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長篇小說《愛的教育》讀后感(通用3篇)
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長篇小說《愛的教育》讀后感 篇1
幾年前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后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丑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寒假終于如愿以償了!稅鄣慕逃,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全書通過一位小學三年級學生恩里科在一個學年的記事,其中穿插著老師每個月給學生講的一則則美好又真實的故事,娓娓記敘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宜,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是打開人們心扉的一把鑰匙……
《愛的教育》采用日記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讀來顯得真實,富有親切感,因此也更容易被孩子們所接受。雖然這是一本主要寫給九歲至十三歲的學生看的書籍,但對于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為人子女也是一本頗有裨益的教育經典。
在書中隨便翻開其中的一篇,你耐下心來讀,去細細體會,都會感覺到人世間的濃濃的、淳樸的愛。就拿第一篇“我們的老師”里,學生恩里科在上普通的一堂聽寫課,書中描寫了他的老師走下講臺,發現一位學生的臉上長滿了紅皰疹就停止了聽寫,用手托著他的頭仔細查看并詢問,還用手摸了摸他的前額,看他是否發燒了。用了這一串的動詞我們不難發現老師對學生的那種無微不至的深切關懷之情,讓我們為之動容。
對于新轉來的同學,老師一方面向同學們介紹他和他的家鄉,另一方面讓班里最優秀的學生代表全班歡迎他、擁抱他。要讓新來的學生就像來到自己的家里一樣,同時教育班里的同學如果去其他的地方也不應該覺得陌生,應該相互尊重、相互熱愛。這里既體現了師生之愛,也體現了同學們的跨越了地界的情感和友誼。
回想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時在課堂上有些孩子確實很不聽話,我也狠狠地批評過他們,但效果好象并不太好,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孩子們有思想、有想法,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聽話,首先要走進他們,了解他們,與他們交流,談心,用一顆真誠的愛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真正了解學生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真情和愛的事業。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的對待學生,是老師真愛的體現。我班魯一凡,一個胖乎乎的男孩,很聰明,但性格挺倔。剛開始時,早上經常遲到,下課老是與人打鬧,上課總是做小動作,不會聽課,我很生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嚴厲批評了他,而他的頭高昂著,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過后仍然我行我素。后來我課下找到他,與他交流后發現,原來他的媽媽一直在南方工作,爸爸是個畫家,整日飄泊在外,跟隨奶奶或姥姥生活,隔代人的溺愛培養了他的性格,從那以后,我課下經常與他交流談心,只要發現了他的優點或者一點點進步,我就極力表揚他,慢慢的,早上來校早了,他上課注意力集中了,舉手積極了,與同學也不再打架了。見了老師能主動問好了,家庭作業能按時完成了,看到他的進步,我有說不出的幸福,這,就是愛的教育。
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它就存在于我們平凡的生活中,把對同學、對老師、對朋友、對家長的愛融入到我們的生命中,用我們的心去感悟、去體會。冰心曾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
今天的學校教育,在高考中考指揮棒的引導下,更多的是片面強調升學率,對學生一些良好的品格培養有忽視現象,學習好一切皆好,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元的,我們的老師應該激發同學的潛能,用愛心去開啟他們的心扉,做好引導和教育工作,這才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
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長篇小說《愛的教育》讀后感 篇2
今天早上陽光燦爛,我在陽臺上邊喝著水,一邊愜意地看《愛的教育》。其中一篇文章令我深有感受。
這篇文章主要寫孩子們在雪地里打雪仗,大雪球打中了老人的眼睛,接著講卡羅菲在卡羅納的鼓舞下承認了自己的過錯,最后講老人及在場的人都原諒了他。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做錯事不要緊,要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才是好孩子。古人曾經說過:“人非圣賢,孰能無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是啊,我們不是圣人,在成長過程中誰會沒犯過錯呢?但我們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就像故事里的卡羅菲那樣勇敢地向老人承認錯誤,并且認識和改正錯誤。
我也曾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我也勇敢地去向別人道歉,所以別人原諒了我。事情經過是這樣的,記得二年級時,我和同學搶書,我們一人拿著一端,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搶來搶去,最后我和他吵架甚至打架,我還把他打傷了。老師來上課時看到那個受傷的同學,就問誰和他打架了。那時我怕得直發抖,也不敢站起來承認,但我想到大人們都說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要知錯能改,我最終都站起來了······老師了解事情后,她并沒有太嚴厲地批評我,而是耐心得教育我。我也認識到同學之間要互相禮讓互相關心。
知錯就改的好意義,不但不會讓你失去尊嚴,而且還會讓你得到尊敬。朋友們,快快做一個知錯就該的人吧!
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長篇小說《愛的教育》讀后感 篇3
這個寒假我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這本書通過對樸素生活的描寫,使我感覺到人類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我認為這種理解,關心和幫助,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親的信—〈要學去愛人〉,主要內容是講,安利柯的父親看見安利柯走路時不小心撞了一個婦人,連對不起沒說就走了,感到非常生氣,并告訴他今后應該尊敬別人,培養好的品德。
說實話,其實我有時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當有家長陪同時我都很有禮貌,但家長不在時我就變懶了,見到誰就當沒看見,頭一低就過去了,連句話都懶得說。
記得有一次,我在上學的路上碰見我家對門的阿姨,我連理都沒理,低著頭就往前走,裝作沒看見。也不知人家會怎么想,是不是從此把我看成一個壞孩子呢?總之,我這樣是非常不禮貌的。
一個人要培養好的品德。必須從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將來就成不了大事。
今后,我要學會關愛他人。如果看見小同學摔倒了,就連忙扶起來,看見有人遇到困難,要及時幫助。給老人讓路,給盲人引路,見窮人施舍己,見傷員施救這都是文明的表現,這都是愛的表現。
我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滿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