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讀后感
再就是在迪克死時和費金上絞刑架前奧利弗的淚水,那是一種對于友情的懷念,對于小狄克命運的憐憫,對于費金作惡的寬容。奧利弗用他純真的靈魂,洗刷著每個讀者蒙垢的心。
其次是南希這個人物。
南希擁有著復雜的人物性格。她自幼便被費金教唆成一個小偷,之后成為了強盜賽克斯的情婦,雖然他怙惡不悛,但是她沒有泯滅一顆善良的心。在她見到奧利弗的第一刻起,她便下定決心要保護這個孩子。為了奧利弗,南希冒險去通風報信。但是南希卻也離不開賽克斯,她深愛著賽克斯,不希望賽克斯受到一點傷害。以至于在她向布朗羅和露西小姐通風報信的時候,絲毫沒有提及賽克斯。她不希望賽克斯受到追捕,她寧可自己死在了賽克斯的手里,卻一直沒有改變對塞克斯的愛。而塞克斯亦然。他親手殺了南希,但是由于沒有了南希,他靈魂經歷著譴責,最終將自己吊死。他們兩個人,雖然充滿矛盾,但是卻不能分開。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句話"認識一個矛盾的復合體"。
通過南希這個人物,狄更斯給我們展現了人性的光輝。人是性本善的。不過這個人曾經做過多少惡事,那只是因為他一時的糊涂。每個人內在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它會在別人處在困難的時候,指引我們伸出援手。世界上沒有完完全全的壞人,只有善良之心一時受到蒙蔽的人。肉欲、金錢、邪念都會蒙蔽起善良的心,但是,卻永遠不能除掉這顆心。
全書的結局是皆大歡喜的。露西和哈里梅萊先生結婚了,奧利弗繼承了遺產被布朗羅先生收養。所有善良的人都有了美好的結局,一切作惡的人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除了可憐的南希。但我相信,她永遠活在每一個讀者心中。
====
有人說這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其實我不盡認同。我認為這部小說充滿了浪漫氣息。首先,出身在濟貧院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后來又誤入賊窩的可憐的奧利弗卻能夠像一個紳士一樣的表現,內心永遠保持著那種純真,絲毫沒有被墨跡染黑,這顯然是不符合現實的。同時,奧利弗的兩次"犯罪",第一次的對象是他父親生前的好友布朗羅先生,第二次是他的姨媽的養母梅萊太太家,而且兩次他都受到了他們的幫助,這未免也太巧了。不過,狄更斯正是通過這些夸張的"實際"向我們表現了他的思想內涵,那便是追求人性的純良。他用奧利弗這個小孩子,展示出了整個大倫敦那個時代的風貌,也顯示了他本人善良的人格。讓讀者跟隨者小奧利弗,經歷了一次次靈魂的洗禮。
讀過這本書,心一直撲通撲通的跳個不停。為的是奧利弗最終快樂的結局,也為的是那個時代悲哀的現實。
====
倫敦的那個時代過去了,但是世界上仍然有著無數的小奧利弗在經受著苦難。他們或許不會像書中的主人公那么幸運。但是,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保留一個善良的人性,世界會因美好的人性而變得更精彩的。
退斯特的出生是一個悲劇的開場。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后便去世了,留下他孤苦伶仃在救濟院里承受著非人的折磨。在這一部分里,狄更斯有著一段著實抓人的婦孺皆知的描寫,也是被中國各個時期和各個版本的英文教材收錄的--oliverasksformore(奧利弗要求添粥)。這一段之所有備受推崇,原因其實很簡單,他揭示了壓迫與反抗對立統一的關系,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奧利弗堅強勇敢地性格。在一個黑暗動蕩的年代里,人們最大的奢求就是能夠吃飽,救濟院里的孩子更是食不果腹。于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所謂的紳士們動輒就滿漢全席,這是多么悲涼的諷刺啊!當人這個族類失去掉對同類的同情的時候,特別是失去掉對種族最新生代的憐憫的時候,那將帶來多么凄慘的結局啊!然而,這就是那時的資本主義社會,一個有金錢沒人性的社會,窮人活該餓死。
奧利弗賤賣。成為了棺材鋪的學工。
水平比較低,還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