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饅頭》讀后感400字(通用3篇)
《童年的饅頭》讀后感400字 篇1
今天,我有幸讀到了一篇文章——《童年的饅頭》,讀完之后,我重新認識了深沉的母愛。
故事是這樣的:一年“六·一”節,學校里每人發三個饅頭,平娃答應給娘和妹妹一人一個。他抱著精心包裝的大饅頭,欣喜若狂地在路上走著。突然,他的肚子像泄了氣的皮球,咕咕直叫。平娃想:先吃一個吧,給娘和妹妹分別留一個就是了,于是兩三口便吃掉了一個。又走了一段路,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剛才更厲害了。他又忍不住把娘和妹妹的吃了。吃完之后,他感到很內疚,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媽媽和妹妹。回到家,鄰居二丫娘來了,問:“平娃他娘,你家平娃帶饅頭了沒有?”誰知,鍋里奇跡般地蒸著五個大饅頭。“帶了,老師還多獎勵了我們平娃兩個呢。”妹妹狼吞虎咽地吃著饅頭,而平娃卻“哇”的一聲哭了。
文中的平娃雖有私心,但母親不僅保護了他的自尊心,而且表達了自己對孩子深深的愛。平娃的哭包含著他對母親的感激和對自己行為的慚愧。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她起早貪黑,不畏辛勞。一次語文考試,我考的很不理想,準備著接受媽媽“狂風暴雨”般的批評。
誰知,媽媽沒有批評我,而是說了一番話:“成績的一次好壞并不代表一個人的成敗,關鍵是你是否努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努力了,才會有美好的將來。”就是因為這一番話,我堅定了信心,學習更加努力。文中的平娃雖然忍不住吃了饅頭,但他的心底也是十分愧疚的,平娃也是個孝順的孩子呀!
這個簡短的小故事,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母愛在時刻守護著你,母愛在撐著希望的帆,母愛是無私、偉大的!
《童年的饅頭》讀后感400字 篇2
我讀完《童年的饅頭》這篇文章使我久久不能平靜。這篇文章主要內容寫了“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學校,發三個白花花的饅頭,在放學的路上主人公平娃因為肚子餓,把學校分發的饅頭都吃完了。二丫他娘來串們問起學校發饅頭的事,平娃母親蒸了五個饅頭保護了平娃的自尊心。
當我讀到“等我回到家時,呆呆地看著手中空空的荷葉里邊連饅頭屑也沒剩。”的時候。知道了平娃上學的地方離平娃家很遠他才肚子餓。在從“呆呆地”可以看出平娃已經知道自己錯在了把媽媽和妹妹的饅頭吃完。看那一個主人公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可我每天都非常晚起床,還在學校中不用心學習,讓父母擔心。
當我讀到“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學,六歲的妹妹在家澆鍋做飯,背著那個比她還高半截的竹簍打豬草,娘起早摸黑掙工分”從這一句話我感受到“我”家中窮的只供我一個人讀書,妹妹確每天干家務活,一句埋怨話也沒有說;可我的妹妹與弟弟每天在讀書。我們非常不愛惜現在的生活與幸福。看著主人公的妹妹做家務活一句話不說,可我做家務媽媽都要吹催一下。有時還不去做。
讀完了這些,我來整理一下,我每天的生活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過我有一個非常壞的毛病就是挑三撿四。如果父母愛孩子想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請放開雙手讓孩子在自由的生活中飛翔。
《童年的饅頭》讀后感400字 篇3
今天,我讀了《童年的饅頭》這篇文章,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娘為了不傷害我的自尊,而對鄰居 隱瞞了真相,他對作者深深的愛,打動了我。
文章寫了,有一年“6.1”,學校給每個學生發三個饅頭,可我因太餓,全吃了。娘為了保護我的自尊,不但沒批評我,還對別人隱瞞了真相。
如果娘當時對鄰居道出了真相:我在路上把饅頭全吃了,“我”一定會很沒面子,別人還會笑話“我”,覺得“我”不懂事,母親的做法讓作者感動的留下了眼淚,讓我明白了要報答母親。
這讓我想起了那次英語考試,我考的十分糟糕,回到了家,我不好意思的拿出了考卷,遞給媽媽。而媽媽卻對我說:“考得很好嘛,只不過下次不要馬虎了。”媽媽又給我分析了錯題的原因,經過努力,后來我終于考出了理想的成績。
我明白了,母親都是用不同方法,保護孩子的,我們要有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報答自己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