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與貧兒讀后感(精選6篇)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 篇1
馬克吐溫童話式的諷刺,雖然簡單但是意蘊無窮。王子與貧兒,就好像是一個人的兩個人生,或貧窮或富有。面對不同的人生境遇,又該如何抉擇?曾看到一句話:一個人的屁股決定一個人的臉。大家關注的不是你的言行舉止而是看你坐在什么位置。王子高貴的氣質和得體的言行舉止,因為他破爛不堪的衣著而被人認為是貧兒。有人說這是對敬畏的誤讀,因為他是高高在上的王子,沒有人敢對這個稱謂提出質疑,所以大家就將錯就錯了。權威就是一切嗎?在這里我要打個問號。王子與貧兒在互換的人生中得到更多啟迪。貧兒生活在一個破爛不堪的環境中,時常忍受父親和祖母的虐打,但母親、兩個姐姐和神父對他的關心和愛護,讓他的生活獲得了一絲陽光。正是這縷陽光,讓他保持樂觀的心態。所以在睡夢中時;孟胱约鹤兂赏踝,享受王子的華麗的生活。王子是未來的國王,了解民生疾苦是他的本職工作。機緣巧合他體會到了底層人們的生活,這也讓他的施政方針更加合理和人性化。睜大眼睛看待周圍的人,你才能體會到誰是真正對你好的人。雪中送炭的人少,落井下石的人多,更需要我們交友的謹慎。王子在流落民間的過程中,遇到了人間的善也遇到了人間的惡。他遇到了善良的婦人和亨頓先生,他們的無私幫助讓他的流浪生活變得不那么艱難。一個人的孤寂變成了兩個人的快樂,痛苦還是有人分擔的好!人善被人欺,人總是欺負比自己弱的人,這樣才能顯示自己所謂的權威。虎落平陽被犬欺,人處在弱勢的環境中,即使一個服務人員也要踩一腳。在真假國王的辨認過程中,身邊的大臣從聚攏到他身旁,再到如瘟疫般褪去,再到聚集到他身旁,墻頭草的特點暴露無遺?磥碚娴氖墙米】简灥牟攀亲詈玫摹_@點貧兒做的很好。盡管他的生活也是跌宕起伏,但慶幸他最后還是堅持住了自己的底線。貧兒從最初對皇家繁復禮儀的厭惡到逐漸習慣再到變本加厲,他驗證了習慣成自然這句話。他對人的態度也慢慢發生變化。最初他思念受苦的母親和姐姐,愧對幫助自己的王子,小心翼翼對他服侍他的仆人。后來這些人在他的印象中逐漸模糊,變成了偶爾想起的人。再后來就成了避之不及的人,因為他們會認出自己,毀了自己的生活。人之初,性本善。貧兒在就職典禮上面對母親的吶喊,他內心的善良被喚醒。榮華富貴變成了對他的羞辱,阿諛奉承變成了笑話他的聲音。在后來真假王子的辨認中,他也堅守了自己的底線,使得王子順利回家。外部環境總會對自己有些影響,只要不忘初心,事情最終都會圓滿。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 篇2
前段時間,我讀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著的《王子與貧兒》。故事情節曲折動人,在帶給我快樂的同時,還帶給我很多思考。讀著讀著,我走進了書中的世界:有時傷心得淚如雨下,有時開心得歡呼雀躍,有時緊張得心怦怦跳……
書中描寫王子愛德華和貧兒湯姆通過一個陰差陽錯的機會互換了身份,王子被趕出了王宮,變成了貧兒,流浪了十幾年,不得不忍受貧窮和欺凌嘲諷,在好人亨頓的幫助下,經過了重重劫難。最終回到了王宮。貧兒成了王子,在王宮里盡享榮華富貴,最終在良心的譴責下,將不屬于自己的王位還給了真正的王子。此后,愛德華成了一位仁慈的君主,和他的子民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
最讓我感動的是王子的善良、寬容。書中的這段話讓我深受教育:“王子想起剛才受到孤兒們的嘲諷和欺負,并沒有想著如何報復那些孤兒們,而是一邊走一邊思考解決方法:‘等我今后做了國王,不僅要讓那些孤兒們衣食無憂,而且還要讓他們接受教育。……對,我回去就向父王提議,讓這些孩子們早點受到教育……’”我讀到這里,羞愧之情油然而生,思緒不由自主地飛到了那件事。
有一次,我正在畫畫,那畫可美了:一棵棵粗壯的樹,用綠得發亮的葉子連在了一片綠色的海洋,鮮艷的花兒雖少,卻剛好像碧玉中鑲嵌著幾顆光彩奪目的寶石……就在將要大功告成的時候,一個同學突然碰了我一下,我手里的畫筆正好掉在畫紙上,留下了一只很丑的“大花貓”。多好的畫啊,就這樣前功盡棄了,真可惜!我一手叉腰,一跺腳,指著他,怒目圓睜,卻不知怎么罵他。只看見他一臉自責,雞啄米似的點頭,嘴里不停要念叨 “對不起”。瞬間,我不知所措。突然,善良、寬容的王子在我腦海里閃過。我又想起了那段話:“他并沒有想著如何報復那些孤兒們,而是一邊走一邊思考解決方法……”想到這,我連忙擺擺手,笑著說:“沒關系,你也不是故意的。我再想想辦法,讓這‘花貓’把這畫裝飾得更漂亮,更有創意吧。”聽我這么一說,那個同學才松了一口氣。
是啊,要是人人都擁有王子這樣善良、寬容的心,那世界將會更和諧、更美好!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 篇3
這天,我看了一本馬克·吐溫寫的經典名著《王子與貧兒》。這本書講述了王子愛德華·都鐸與貧兒湯姆·康第之間發生的精彩而傳奇的故事。
王子與貧兒出生在同一天,長相十分相似。貧兒湯姆卻因一次偶然的機會與王子互換了身份和地位。因此,湯姆登上了王位,可真正的王子卻落難人間。愛德華經歷了種種苦難,生活得十分艱難。最后,在一次市會廳的盛會舉辦時遇到了一位名叫邁爾斯·亨頓的好心人。憑借亨頓的幫忙和自身的努力,愛德華抓住時間,在一次加冕大典上,最終成功恢復王位。愛德華成為國王后大赦天下,并封亨頓為伯爵,湯姆為國王受惠人,他們倆也成了愛德華最好的朋友。
