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讀后感800字(精選4篇)
長恨歌讀后感800字 篇1
《長恨歌》這首詩是作者和朋友一起游覽仙游時而作。古今中外,談到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時,心中難免有些感嘆。在這個時候作者官任縣令,對自己的理想和未來充滿了抱負,正是春風得意時,他的思想“兼濟天下”則成為了主導地位,和杜甫詩歌有一脈這承,他認為詩歌應該干預社會,干預政治,主張“文章和為時而著,歌詩和為事而作!碑敃r作者以前年過中旬,作品中形成了諷刺風格。作品都是以民眾民生為題材,融入了一定的政治色彩的諷喻傾向性。長恨歌的主題思想是以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為題材,通過寫實與浪漫主義的幻想手法,寫出了自己對唐明皇荒淫昏庸的批判以及對他現實遭遇的的同情和忠貞、專一愛情的褒揚。
本文以《長恨歌》為題目的原因是因為唐玄宗重色傾國,他制造了安史之亂,安使之亂給人民帶來了無法彌補的苦難,得到了人民的憤恨,但是對愛情的癡情,專一所導致的愛情悲劇,自古以來,英雄和美女有很大關聯,何況一個現實的當局者。所以作者寫這首詩歌時的思想是雙面的,既有對現實的批判、諷喻,又有對唐明皇愛情悲劇的同情。
《長恨歌》前半部分采用了寫實手法,諷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誤國,開頭第一句就說明了這個觀點,為下文做了鋪墊,在到“楊貴妃”的君王側,在到“從此君王不早朝,為安史之亂的發生埋下了伏筆,從而可以看出安史之亂的必然性。這里作者對唐明皇給予了極大的批判。在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歌的同時,對唐明皇的愛情悲劇充滿同情以及他對愛情專一大加褒揚。是誰種下的種子,誰就是承擔自己所造成的后果,F實就是給予他的報應,長恨歌的正文在后半部分,作者寫唐明皇在賜死楊貴妃之時的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的痛苦。
以愛情悲劇為線索,寫出了自己對唐明皇荒淫昏庸的批判以及他對現實遭遇的同情和忠貞、專一愛情的褒揚。
長恨歌讀后感800字 篇2
今天認真抄寫了一遍白居易的《長恨歌》,竟發現許多平時掛在嘴邊的句子都出自這里,頓覺自己才識淺薄。
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故事算是無人不曉了,白居易的這篇敘事詩想表達的內容也很豐富,每個人讀了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
《百年孤獨》里有一句話:“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用寂寞來償還。”這句話適用于唐明皇,但不適用于楊貴妃,因為“六軍不發”硬是“逼死”了她,如果死之后還有鬼魂,她倒還有可能感到寂寞。
楊玉環的死,折射出了人類社會女性地位的低下,女性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當有皇帝寵著她時,她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風光無限;當皇帝自身難保時,她卻成了一個出氣筒,最終落得香消玉殞的下場。很難說造成這種情況她自身沒有責任,但所有人把怒氣都撒在她身上卻未免有些不公平。
楊玉環此前是撈了不少好處,可不管怎么說,發生這種事第一責任人始終是唐玄宗李隆基,當李隆基失去了往日在宮中的權威,他也只能靠逼得她慘死于馬嵬驛以解眾人心頭之恨來保全自己。站在這些將士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對于國破家亡的他們來說,是這個女人的存在直接導致了當下的慘狀,可事實上楊玉環只是成了唐玄宗的替死鬼而已。好吧,當初我讓你享盡榮華富貴,現在替我挨一刀也不為過。
唐玄宗在平定動亂后對其日思夜想,“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卑拙右讓懙暮芨腥耍菩诘奶搨螀s未免讓人作嘔,他愛楊玉環嗎?當然愛,但換成王玉環、李玉環他一樣可以愛,只要長得夠漂亮。我始終堅信,如果一個男的真的愛一個女人,就要想辦法能讓她過上更好的生活,無論你是平民還是帝王。
可是李隆基沒有,他的愛是極其自私的,如果愛的夠深,他早就在馬嵬驛陪著她一起死了,而不是安定之后還在這里心安理得的請道士做法,從內心安慰自己是很愛她的。既然這是一個你我都無法改變的男權社會,那么你就要主動承擔起照顧女性的責任,更何況你是皇帝,一個開創了“開元盛世”的明君。
我不是當事人,沒有經歷過他所經歷的一切,或許不該隨意評判?梢韵胂螽敾实蹓毫隙ê艽,很多時候身不由己,長期的操勞可能讓他疲憊到不想再繼續背負這種壓力了,于是選擇了放縱自己,這些都可以理解,但單就以上的話題來說,他所犯下的錯誤是永遠無法被原諒的。
長恨歌讀后感800字 篇3
無意在書攤借到一本王安憶的《長恨歌》,為著一份好奇心,我花了兩天時刻一目十行的讀完了。從開初的漫不經心讀起,讀著,讀著,竟然迷了進去,再讀下去,開始夜不睡覺。為了看看故事的結尾,從書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為忠實的讀者。
原來小說也能夠寫成這樣。散文一樣的筆法,處處帶著作者的成見,一篇篇的相對獨立的主題,連綴到一齊,成了一部小說。時刻跨度是一個人的一生,三重的時代,半個多世紀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對獨立的成篇,隨著女主人公王王琦遙的人生經歷,漸漸的展現出來。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個上海的繁華的舊夢。
處處看到了張愛玲的影子。流言、傳奇還有舊式的繁華而落寂的生活。每一處的景色都寫的帶著上海的特色,每一處的繁華都是一場最終要收尾的夢。
看完小說,我還是沒能明白,這部小說為何要叫《長恨歌》。正因它但是寫了一個人的一生罷了,但是展現了上海的三個時代罷了,它為何要叫《長恨歌》?
