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羊脂球的讀后感(精選3篇)
有關羊脂球的讀后感 篇1
20xx-4-25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暑假中,我有幸閱覽了莫泊桑的著名作品《羊脂球》。 書中除了《羊脂球》外還有包括我們課本上學習過的《我的叔叔于勒》等三十幾篇短篇小說,內容涉及到普法戰爭;小資產階級和公務員;農村的生活;怪誕的故事;以及婚姻、家庭生活這幾方面。 “藝術是有選擇的、有表現力的真實”莫泊桑排除了一切與其主題無關的內容,闡明了本質的、有特點的東西,令其每篇小說都短小精悍又簡單易懂。從這一個個平凡的小故事中,作者想要贊美的或是諷刺的,一切想要表達的都傳遞給了每一位讀者。
其中最盛名的自然是本書的同名作品《羊脂球》。主人公羊脂球是一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人歧視的妓女。作者與眾不同地把她作為正面人物描寫,并用其與一群以“正人君子”視人的上流社會資產階級人物作對比,揭示了后者道貌岸然的外表下,自私虛偽連最基本的愛國情感都蕩然無存的骯臟內心。 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那些擁有高尚身份的人在利益前后那巨大的態度變化。當那些高貴的伯爵、富有的老板們需要羊脂球的幫助才能脫離德國軍官的扣留時,他們“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地跟她講道理,用感情打動她,非常殷勤地恭維她,討她的喜歡。贊揚她的犧牲將幫了大家大忙,大家將對她有多么感激。” 而后,當羊脂球沒有利用價值了,這些人“不約而同地掉轉頭去,好像沒看見她一樣。”高貴的伯爵挽起他的夫人,“對她避得遠遠的”老板的妻子傲慢地“瞪了她一眼”,“大家都離她遠遠的,如同她的裙子里帶著什么傳染病似的。” 簡潔的語言,強烈的對比,把那些擁有高貴身份的人的假仁假意、虛偽做作刻畫地如此精準而又深刻,把這些人高貴、雍榮外表遮蓋下的丑惡嘴臉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來,令我們每個讀者不禁對這些偽君子嗤之以鼻。
莫泊桑的小說揭示了人性的美與丑。當我們在為其筆下那個世態炎涼、人情淡薄的社會感到悲哀的同時,也會自然地聯想到自身。 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與19世紀的法國社會當然相差甚遠,但是,從莫泊桑筆下那些假仁假意的偽君子身上,以及那個毫無人情味、充滿資產階級等級觀念的社會中,更讓我們感覺人與人之間真誠地相待是多么的可貴!充滿相互關愛、相互幫助氛圍的社會是多么溫暖! 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沒有生活在莫泊桑筆下那種只有利益與等級觀念,人心卻相隔萬里的可悲社會中。但如果我們不懂得好好珍惜,與人相處都戴著“假面具”,為人處事都盤算著是否有利可圖,那么包圍在我們身邊的濃情也將變淡,到最后我們也將生活在一個冰冷的世界里。
如果你種下虛情假意的種子,也只可能得到薄情寡義的果實。畢竟,以誠待人是相互的。真心地耕耘也將收獲到真心。我相信真誠地對待每一個身邊的人才會是最快樂的,而你身處的那個小小社會也會是最溫暖的。 每個人所在的小社會組成一個大社會。莫泊桑大師鞭撻了資產階級等級觀念以及冰冷的人際關系,不正呼吁了一個充滿濃情的社會嗎?只要我們每個人努力創建一個溫暖的小社會,那么必將連成一個光明、美好的濃情世界。 戴著假面具,以金錢利益為主的人際關系是令人感到可怕甚至令人窒息的,我們需要用誠心消除隔膜,用誠意去對待朋友,這樣的社會環境才能令人想到溫暖,象一個大家庭。
有關羊脂球的讀后感 篇2
見利忘義的富人、愛國的羊脂球、殘暴的普魯士軍官……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把我引進了《羊脂球》這本書中。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大文豪——居伊·德·莫迫桑,他被稱為“短篇小說巨匠”,一生寫的短篇小說多達300多篇,《羊脂球》則是他的代表作,而他多數的小說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黑暗。《羊脂球》這篇小說主要講了:在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有一輛法國馬車在離開敵占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軍官一定要車上的一個綽號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過夜,否則馬車就不能通過。“羊脂球”出于愛國之心斷然拒絕,可是和她同車的有身份、有錢的富人乘客為了各自的私利,逼她為了大家犧牲自己,“羊脂球”出于無奈而做了讓步。可當第二天一早上馬車出發時,哪些昨天還苦苦哀求她的哪些有身份、有錢的富人乘客們卻突然換了一副嘴臉,個個都疏遠她,不在與她講話,好像從不認識她一般。“羊脂球”覺得自己被這些混賬東西的輕視給淹沒了,當初,他們犧牲她,之后又把她當做一件骯臟的廢物給扔掉。
合上這本書,我不禁感慨地想:當時法國這樣黑暗、這樣腐敗,我們中國又何常不是如此呢?當年清政府一意求和,只顧自己花天酒地的吃喝玩樂,整天沉浸在享樂之中,他們不僅這樣,還不斷地剝削老百姓,加重老百姓的負擔,把中國搞得昏天暗地,最后八國聯軍打來,卻第一個逃命……不過,我們中國現在已經足夠強大,能對抗外國的侵略,但是,我們現在中國雖然仍是問題纏身,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問題一定會被我們這些新一代的棟梁給解決,聽我這么一說,同學們肯定會發奮學習了吧。可有些人卻不這樣想,這種游手好閑、坐吃山空的人都在這樣想:反正一個兩個無所謂,難不成國家會因此而毀滅?我想對這種人說的是:“是的,沒錯,國家就會因此而毀滅,你們可千萬別這么想,如果全國人民都這樣想了,那國家還了得?難道你們還想重演一遍清朝的悲劇嗎?”
