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學生讀后感(通用3篇)
解憂雜貨店學生讀后感 篇1
看完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我掩卷失神,喃喃自語:我從未看過這樣一部小說。
在人生的節點,一旦做出選擇,生命之樹就會開向不通方向,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當初如果做出另一種選擇會怎么樣。可在人生的岔路口,如何選出所謂的正確之路呢?看完這部小說,我忽然覺得任何一種選擇似乎都無所謂對錯,只是引出了不同的故事而已。那位魚店音樂家如果放棄音樂,雖然是使他自己跳出了悲劇,但也會因此讓另一對姐弟困于泥淖,會讓這個世界少一位天才歌手,少一支攝人心魄的歌。那位擊劍選手如果真的放棄拼搏奧運會而去陪伴病重的男友,雖然增加了二人最后的相處時光,但卻違背了自己的初心,后來一定會為自己的怯懦而嘆息,她的男友也會因為女友為他而放棄夢想而懷著沉重的心離開。那位陪酒小姐或許會墮入黑暗,生活窘迫。那位脫離了連夜潛逃的父母的少年,如果沒有孤身離開而是選擇和父母一起面對,是喜是悲結局確實未可知......小偷三人組接到二十年后迷茫的小狗的回信,這一段跨越近百年的故事似乎恰好圓了一個圈,然而當晴美因這三位小偷說的一句話而決定給弱者一個機會而不關閉栗子饅頭店時,新的故事線條似乎又延伸出去了......
每個人的選擇對個人的影響確實是巨大的,但若附身看這錯綜復雜的人與人之間的網,這些選擇只是繩結 將線引向未來而已。
解憂雜貨店學生讀后感 篇2
――題記
“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的咨詢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逐漸流失。”“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應對疑似出自同一人之手的三十封惡作劇信件,浪矢老爺爺如是說。從那一刻開始,我想,對浪矢老爺爺,對浪矢雜貨店,對《解憂雜貨店》,我有了一種說不清的情感,或許是敬重吧,好像全身都充滿了一種溫暖的力量。
浪矢老爺爺的雜貨店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不僅僅出售雜貨,而且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寫信給雜貨店,第二天總能在牛奶箱里拿到浪矢爺爺的回信。
許多事情在還未發生時就已經在世界上留下痕跡。浪矢老爺爺不會想到當年問“怎樣才能不學習也拿到100分”的孩子,會將他的回答應用到工作中,幫忙更多的孩子;也不會想到,神奇的雜貨店,交錯的時空線會在他逝世多年后幫忙了三個迷途的青年。
敦也、幸平、翔太在搶劫之后跑到廢棄的浪矢雜貨店中藏身,卻因雜貨店中不會流淌的時間而收到了來自過去的人的求助信。在一封一封信中,他們嘗試幫忙別人,也在救贖著自我――原先。像我們這樣的人,也是能夠幫忙到別人的啊。因一張不慎掉進牛奶箱里的白紙,他們收到了來自過去的浪矢爺爺的信――“地圖是一張白紙,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能夠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我。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可能的。這但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禱你能夠相信自我,無悔地燃燒自我的人生。”那么,就告別這間雜貨店,告別過去那個陰暗的自我,在太陽升起的時候,走出那里,面向一個全新的自我,無悔地燃燒自我的人生吧。
解憂雜貨店學生讀后感 篇3
就如東野圭吾所希望的那樣,掩卷,我不禁喃喃:"我從來沒有讀過這樣的小說。"
把臉輕輕的貼在書的扉頁,就像是冬日里的暖陽撫著我的臉龐,就像在那沒有車的時代,空氣永遠是新鮮的,冬季的白雪、春季花園的花香通過書面散發到我的心里,全然無了讀畢東野圭吾其他作品后的彷徨、緊張、寒心。但其實,這本書還是具有日本文學作品特有的細膩與似乎與生俱來的淡淡的惆悵。
這本書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些復雜,但理清關系后又覺得簡單。實際上它就像一個圓環,把30年緊緊的扣在了一起。在30年前,有人向浪矢爺爺開的解憂雜貨店投了一封求助信,而這雜貨店有穿越時空的魔力,讓30年后的人為其回信,這30年間,他們每個人不經意間的舉動卻形成了一種羈絆,一個決定,一個事故,一首歌,環環相扣,悄悄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悄悄改變著這個世界。
在書中,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煩惱,愛情、家庭、事業等等,他們的煩惱焦慮在寫給雜貨店的信中都一一體現,而雜貨店所做的就是解答他們的煩惱,他們間每個人都不互相認識,但是都很認真的為對方答復,這認真的一答一回之間卻讓我懷念起曾經被觸動的瞬間,明明是不相識的兩個人,之間卻好像有了什么約定,承諾要互相幫助,承諾要一起為了夢想而去奮斗,雖然是在向對方發問,雖然是在向對方解答,其實也是在向自己發問,替自己解答,給了個機會讓自己好好思考,反問自己的生活。這是一種幸福。
在這本書中,并沒有絕對的壞人或者好人,不管是表面上好的或是壞的人,在文章中也都慢慢顯露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克朗在一次火災中為救一個小男孩而喪命,小男孩的姐姐成了天才少女歌手后每場演唱會都要吊念克朗;因家庭變故的浩介,沒有選擇與父母一起逃亡,最后成長成一名雕刻師;因生活而去當陪酒小姐的晴美在得到建議后,成了商業界的女強人;而最后也是最先出場的三個"強盜",在雜貨店經歷一晚上后,幡然醒悟,決定棄惡從善,回歸正途。漸漸的我發現,東野圭吾用溫柔的筆觸向讀者畫了一條清晰的線,叫救贖。
這是一種幸福的救贖,在幫助了別人之后自己的心卻得到某種解脫。而這種救贖的承載體則是愛。這種愛是不分人物不分時空不分界限的,是出自人性本身的一種善,它能夠在溫暖別人的同時又溫暖自己,這何嘗不令人感動呢?想想也的確如此,在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這讓我們焦頭爛額,出于沒頭緒也好,不信任自己也罷,我們總想著能夠依靠下身邊的某人,希望得到一些建議或是安慰,而這些人,不就是在充當著解憂雜貨店的角色嗎?他們或許不能給我們一些真正有用的回答,但是就在他們什么也不說只是默默傾聽的過程中,讓我們更加看清自己的內心,就如浪矢爺爺說的一樣:"很多時候,咨詢的人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來咨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在我們求助的過程中,求助者得到了救贖。
相反,對于被求助者來說,傾聽別人的過程中,自己也會開始思考,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可能有同樣的事情發生,理清了生活中一些隱性的羈絆。來求助的人"他們的內心都是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破洞里逐漸流失。"而被求助者慢慢把自己的真心貼到那個洞上去,不僅堵住了那個洞,又堵住了自己的洞。被求助者也得到了救贖。
當拾起求助者的信,把它鋪開在桌上細細閱讀,然后拿一張信紙和一只圓珠筆,一字一句的寫下自己的見解和建議,這到底是為誰解憂?
解憂雜貨店,是一家號稱能夠"找回現代人內心流失的東西"的雜貨店,闖進了我的生活,慢慢吹掉我心上的塵土,斬斷我道路上多余的牽扯,讓我能看清事物的本質,更堅信自己選擇的道路。沒錯,《解憂雜貨店》無意間也成了我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