無論為何這樣叫法,我還是時時看到驚奇的語句,一絲小小的針刺,觸動神經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卻不知為何而嘆。
整站讀完,我發現了一個不完滿的人生;蛟S,正因書中所有的人都沒有一個完滿的人生,因此就應長恨罷。不論是這個當年的選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個有權有勢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還是那個與她以前相識相遇并愛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還是那個處處都是有著面子的卻獨獨沒有情愛的嚴家師母;還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滿的人生。
面子的人生與芯子的人生,你要哪一樣?恩與義,情與愛,你要哪一樣?結發夫妻多是恩與義,卻最少情與愛,能夠舉案齊眉、百頭到老,卻也會是路是路,橋是橋。妻子當然還是放在家中的,是為了面子的思考。情愛也還是要的,如果不是正因中國社會的解放,一九四九年的成立,小老婆肯定也會是合法的。
命運總是不由著自己主張的。弱小者,如王小姐之流,以一生的等候來成全人生。對于一切的命運,只是堅忍的自衛,別無它法。以前繁華一夢,以為終身有靠,原來最后能夠安身立命的只是李主任死前留給她的幾塊金條。她守著那幾塊金條,守到了老,沒想到最后卻為它送了命。強者,如李主任之流,有權有勢,呼風喚雨,名利場中刀山火海,欺瞞壓詐,睡不踏實,人生匆忙。是大千世界主張著別人的命運的人,也主張了王小姐的命運,結果還是更大的看不到的命運之手,主張著他的命運。書中安排飛機出事,他入土為安了。他的命運原來也不是他自己的主張。留下的王小姐在風雨人生中漫度著時光。
命運也許根本就是命運,是誰也不能主張的。繁華后面原來是更大的落寂,人事之間的安排也不總是恰到好處的,總是錯著位,從開始就錯起,一向就只得這樣錯下去,錯到后面成了長恨了。
我不知道我讀懂這本書沒有,只是驚奇其中的一些句子,還有整站書讀完的悵然。寫的是上海,也現的是上海,因此還是有著生活的氣息,雖然作者寫得很繁華,但是其實讀到后面我只在為著書中的人物著急了。這件事,這樣安排就應多么好啊,那件事,為何這樣發展。
漸漸地明白了長恨歌的意思。正因人生本就是這樣,并不是我想象,也不是你想象,它不是你安排,也不是我安排,因此,只會是錯著走,難道不是長恨嗎?好象除了嘆氣,就只得長恨了。
長恨歌讀后感800字 篇4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落葉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吹落的梧桐葉,勾起綿綿長恨。
一個是重色輕國的君王,一個是嬌媚恃寵的妃子。云鬢花顏,芙蓉暖帳,曾經鑄就了一段刻骨銘心的不倫之戀。自古君王迷色誤國,愛江山更愛美人,只可惜李隆基生不逢時,安史之亂,六軍不發,君臣出逃,情急之下,只有以楊貴妃的死換得蒼生性命。西南路上,悲涼秋景,馬嵬坡生死離別,無邊落木蕭蕭下,香銷玉隕。
長恨!為國之君,身不由己,不忍割愛卻又欲救不得,“血淚相和流”是那沒完沒了的恨。蜀地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回宮后睹物思人,白日傷情夜難眠,朝思暮想不復返。纏綿悱惻的思念之情,蕩氣回腸。真切的酸楚愁慘,夢中的“悠悠生死別經年”是那動人心魄的恨。
行宮月色,夜雨鈴聲,蕭條衰敗,落葉有情。上天入地,蓬萊仙境,含情凝睇,梨花帶雨。拖物寄詞,重申前誓,七七相會,比翼連枝,此情此恨,了無絕期。
曾經甜蜜的愛情如流星,閃過瞬間的美麗。吹落的梧桐葉,從高高的枝頭掉下。從枝頭到樹根,從完美到毀滅。也許李隆基本不該為大唐天子。一個貧民百姓與自己心愛的女子白頭偕老,又有誰會橫加阻攔呢?或者李隆基不是貪圖享受的酒色之徒,楊貴妃也不是個好玩的女子,又哪里會有六軍不發,馬前死呢?既然是一國之君,就要以江山為重,社稷為大,否則到頭來只會陪了夫人又折兵。
其實,身為天子也有致命的無奈與遺憾。江山,美人不可兼得,成全了一面總還有另一面讓自己心痛!
落葉梧桐,此情難了,此恨難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