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有感
對于《紅樓夢》,我思考了一些問題,也和別人一起討論過。從《紅樓夢》中,我看到了很多有關當時的社會問題,看到了封建社會的腐敗和下層人民的無奈與凄苦。我覺得作者能體會當時百姓的心情,同情他們的遭遇,或者說,在某個程度上也表達了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自己的遭遇的無奈。
讀一部好書,值得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去思考,因為我們能從中得到更多。對一部好書就如何一個作者在交流自己的思想。
讀《紅樓夢》有感
第一次接觸紅樓夢是初中吧,看的電視劇。真正看書是在高二,當時用了整整一年才把它看完。而且當時興趣也不是很大,就是偶爾拿出來看看。
當看完第一遍時,很多都沒搞懂,就只知道寶玉、黛玉、寶釵他們三人之間的感情糾紛,而且里面的人物關系也不是很清楚。當時覺得黛玉很愛哭,真是典型的女人是水做的一樣,哪來的那么多淚水,而且覺得太愛斤斤計較了,心眼兒小不能容人。寶釵這人不錯,算是理想中的妻子形象吧,人和善大度,很會體恤下人,感覺沒有多大心計。印象最深刻的是可卿,是一個溫婉賢淑,待人熱情,很會照顧人的人,是一個好妻子。最同情的是迎春,一個美麗的可人,就葬送在那個豺狼般的丈夫手里,當時看的我眼淚都掉了。寶玉的話,覺得比較叛逆,算是一種新新人類吧!很會討女孩喜歡,也很會憐愛女孩,很會逗女孩開心的人,還有點粉面小生的味道,而且對自己的決定不夠堅持,決心不夠大。對鳳姐當時就覺得潑辣有心計。晴雯也給我比較特別的感覺,是個心靈手巧的妙人。襲人就只是決定挺規矩的人。劉姥姥的身份特別,所以也留心了,覺得她膽子不小,面皮夠厚,也很會討好人,很會看人臉色做事。
到大學后,看了很多人關于紅樓夢的評論。再次接觸時,發覺自己當時的看法挺單純的。在他人評論里看到可卿是我沉迷在個人欲望中的人,不是那么完美,也不是一個好的妻子兒媳,我很吃驚,就在我買的那本書里找證據。可是我沒能找到確切的證據,只有焦大的醉語“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中,隱約的看到了些模糊的痕跡,最后在脂硯齋評石頭記里明確看到了。我從中看到了人性丑惡的一面。
在寶玉不敢徹底反抗自己的婚姻,導致送走了為之流了一生淚水的林妹妹中,我看到了寶玉的軟弱性,他也是個俗人啊,離不開賈府提供的優越的生活,所有叛逆之心,但在生活的壓力之下,徹底的放棄了自己追逐一生的夢想,放棄了自己的本心,從而看破紅塵,于此由色入空。使我看出,小說里的人物也不是完美的,何況現實呢。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看出人都是社會中的,不管你有多叛逆,最后也會被社會磨平,回到社會的大懷抱中。對于現代人來說:在這充滿欲望的都市里,我們沒有過多的消遣方式也沒有更多的金錢揮霍,我們只能把有限的體力投身到忙忙碌碌的奔波中,抬起頭來看人家吃肉,彎下腰來讓自己干活。因為我們已經把原有的已被生活磨平的雄心和僅存的一點可悲的自尊均仍給了生活,出賣給了現實。我們只有熱臉靠人家冷屁股的份兒,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以后生活的寫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