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獲讀后感(精選3篇)
七擒孟獲讀后感 篇1
《三國演義》是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在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歡、感受最深的就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事情發生在劉備駕崩后,它的兒子劉禪即位當了皇帝。這是位無能的新皇,當時勢力雄厚的魏國曹丕就聯絡了孫權以及遼東鮮卑、南蠻等少數民族的首領,大舉伐蜀。卻敗給了諸葛亮。
就在這次戰爭平定后不久,南蠻王孟獲又舉兵十萬準備謀反,諸葛亮率領人馬迎敵,運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孟獲。為了讓孟獲真心臣服,還七擒七縱,最后孟獲輸的是心服口服,并且十分敬佩諸葛亮,決定再也不背叛蜀國了。
讀了這段故事后,我認為諸葛亮不但智慧超人,心胸也很寬闊,面對被擒住的敵人,他完全可以將孟獲處死,可他不但沒有這樣做,還為他松綁、賜酒食,以禮相待,將蜀國占領的土地退還給他。孟獲雖然是個粗魯之人,也被這種寬宏大量所感動了,以此可見,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拳頭啊!
想想在我的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事情。鋼筆被同學摔壞了,如果我們板著臉,惡聲惡氣的讓他賠償,他不但不會理睬,還會發生爭吵。最后,兩人心里都不開心。如果我們換個態度,笑瞇瞇的對他說沒有關系的話,犯了錯的同學自己也會不好意思主動過來認錯的。
雨果曾說過:“世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的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寬容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修養。“勢服人,心不然。禮服人,方無言。”希望我自己能擁有這樣美好的心靈。
七擒孟獲讀后感 篇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是《三國演義》之《諸葛亮七擒孟獲》,我特別崇拜諸葛亮,他是這么的聰明和有能耐。
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諸葛亮起兵征討蠻王孟獲。蜀將王平去迎戰,佯裝敗陣,把孟獲引入了深山峽谷,埋伏在山谷的士兵把孟獲擒住。孟獲不服,要整頓人馬再戰,諸葛亮放走了他。第二次因失糧草,孟獲自家人鬧矛盾,把他捉來獻給諸葛亮,他同樣不服,諸葛亮再次放了他。第三次因孟獲弟貪酒誤事,讓諸葛亮反計捉獲孟獲,他同樣不服,是天敗不是無能,諸葛亮同樣放了他。第四次孟獲借兵沖來,諸葛亮出奇兵,孟獲大敗并踏入陷阱,他不服諸葛亮出計謀,諸葛亮同樣笑著放走了他。后來雖然也有捉獲孟獲,但因是外在原因并不是孟獲無能,均不服,第六次的擒獲孟獲,他對諸葛亮說若能擒他七次,他必服。在第七次諸葛亮不用一槍一箭,只用了一場火攻,就把孟獲借來的三十多萬藤甲兵得精光。這次孟獲羞慚不已,心服口服,永不叛諸葛亮。
看了這故事我的感想挺多,諸葛亮成為了我學習上的楷模,他的聰明機智,他的寬宏大量的心胸,都是我要學習的東西。無論發生什么事他都可以用平靜的心態去對待,勇于接受挑戰。我在暑假里去參加了跆拳道,它的精神是: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挫。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但看了這個故事,我要向諸葛亮學習,一點點的說服自己和努力,克服學習中的辛苦,堅持下來,我從白帶升級到黃帶了,實現了我的目標。
七擒孟獲讀后感 篇3
今天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的第二十八章節《七擒孟獲》讀完以后我深深地佩服諸葛亮那種寬容的胸懷、聰明的頭腦。故事主要講諸葛亮在成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但南方蠻王跟雍闿等,起兵謀反。而諸葛亮就第六次放了他。孟獲已經加破兵敗,就只好從鄰國借來三萬騰甲兵攻打諸葛亮。諸葛亮沒動一槍一刀就一場火把騰甲兵燒了精光,然后七次擒住他,這時孟獲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便跪地投降并表示以后再也不謀反。
我覺得故事中得諸葛亮非常聰明,能七次擒孟獲讓孟獲心服口服,并跪地投降。而書中的孟獲非常蠻橫用十萬蠻兵橫沖直撞攻城可太輕敵結果被諸葛亮偷襲。途中逃跑又被攔冰殺個光最后想抓諸葛亮結果中了陷阱又被活捉。我在生活中有時也像孟獲一樣只會用蠻力解決問題。上次,下課了因為唐明軒沒事找事把我說成“蘿卜絲”,然后用手做成“猜到”在我身上狂切。我怒火中燒,隨手抓起唐明軒的水壺丟了。然后他又擠水放我身上。我抓住他得衣領,就把他壓在地上,掄起鐵一般大小的拳頭使出平生吃奶的勁往他身上瘋打。最后我還是被老是罰了,要是當時我有諸葛亮那樣寬容的胸懷、冷靜思考,就不會對同學大打出手,給老是添麻煩。
我從書本中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凡事都要冷靜思考,再做出決定,不能蠻橫不講理,不然的話就會造成更大的錯誤。