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后感經(jīng)典(精選3篇)
圍城讀后感經(jīng)典 篇1
國慶長假期間,我上網(wǎng)閱讀了圍城這本書。讀完之后,我不得不對錢老先生的才學佩服的五體投地,圍城讓我思考頗多,感受頗深,或許是年齡的原因吧,我只能領略到皮毛,姑且在自己的文章里寒暄幾句吧。
圍城描述了一個留洋生方鴻漸的回國生活。方鴻漸花著準丈人的錢,在國外消遣時光,打發(fā)日子,深知自己無才又無錢,沒有辦法只好回國慢慢找事做。在國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才知道自己根本沒有什么地位,背后又沒有什么靠山。留洋才子的虛名很快被揭露,別人只覺得他是個外強中干的草包。后來便事業(yè)不順,感情不順,生活落魄,窮困潦倒。但方鴻漸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有過抱負,也曾經(jīng)為了自己的理想慷慨激昂過。只是一次次失望的打擊,讓自己徹底的絕望,徹底喪失了曾經(jīng)的斗志與激情。錢老先生曾經(jīng)在自己的文中說過,:“結(jié)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子里的鳥又想飛出去,所以結(jié)而離,離而結(jié),沒有結(jié)局。”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又想逃出來。”方鴻漸的生活也是這樣,他努力想沖破命運,確又被命運無情的拉回現(xiàn)實,圍城注定沒有結(jié)局。雖然圍城里寫的是虛無縹緲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又是現(xiàn)實的見證。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佩服作者的精彩的語言與才學,希望,失望,迭然而至,給人的還不如當初就沒有希望的好,我認為“圍城”是這個意思:城里的人想出來,而城外的人想進去。這是一種極其微妙的感覺,我們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抱有希望。做小孩時,總羨慕大人的無拘無束,希望自己快點長大;讀書時,總希望可以發(fā)生戰(zhàn)爭;做老師的總認為老師工資低,工作量大,傷害身體等,希望可以成為F官員;而像我父母這樣職業(yè)的人卻又總羨慕像老師的輕松沒有壓力,工作收入穩(wěn)定。總而言之,人就總覺得自己干的這份工作遠不如別人的好,認為別人的薪水高又輕松,自己總比別人矮一大截。然而,讓你真正去體會別人的生活時,你又覺得并非一切都如你想的那樣。圍城所揭示的就是這個道理,城外覺得城內(nèi)好,城內(nèi)的人覺得城內(nèi)好,城內(nèi)的人覺得城外好,就像站在橋上看風景,橋東頭覺得橋西頭的風景美,橋西頭覺得橋東頭的風景雅。于是便盲目地嘗試,周而復始,仍然對其他人的充滿向往之情,覺得自己遠比不上。沒結(jié)婚的期盼結(jié)婚,結(jié)婚的又想恢復單身生活的無拘無束,所以社會上才會有人結(jié)了離,離了結(jié),拿婚姻當兒戲,注定沒有完美的結(jié)局。不光是婚姻,人活在世上,所經(jīng)歷的一切便是如此,盲目追求,發(fā)現(xiàn)不適合自己,放棄又繼續(xù)追求小時候父母便長教導我,人活在世,一定要有理想。人要有追求的目標才會充實。當你的目標實現(xiàn)以后又會怎樣?是否會像當初自己期盼的那樣美好。當你擁有自己的目標好比“進城”,而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有又發(fā)現(xiàn)不如自己當初所希望的那樣美好,你會覺得以前的苦中帶甜,會變成現(xiàn)在的甜中帶苦,那樣你便不會想“出城”。“圍城,圍城”說白了就是自己不斷追求到手之后發(fā)現(xiàn)對成功的厭煩和不滿之間的矛盾,不斷反復的轉(zhuǎn)換,重新追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經(jīng)歷執(zhí)著與動搖,滿意與厭煩等等。“圍城”即是人類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提升了,人的品格也就升華了。讀完圍城,關上屏幕,你會覺得眼前的境界都開闊了。大千世界,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我們所追求和企盼的東西也許都是假的。那么,我們辛苦的追求那些所謂虛假的東西會否有些太不值得?而其實事實卻不是這樣,人生的寶貴即在于此,在不斷追求與希望之中,我們經(jīng)歷喜怒哀樂,追求越多,感受越多,這才是人生的寶貴財富。不要幻想一個目標或幾個目標便可規(guī)劃一生,這是不現(xiàn)實的。
人生就像剛學寫字一樣,需要一橫一豎將它寫完,一筆是勾勒不出一個完整的人生的。當然給自己制定目標實現(xiàn)時也未必和自己期盼的一樣,正因如此,人生才帶著神秘。如果一開始就知道結(jié)果那還有什么意義可言。圍城是本好書,讀完此書你才會覺得今生沒有白活,才會明白我們?yōu)槭裁匆x無反顧的追求與希望,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看到波瀾壯闊,才會學到處變不驚!
