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傷仲永有感
何為天才?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傷仲永》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就是因為這個寓言諷刺了方仲永的爸爸,因為他毀了方仲永的一切。
這件事使我聯想到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華羅庚在初中畢業后,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后,他開始頑強自學,每天達10個小時以上。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華羅庚在頑強自學下,成為了著名的數學家,這個例子就告訴了我們后天努力有多么重要,只要我們努力學習,沒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我們應該接受后天的教育,像華羅庚一樣努力學習,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
讀傷仲永有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傷仲永》,讀后觸動了我。
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生有關,更與后天所接受的教育、自己的刻苦學習有關。可文中一位“神童”最終成為一個常人,就是因為他后天教育的不夠。
雖然我國已經有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在這九年中,有很多人是在那里“混日子過”,從不學進去,那么,他們不就會“得為眾人而已耶?”嗎?這也就能按照后天的教育來劃分人的地位了。
我們想要成才,可以讀書,可要成大才,那么,就只有讀書。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