《羊脂球》這本書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富人們的自私,窮人們的自卑以及社會的黑暗。
有關羊脂球的讀后感 篇3
羊脂球一直在哭,有時候在歌曲的兩個節拍之間,黑暗里傳出一聲嗚咽,那是她沒能忍住的一聲悲啼。
匆匆將《羊脂球》翻了一遍,也許并未領略到其中的精髓何在,但仍感慨萬千。小說通篇鮮見華麗優美的語段,卻無時無刻不在勾勒一位身如殘花卻有著巨人般光輝形象的妓女:那淡淡的,憂傷的宿命。
有時,灰暗的季節似乎跨越了幾個世紀,漫長無涯,堅信黎明會來,只是一個遙遠而又不可及的未知數罷了。也就是在這個巨大屏障的籠蓋下,在普法戰爭時,透過濃厚的漫天的戰火的硝煙,故事就這樣開場了。
羊脂球,小小妓女。我想,她的職業也許被其他人所唾棄不已。但在我的眼中,她卻是一朵常開不敗的水中花,有著如花似月的美貌,也有著別人千金難買的善良。
幾匹破馬,一輛馬車,乘載著葡萄酒批發商人鳥先生夫婦、貝爾伯爵和羊脂球等人在鵝毛般大雪中如病蝸牛似的爬行,逃命,速度可想而知。由于大家對天氣以及路程之間的錯誤估算,最后,大家居然淪落到了沒飯吃的可憐地步,誰相信呢?可事實擺在眼前,不由得人們有絲毫懷疑。羊脂球不計前嫌慷慨的將自己的食物與他們共同分享,貴族們便沒有理由的將她的美食一掃而光,并且居然對羊脂球有了“好感“。
今天是晴日,可誰又會去想明天能否看得到太陽呢。
最終,羊脂球雖曾斷然拒絕,卻還是不堪惡人的虎視眈眈與精心設計,最終將自己的身軀“奉獻”給了德國軍官,獲得了離境的“嗚咽”。
他們,那些將自己看的無比崇高至上的小人們,也許正感謝上帝給了他無窮盡的“智慧”,騙了羊脂球吧。還是那幾匹馬,只不過比以前更加疲憊;還有那可憐的羊脂球,只不過比以前更悲傷;還有那些卑鄙之人,比以前越發的得意張狂,盡顯自己高貴丑惡的嘴臉去謾罵羊脂球,下流,無恥,下流。
沒能忍住,是你,羊脂球的死穴。我想,前有懸崖,后有追兵的慘狀下,還有沒有路可走?假如是我,我定將毫不猶豫地縱身一跳,拿自己的生命賭一把,畢竟這不是最爛的逃生方式。你著有忠貞愛國的錦絲,卻來織就一生的悲慘命運,你有別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籟之音,卻來淺唱自己的宿命。
也許冥冥之中,是神在操控這一切,是天意?不知道她有沒有看到這一切,有沒有流淚?有沒有怪自己曾幾何時的沖動?有沒有?
《羊脂球》有力的鞭撻了那些怯懦自私、沒有民族尊嚴的貴族資產階層人物,他們連妓女都不如,不如。
命運由天定?宿命由己唱?不,人,人定勝天…,辦法就是:“堅定信念,永不屈服。”我讀懂了這八個字在我心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