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優(yōu)秀讀后感
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被譽為“成人的童話”。在剛成為大學(xué)生不久的我們最適合閱讀這種世界名著,因為大學(xué)的生活是學(xué)生階段與工作實踐的一個過渡時期,在適應(yīng)著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讀第一遍,看完了小王子的旅游故事,第二遍,卻引起了更多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的思考,引起共鳴。 開頭寫的是“我”的故事,小孩的“我”發(fā)揮小孩天生的豐富想象力畫了一幅畫,大人們都不懂,于是只好用畫公仔畫畫出腸的方法去讓大人們了解畫的內(nèi)容,但是最終還是沒得到大人的認(rèn)可,于是“我”很少再畫畫了。其實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天才,人也不可能第一次畫畫就可以畫出名畫。人們總是渴望自己有創(chuàng)新思維,卻忘了“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小孩的世界,因為沒有被世俗所熏染,于是孩子都保留著一顆純正和勇敢的心。不被世間的一切信條所束縛,于是想象力沒有枷鎖,成為了世界上想象力最豐富的群體。真想問大人們一句,你們沒有童年嗎?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么你們在否定孩子的同時就是在否定著曾經(jīng)的自己。
第二節(jié)開始描述“我”和小王子相遇并發(fā)生了一系列的事件,仔細(xì)地聆聽著屬于小王子的故事。
在小王子生活的星球上,生長著唯一一朵嬌俏的玫瑰花,于是小王子每天陪她說話,給她澆水,細(xì)心的地照料著她,守護著她。因為小王子不能理解愛的花那不聰明的謊言飽含的深情,于是拋下了她一走了之。臨別時的小王子不忘給花兒蓋一個罩子來保護她,而玫瑰花拒絕的時候說了一句“如果我想認(rèn)識蝴蝶,就必須能承受兩三條毛毛蟲。”讀到這里,我覺得小王子在這時的角色讓我想起了媽媽這個角色,而玫瑰花就像是媽媽的孩子。媽媽總是用盡一切的辦法去給孩子的生活罩上一層保護罩,把孩子當(dāng)成溫室里的花朵那樣的呵護著。但是有點叛逆的孩子總是想要逃離,選擇自己去闖,情愿一路上磕磕碰碰。于是,很想對媽媽說“真對不起,我們總在受了傷的時候才想到媽媽的教育和您那無私的愛。”在小王子離開了玫瑰花后,遇見了狐貍。狐貍讓小王子去探望地球上玫瑰花們,讓他明白,他的玫瑰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花兒。這讓我想起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送給兒子的備忘錄的其中一條“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相見。”所以親情,在我們心中都是獨一無二的,那緣分強求不來也推脫不得,或許那就是羈絆。因為有了羈絆,所以靠近了彼此,因此狐貍的哲語“你為你玫瑰失去的時間,使你的玫瑰變得重要了。”更讓小王子感到后悔,離開了自己深愛的玫瑰花。其實有時候真覺得人是一種很自我的生物,眼里看的多數(shù)是自己付出的愛,以自己愛別人的方式去衡量別人愛自己的分量。如果我們用心去看待愛的差異,或許就更懂得如何去愛別人。
另外,書本的導(dǎo)讀介紹了另一個角度給我去看待玫瑰花和小王子的關(guān)系,那就是愛情。根據(jù)背景,玫瑰花也許是作者深愛的妻子的一個投影。但是在這本書中,玫瑰花的定位是多樣化,玫瑰花是什么角色取決于讀者的情感趨向。或許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去讀書的自己,因此對家有無限的眷戀,才會在讀這本書時第一感覺讓玫瑰花帶有親情的感情色彩。因此,只能說這本書對生物的抽象定位引發(fā)無限的思考,帶來了一個寬闊的馳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