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
我們生活在光明與溫暖的社會里暢想未來,我們有美麗的裝扮,有好的學習環境。過得是無憂無慮的日子。可小姑娘呢?她希望有一個完整的家啊!我被小女孩心中藏匿的美好愿望感動著。她曾和我們一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可是,她現在甚至不敢回家。因為嚴厲的父親要是知道小女孩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有賺到一個銅板,就會不讓她回家。可憐的她,只得在大街上,屋檐下孤伶伶地坐著、等著,等著有人去買她的火柴。
看到小女孩的父親,再想一想我的父母,他們每天都在辛苦地操勞著,他們早出晚歸的工作,掙錢來養家,供我們讀書,培養我們成為祖國的棟梁。但是,父母依舊任勞任怨,有些甚至不讓我們做家務,對我們百依百順,從不批評,更別說不讓我們回家了。相反,晚回家還會讓他們感到擔心。
記得有一次放學,天突然烏云密布,下起了傾盆大雨。我沒帶傘。突然,茫茫雨霧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媽媽。媽媽給我送傘來了。一路上,媽媽問寒問暖,問東問西。我對媽媽的話并不在意,反而對大人們的“羅嗦”很不耐煩。現在我才知道:大人們做的,都是為孩子著想啊。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的心里充滿了幸福之感。在這個世界上,有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而快樂的家庭里的孩子,我們有父母的疼愛,有老師的教導,有同學的關心,還有一個溫暖的“被窩”在時刻溫暖著我們,使我們不感寒冷,無憂無愁。可是,在快樂的日子里,我們忽略了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生活在世界同一角落的孩子們,他們沒有一個溫暖的被窩,生活在冰冷的世界。我們是幸福的,我們要珍惜這幸福快樂的童年,好好地學習知識,學習本領,去圓我們五彩繽紛的夢。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
我讀過許多文章,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她講的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街頭凍死的故事。作者通過故事表現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
“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冷極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當我讀到這里的時候。不禁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而淚潸潸了,看著小女孩,想想自己,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別,我不由得覺得面紅耳赤,無地自容。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里,由于是獨生女,就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得到了家人的百般疼愛。家里人寵著我,護著我,正所謂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他們從不讓我受一點苦,干一點活,太溺愛我了。然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挑這挑那的。
在學校里,早餐是由學校的廚師精心搭配的,十分有營養,而我嫌這不好吃,那不好吃,每天早上都把早餐全部倒掉,浪費了廚師們的一片苦心,還浪費了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的糧食。由于每天早上不正常的飲食,使得學習上沒有精力,成績退步了許多。在家里,如有什么不如我心意的,我時常大發雷霆,亂發脾氣,有時還跑到自己的房間里不出來,飯也不吃,水也不喝,常常使家里人擔心。本來理應我給長輩讓座的,可是現在倒變成長輩給我讓座。這是一種不尊重長輩的表現。
而賣火柴的小女孩呢,家里沒有一個人疼愛她,關心她,在乎她,還常常受到社會的排斥和歧視。吃的東西還不夠填飽肚子,還有什么營養不營養的了。這要是我,這種豬狗不如的日子我一天也待不下去。顯然,我比小女孩幸福多了,我有家里人的呵護與疼愛,她沒有;我吃得飽穿得暖,她常常埃凍受餓,甚至連一雙鞋子也沒有;我能去上學,不用擔憂經濟問題,她卻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