圍城讀后感經(jīng)典 篇2
《圍城》的確是本好書,每一次讀它我都會有新的感受,好書也的確能讓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有一片閑暇的時光,讓自己緩解一下疲勞,使人在心靈上得到解放。
偉大的人為什么偉大?因為,你是跪著看他們的,你跪著,別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為你只想當一個汲取者而不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視著人生,毫不掩飾地揭露出人性的弱點、生活的真實性,并入木三分地撕開來并加以展示,給人以思想深層次的震撼與啟迪。
作為學生,婚姻并不是我應當去討論的話題。《圍城》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真實的生活。每個人從懂事的那天起就開始追逐自己認為理想的愛情,當追到的時候又在為愛情尋找一個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其實生活已經(jīng)教給我們一個規(guī)律:婚姻是隨機的!結(jié)婚就像圍城,有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想出來!當愛情被歲月侵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時的愛情已經(jīng)升華為親情了。
圍城讀后感經(jīng)典 篇3
《圍城》講的是什么,講的是情,其實再說深一點,就是以情說人生,大家都知道的那一句,“婚姻如圍城,城中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人生諸事,大抵如此,拿感情說事,通用性比較好,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生活,有人想唱歌,有人想跳舞,有人愛紅妝,有人愛武裝,可是但凡是人,那心中總有感情,無論是情場老手,還是得道高僧,也都有過當年,估計錢老深諳其道,所以講述了一個叫方鴻漸的人的情感經(jīng)歷。
《圍城》的主角就是方鴻漸,他一共遇到四個女人: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和孫柔嘉,這其中和鮑小姐是屬于一夜風流,和余下三個才有感情糾葛。這三位女性,三種類型。先說蘇文紈,蘇文紈就是現(xiàn)在的白富美(也許沒那么美),老爸是當官的,自己是博士,還是國外的博士,優(yōu)秀到不要再優(yōu)秀,一般人都覺得這種女人一定是要嫁牛人的了,就連方鴻漸家里的一向自負老太爺都說自己的兒子配不上她,可其實眾人有所不知,有些這種什么都不缺的女人選擇對象的時候反而不會過分挑剔財富與地位,因為她自己家就有嘛,她看中什么呢,因人而異吧,就蘇文紈而言,估計是看上了方鴻漸那種有點迂腐的正直,加上有點才學,同時為人比較隨和吧。不過她
沒看出方鴻漸最重要的一個特點,這個待會再說。就方鴻漸跟其“競爭對手”趙辛楣相比,應該是趙辛楣勝出,但趙辛楣相對比較高傲,趾高氣昂,這可不是蘇大小姐所喜歡的,所以苦追卻是追不到。(這里額外吐槽一下,其實個人覺得蘇文紈就是覺得看方鴻漸比趙辛楣順眼,也可以理解為在蘇文紈眼里方鴻漸長得帥一點,人有時候就這么怪,眾人之中就看某人順眼,看某人不順眼,沒有理由。)