這本名著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它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描述了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全書,令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使我明白了真誠待人的重要性,而且讓我懂得了追求自由,平等與友誼的重要好處。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 篇4
這個暑假,姐姐給我了一本書,名字叫《王子與貧兒》
而被推上寶座的貧兒湯姆深知民間疾苦,他借國王的權利修改和廢除了一些殘酷的法律條文,赦免和解救了一些“但是犯了一點小錯或根本無錯”的犯人。
透過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這些道理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做事,看人都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調查,理解。有時候你看到的并不必須是事物的內部,你只有透過調查,才能明白。有句話說的好“人不可貌相”就是叫你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表面,包括交朋友。有的人看上去是挺和善的,其實并不必須,有人看起來挺兇的,但是說不定他還很熱心,所以,當你要交朋友的時候,必須要先相處幾天,了解他或她之后,才能交往。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 篇5
通過這個童話情節,小說首先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展現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極端艱難困苦和統治階級生活的極端豪華奢侈。在此同時,小說還鮮明地表明了人生生來平等的民-主主義思想和環境決定人物性格的唯物主義觀念。湯姆并非天生就只能當貧兒,愛德華也不是生來就只能當王子,全部的不同只在服飾和地位。愛德華就曾跟湯姆說:“要是我們光著身子走出去,誰也分不清哪個是你,哪個是我!”的確,當貧兒穿上王子衣服時,大家都把他當成王子;而愛德華穿上貧兒衣服后,大家便認定他是貧兒,這里既沒有什么“天生富貴”,也沒有什么“天賦王權”,問題的關鍵只在穿什么服飾和處在什么地位。
不僅如此,湯姆在穿上王子衣服,被人推上王位后,便立即頒發仁慈的法律,釋放無罪的囚犯,否定封建法律的荒謬,指責宗教裁判所的草菅人命,成了被萬民擁戴的開明君主。而愛德華在穿上貧兒衣服后,也能在重新當上國王時廢止酷刑,昭雪冤獄,頒布新法,以改善人民的處境。這是他倆突然心血來潮或良心復蘇嗎?不,這是環境對人物性格的客觀影響,是健康、樸素的人民生活對人的改造作用。湯姆從人民中來,健康、樸素的人民生活使他從小就具有善良、正直的品質和同情苦難、嫉惡如仇的性格。而愛德華從王宮走到人民中去以后,受人民生活的影響,也逐漸具有了跟統治者截然不同的品質和性格。
小說雖然取材于16世紀英國,但讀者從小說所描寫的人民大眾的苦難生活,很自然會聯想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勞動人民的艱難處境;從小說所描寫的統治者的為所欲為,很自然會聯想到當時美國資產階級政府的專橫欺詐;從湯姆和愛德華交換身份后的思想言行,也很自然會聯想到深刻的種族歧視。因此,小說雖然取材于 16世紀英國,但其批評的矛頭是指向19世紀的美國。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 篇6
《王子與貧兒》是美國著名作家馬可·吐溫的一部影響較小的作品。
(個人認為)它的故事性和可讀性都極強,但是它的美中不足在于文筆不夠靈活,語言過于平淡。美國作家馬可·吐溫的小說很具有現實意義,盡管他的作品在語言上不及大小仲馬靈活但每每都是有曲折的情節取勝。剛開始并不愛讀《王子與貧兒》這部作品,因為它的前幾章沒有什么情節而且語言不美。為了浪費時間,我硬著頭皮往下看,大約快要看到3/4的時候,我被故事情節打動了,甚至,在做夢當中都會將故事在腦海中過一遍。不過,如果不是因為要浪費時間,我可能看不到這么優秀的作品了。
馬可·吐溫在美國十分有影響力,但是人們耳熟能詳是他的其他幾部作品《百萬英鎊》。。。。。。而我最早和馬可·吐溫打交道是由《亞當和夏娃的秘密日記》引起的,不過說實話,那本書很差勁。之后我便看了《百萬英鎊》,的確有那么點文學巨匠的味道,直到最近我看了《王子與貧兒》這本書,嗯,非常 不錯的書,您可以好好看看。
這篇小說是以19世紀的英國為背景,描寫一個貧苦兒童湯姆和一個富貴王子愛德華交換社會地位的童話式故事。
貧兒湯姆從小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貧困生活,幻想著自己能有一天當上富貴的王子,而愛德華因厭倦死板、空虛的宮廷生活,也幻想著能到民間嘗嘗作貧兒的滋味。于是有一天,他們交換了身份,開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