淌在我們血液里的傳統道德,那些禮,隨著市場化大潮和二十世紀兩次精神革命而在現實社會中慢慢蒸發。其實雷鋒精神是這些傳統做人準則,傳統道德的體現。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秉承這樣的精神。
畢竟梁任公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事實是,現在的確有些給人以希望的事了,志愿者的普及,公益事業的興起,無不表現著這個民族閃著光明的未來。
我一直很喜歡兩句話。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腋埂峨p城記》
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我們去奮斗!——海明威《老人與海》
值得我們去為它奮斗!
觀后感 篇17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里面的小孩非常孝順、獨立、堅強,深深地感動了我。
讓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個14歲的小姐姐,獨自照顧媽媽。她的媽媽得了非常嚴重的病,沒錢做手術,她就撿廢品,賣垃圾拼命賺錢。她每天早上一醒來就把媽媽送到醫院才去上學,放學后再把媽媽從醫院接回家。給媽媽做飯,捶背,洗腳……照顧媽媽,直到把媽媽扶上床休息,她才開始寫作業。并且她說每天見到媽媽都很開心。
和這個姐姐比起來,我們的生活更溫暖,更幸福,我要更加珍惜,并且學習她堅強、樂觀的精神,做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用我的努力讓爸爸、媽媽更加快樂。
觀后感 篇18
2月17日,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其中有一個叫趙帥的男孩讓我印象深刻。年幼的趙帥哥哥今年14歲,父母離異后,他和媽媽生活在一起,相依為伴。
孰料,一場變故卻徒然發生,XX年他的媽媽得了重病,被送往醫院,當醫生說他要為媽媽輸血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當我看到那一刻的場景時,他的勇敢和堅決深深的震撼了我,是什么的樣的精神讓他沒有絲毫的懼怕,是什么樣的決心讓他毫不猶豫,是什么樣的動力讓他如此的勇敢!最美孝心少年—趙帥,他的行為值得我深深地思考。讓我們祝福他以后的生活處處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