再說唐曉芙,書中最完美的女性,被稱為“時代的罕物”,但又是作者筆墨最少的一位,就現(xiàn)實而言,理想化的東西不會存在,所以作者無法多加筆墨,因為越加越假。就本人個人觀點,唐曉芙事實上是方鴻漸唯一愛上的女人,這個也待會再評。唐曉芙是什么類型呢,換做今天的說法,就是有點傾城,有點傾國,卻不為世俗污染,仍然明媚的女子。盡管唐曉芙的父母說自己女兒是交際明星,但估計唐曉芙本人很純,因為她說過一句很牛的話:“我愛的人,我要能夠占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待我”,唐曉芙既然能說出這句話,說明她自己應該沒有過去,所以才說這么有底氣的一句話。她所謂的交際明星,就是不斷地去結(jié)識朋友,估計男性居多,但她只是一般來往,從中找那個自己要找的人,終于,她發(fā)現(xiàn)了方鴻漸,可惜最后卻無疾而終。個中原因,待會再說。
最后登場的是孫柔嘉,那個最后成為方鴻漸妻子的人。相對于前面兩位,孫柔嘉就顯得有點失色,沒有那么顯赫的背景,不傾城,不傾國,也不那么明媚,她本是三個當中綜合得分最低的,卻和方鴻漸走到了一起(當然,得到方鴻漸也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孫柔嘉從平庸到一開始根本沒有進入到方鴻漸的眼簾,到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男人,本來算是功成圓滿,可是小說最后卻是雙方的爭執(zhí)與離開結(jié)束。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細說一下三位,先說方鴻漸遇到蘇文紈,方鴻漸自己很早就說“自己和蘇文紈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也走不到一起”,其實就是說只可以做朋友,沒辦法做戀人。說白了,就是沒感覺。這讓我想到一句愛情經(jīng)典語:如果戀人分手后還能做朋友,要么是當初大家都只是玩玩而已,要么有人在默默忍受,還有你常聽到的一句話she is just not that into you,這種,其實就是沒感覺。至于方鴻漸為什么會沒感覺呢,這個愛情問題是否需要理由呢?對于當事人來說,沒感覺不需要理由,對于旁觀者來說,還是要分析一下子的。個人認為,方鴻漸對蘇文紈沒感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蘇文紈不是方鴻漸喜歡的類型,蘇文紈是那種沒辦法給男人小鳥依人的感覺,雖然蘇也在方鴻漸面前裝過可愛,可是在方看來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二,蘇文紈太優(yōu)秀,讓方的潛意識里感到自卑和不安;三,蘇文紈性格太強勢,這對于傳統(tǒng)觀念很強的方鴻漸以及他的家人來說是非常受不了的,在《圍城》后面說孫柔嘉來到方家的時候,其父母特別是妯娌就特別看不慣孫的大小姐作風,要知道,孫柔嘉可是三位女主角中對方鴻漸夠百依百順的了,這樣的尚且看不慣,那蘇文紈更是為方家上下所不容了。所以,綜上所述,蘇文紈這樣的貴族名校大小姐就被PK掉了。
再說第二位,唐曉芙同學,唐曉芙對于方鴻漸來說,可謂是一見鐘情,用現(xiàn)在的話說,方鴻漸腦子里有一個對夢中情人描述的列表,當他看到唐曉芙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那張列表寫的人就是唐曉芙,所以,方鴻漸可以說一來就愛上了唐曉芙。可是愛情和婚姻是兩碼事,愛是愛,并不代表可以走到一起,方鴻漸最終和唐曉芙分手告終,何故呢?一般人都看出至少有兩點:一,方鴻漸太過于軟弱,方鴻漸一個軟弱的男人,遇到唐曉芙合得來還是因為他年長唐曉芙很多,不然一樣的被強勢,另外,唐曉芙還有個超級強勢的姐姐蘇文紈,方鴻漸實在不知道該怎樣去面對;其次,方鴻漸其實內(nèi)心被唐曉芙的那句名言戳中了痛點,自認為自己這樣老牛吃嫩草的行為有點不妥,更何況自己還有過一段風流史,更覺得臉上無光,之前蘇文紈沒有把這事告訴唐曉芙自己還可以瞞天過海,現(xiàn)在總不至于掩耳盜鈴吧,所以還是算了。除了這兩點理由我覺得還有更實際的東西,對方鴻漸來講,唐曉芙這樣一個活潑的少女,當真正到了婚姻的柴米油鹽,真的還能像戀愛時打打網(wǎng)球那樣嗎,而對于唐曉芙來說,方鴻漸這么一個談吐機智的大叔,卻不善在職場發(fā)展,那拿什么來保證衣食無憂呢。
