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雅歌》讀后感
我在想這個強盜,怎么那么傻,那么傻。他一直以為自己有那么多的罪孽,所以遭受那么多的責罰,一輩子就像一個竊賊,生活在別人鄙夷的眼光下。現在,失物的主人回來了,他要收回他被竊的愛情,所以這個笨蛋就選擇了退出。他怎么就沒有看懂瑪麗亞的心呢,他怎么就不問問她的心意呢?橋頭的大核桃樹下,那個頂天立地、威風凜凜的壯漢哪去了?我心里一直在咒罵他魂淡,笨蛋,傻瓜,卻止不住自己的熱淚長流。
沒想到會淚流滿面。格桑多吉一定是作者用來騙取我眼淚的。這是怎樣一個人物?我和瑪麗亞當年一樣陷入迷霧。這場愛情的馬拉松,誰都沒有贏。格桑多吉本來可以贏得很漂亮,但他棄權了。而史蒂夫用了“約伯的耐心”,經受了眾多考驗,孓然一身回到故鄉,又得到了什么?他的妻子,現在對他已經陌生了,隔了30年的,又何止是一條海峽!只有兒子,才是他的寄托。說實話,從扎西嘉措一出場,我就不是很喜歡他。在我看來,他更像一只花孔雀,花哨華麗,卻僅供觀賞。雖然他被迫背井離鄉,飽受思鄉之苦,但我對他的也僅有這么一絲同情,沒辦法上升到喜歡。
他當然不會料到,他的出現,會讓格桑多吉選擇了這么一個離去的方式,他連一個懺悔的機會都沒有。這場角逐,兩敗俱傷。家里的大門,格桑多吉為他打開了,但瑪麗亞的心門,卻沒法打開。對史蒂夫來說,家使他永遠抱愧,他的愛實在沉重。他也許回來喝一口酥油茶,品一碗青稞酒,然后把漂泊半身的骨頭,埋葬在故土上更現實一些。現在,他如何才能捧起瑪麗亞那顆破碎的心?難道真是神靈冥冥中的注定,注定一轉身看見的你,要用一輩子來忘記?
展開的畫卷慢慢合攏,淚眼婆娑中,我似乎聽見羅維神父和對托彼特的對話:
“人有價值的生命,總是從慢開始,并且越來越慢。”
“步子太快的人,總是看不到一路的好風光。”
格桑多吉啊,你為什么要把步子邁得那么快呢?你在天父的計劃里,是否早就背上了那個背籮?一如耶穌的十字架,即使用盡一生的光陰,也要躑躅獨行。你怎么沒想過拋掉背籮,陪著瑪麗亞看沿途風景呢?
這本書,其實絕不僅僅是講一個愛情故事那么簡單,里面的國仇家恨,歷史變遷,牽涉的范圍極廣,厚重綿長。這又是一部史,我看的并不輕松。這種刻骨銘心的愛,這種內斂雋永的情,放在那種特定的年代,具有攝人心魄的力量。只是現在,還有這樣的曠世絕戀么?
作為“藏地三部曲”的終結篇,《大地雅歌》自有它的獨特之處。我深深佩服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縱橫捭闔,收放自如。全書以旁觀者的冷靜目光,對整個事件進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好像是運用了電影里的長鏡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完全是無我之境。然后又穿插幾個主要當事者的內心獨白,剖示他們的內心世界,像特寫,“淚眼問花花不語”,那又是有我之境。范穩猶如行走在蒼茫天地間的一個攝影者,以忽遠忽近的鏡頭轉換,給我們播放這些厚重的歷史畫面,立體飽滿,氣勢恢弘,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關于范穩作品的寫作題材,創作手法,結構特點和人物情節的設置,作品表達出的現實與象征意思等等,都是很值得探討的話題,完全可以寫一篇學術論文。我只從單純的普通讀者的視角,來談最直接的觀感,不作更深地切入,那些話題就留待學者專家們研究探討好了。假如某一天,我成了范穩作品的專家,那倒也樂意參與探討。期待他更多的佳作!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