最后到了孫柔嘉時間,其實我個人不喜歡孫柔嘉,所以每次說到孫都有點不想多寫,不過還是得把方鴻漸對孫的感覺寫清楚,不然對不起讀者的支持了。為什么方鴻漸會選擇孫柔嘉?主要就在對方鴻漸的態(tài)度上,孫對方鴻漸是最好的,最上心的,大有愿意為對方付出以及想盡辦法討方的歡心,這到讓我想到我們常說的態(tài)度決定一切,有時候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往往強者覺得不屑結(jié)果反而沒做好,而弱者一來就覺得自己弱,努力了反而做
成了。上面兩位大小姐,雖說都愛過方鴻漸,不過她們心里面始終有一個觀念,追求姑奶奶的人多了去了。想想蘇文紈,光是在小說出現(xiàn)的就有趙辛楣這樣的牛人,唐曉芙也是一群男人追,到了孫柔嘉,只剩下一個陸子瀟這種猥瑣男喜歡她,所以她可以放下身段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方鴻漸,這就是孫柔嘉獲得勝利的原因,她的手段以及態(tài)度,非常適合方鴻漸這樣軟弱而骨子里又十分傳統(tǒng)的小生,所以她勝利了,不過好景不長啊,方鴻漸回到上海的落魄使得孫柔嘉也受不了了,想來也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孫柔嘉也是女人,于是對方鴻漸的不滿日益明顯,兩人的矛盾在孫柔嘉的姑媽的攛掇下爆發(fā),最后孫柔嘉離家去了姑媽家,方鴻漸也計劃離開上海去重慶,小說結(jié)束。
小說結(jié)束,不過讀者多會有兩問,一是方鴻漸與孫柔嘉的未來如何,二是方鴻漸的人生如果可以重來,應該選擇誰。
對于方鴻漸的婚姻的未來,其實錢鐘書先生故意給了一個模棱兩可的情況,任由讀者去猜想,我個人認為方鴻漸不會因此就跟孫柔嘉分手,還是就這樣過,雖然作品上面寫到孫柔嘉被姑媽接回家了,方鴻漸又想去重慶工作,但是不要忘了細節(jié),一是方鴻漸離家而去的時候仍然想回去道歉好了,而且孫柔嘉回姑媽家的時候還在安排方鴻漸第二天的早飯,所以兩人分手到不至于,只是不幸福罷了。再說了,舊時的人,對婚姻還是有幾分尊重,不到最后一刻,不會說離就離。
第二個問題是方鴻漸應該選誰,在我看來,應該選蘇文紈,方鴻漸自己傻,以為找孫柔嘉自己就能夠保住形象和顏面了,實在是可笑,自己沒本事,遲早會被妻子罵沒用,要敢面對現(xiàn)實,還不如一來就選擇蘇小姐,一樣
地在妻子面前沒多大面子,但是生活質(zhì)量和社會地位要高很多,何樂而不為。也許有人覺得這番說法過于現(xiàn)實,但是本來方鴻漸也不愛孫柔嘉啊,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如選蘇文紈。這時候又有人說,那唐曉芙呢,兩人這么要好,寫信都是一堆一堆的,克服一下不還有真愛么,我只能用一句歌詞來說,“印象中愛情好像頂不住那時間”,婚姻跟愛情還是有很多不同,不懂的人自己去成長。
末了,想再說一下圍城理論,我覺得無論做事什么,無論你在城中或是城外,盡量做好眼前就是了,人生本來如白駒過隙,任何一段時間,都是無法回去的屬于你自己的唯一經(jīng)歷,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